江西人物志(2)陳夫乞
秦末漢初,是中國進入帝制時代后第一個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這一時期,此前幾乎默默無聞的今江西省境,井噴式出現了以漢長沙王吳芮為代表的諸多名人。來自今江西省地區的眾多人物之名,第一次出現在了中國史籍記載之中。
本文,我們來說說漢初高胡侯陳夫乞。陳夫乞,秦末廬江郡、漢初豫章郡人。南宋大臣幸元龍在《幸元龍筠州高胡壇記》中說,陳夫乞是今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人。
陳夫乞
話說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群被朝廷征發的戍卒前往秦朝北方的漁陽郡(治所在今北京密云西南)戍邊,走到一個叫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的地方時,突遇大雨,阻塞道路,無法通行。按秦法,被征發的戍邊士卒在路上耽擱了時間,要遭受斬首之刑。陳勝、吳廣二人考慮到大家的前途命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帶領戍卒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大澤鄉點燃了秦末農民戰爭的火花。同年,項梁、項羽和劉邦等豪杰義士也先后在家鄉起兵反秦。
就在這一年,秦朝廬江郡有個叫陳夫乞的人,聚集了一群當地百姓,在蜀水(今高安市錦江,贛江支流)北岸的華林山一座高峰上筑起了一座祭壇,名為高胡壇。陳夫乞此舉,正是為了起兵反秦。隨后,他在高胡壇上祭奠了上古領袖黃帝與上古戰神蚩尤,并在蜀水之畔、華林山下筑寨練兵,為反秦起義做準備。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華林山
后來,陳夫乞率兵北上,在一個叫杠里的地方遇到了正往武關進兵的沛公劉邦。我們注意到,這里出現了一個地名——杠里。那么,杠里在哪里?
我查閱史料發現,《史記》和《漢書》均多次提到了杠里。
《史記·高祖本紀》:(劉邦)乃道碭,至成陽,與杠里。 《史記·曹相國世家》:(曹參)擊王離軍成陽南,復攻之杠里,大破之。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河間守軍於杠里,(樊噲)破之。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胡侯》:(陳夫乞)以卒從起杠里,入漢,以都尉擊籍,以都尉定燕,侯,千戶。 《漢書·高帝紀》:(劉邦)乃道碭至城陽與杠里,攻秦軍壁,破其二軍。
從這五條史料來看,杠里的地點似乎清晰可知了。與杠里一樣,多條史料也均提到了成陽(在今山東菏澤牡丹區胡集鎮),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杠里此地應在成陽附近。另外,根據清初地理學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考證,杠里應該在成陽的西面的不遠處,兩地在秦末都屬于東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市)。
秦末杠里與成陽的位置
同時,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提到的,我們可以知道,陳夫乞正是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帶著他在家鄉蜀水邊拉起的伙伴,在杠里正式加入沛公劉邦的軍隊。
加入劉邦陣營后,陳夫乞跟著軍隊一路破武關、占咸陽,接受末代秦王子嬰的投降,親自參與了最終埋葬秦帝國的戰斗。隨后,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平鄉縣地區)大破秦軍的項羽,也統領著反秦諸侯聯軍一路抵達咸陽。緊接著,就是大家熟悉的“鴻門宴”等“劇情”。不久,項羽重新分封天下諸侯,此時實力還不及項羽的劉邦,被迫放棄關中地區,轉而被項羽分封到蜀地(成都平原)和漢中,當起了漢王。此時正是公元前206年。
被迫前往封地的劉邦郁郁不樂。然而,在同鄉智囊蕭何的建議下,劉邦迅速振作起來,拜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迅速平定了項羽分封在關中的三位秦朝降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而這,距離劉邦被封為漢王僅僅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接下來四年,陳夫乞以都尉的身份,參與了劉邦滅項羽的戰爭。
鴻門宴
公元前202年,劉邦終于打敗項羽。同年,協助劉邦滅項的七大異姓諸侯王,燕王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同名,但和韓信是兩個人)、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是為漢高祖,漢帝國于此年正式建立。從公元前206年劉邦正式受封漢王開始算,這年也被史家稱作漢五年。
然而,滅項之后,隨著共同敵人的消失,以及身為皇帝的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的猜忌與不放心,劉邦與他們的關系開始愈發微妙。各大異姓諸侯王,或是自身感到不安全,或是有著割據一方的野心,開始蠢蠢欲動,圖謀叛亂。就在劉邦稱帝開國的同年,漢五年七月,燕王臧荼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征討,九月,臧荼被殺。而在這場到燕地(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西、遼東)平叛的戰斗中,陳夫乞仍然作為都尉參戰。
楚漢戰爭前局勢
漢高帝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隨著天下大勢逐步歸于平靜,劉邦對跟著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進行了一輪大封賞。其中,陳夫乞也赫然在列。他被封為千戶侯。或許,是因為他最早曾在蜀水邊筑起高胡壇誓師反秦的義舉,陳夫乞被封為高胡侯。
也就是在這一年,也許,是因為陳夫乞率兵投奔劉邦參與平秦滅項的緣故,漢朝在剛設立不久的豫章郡下新成立了一個縣。這個縣就在陳夫乞當年筑壇反秦的蜀水流域。該縣被命名為建成縣。這也是史書中關于高安市最早設縣、單獨成立行政區域的記載。
西漢豫章郡建成縣(今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高胡侯陳夫乞去世,謚號為“忠侯”。其子陳程繼承父親爵位,成為第二代高胡侯。后來,陳程去世,謚號為“殤侯”。從這個謚號中我們也能略知一二,陳程沒有直系后代,高胡侯的傳承出現了斷檔。隨著陳程的去世,漢朝中央將高胡侯封地收回。從陳夫乞到陳程,陳氏高胡侯只傳承了兩代,就絕嗣無后了。
但是,陳夫乞的故事并沒有因為他的去世和高胡侯的絕嗣而結束。大概是因為陳夫乞是當地第一位走出去,跟隨帝王打天下并取得功名的人物,陳夫乞的鄉里人在當地以他的爵位為名,建起了“高胡侯廟”。從此,只要當地遇到了水旱災害、疾病災疫,人們就到高胡侯廟中祭祀,乞求陳夫乞的在天之靈保佑當地風調雨順、和諧安定。
廟宇祭祀
自此以后的一千五百多年,當地香火不絕,一直未曾中斷對高胡侯陳夫乞的祭祀。他的名字和故事,也一直在當地流傳。后來,人們在陳夫乞的家鄉挖出了一塊東漢永平二年(59年)的殘破石碑,上面所記載的陳夫乞故事依然清晰可辨。南宋人幸元龍正是依此而創作了《幸元龍筠州高胡壇記》,完整記錄了高安地區首位歷史名人陳夫乞的事跡。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謝旻、陶成《江西通志》
《讀史方輿紀要》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幸元龍《幸元龍筠州高胡壇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