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老地名—東大橋
作者:李春昌
這是一處長春人都很熟悉的老地方,一處由橋梁名稱得出的老地名。
東大橋是東大橋廣場東側的跨伊通河道路橋,橋東為二道區,橋西是南關區。東大橋出現時間較早,自從寬城子、二道河子等村屯出現之后,就有了這座橋。
【東大橋老照片,資料圖片。↑】
1865年(清同治四年),寬城子開始挖城壕,修筑木板城垣,其中東南一側利用伊通河作為天然城壕,建成大東門與大南門,城門外的東大橋與南大橋都成為長春城外的城壕橋。
有趣的是,大南門又叫全安門,門外大橋叫全安橋。大東門又叫崇德門,大東門外大橋不叫崇德橋。大南門附近叫南關,大東門內外沒怎么叫過東關。
【長春舊城示意圖,翻拍資料圖片。對比東大橋與南大橋。↑】
其實,東大橋就是東關,還有以“東大”代替東大橋的,比如東大橋廣場路牌寫作東大廣場,附近的商店也有不少叫東大的。
據《長春市志·城市道路志》記載,東大橋長二十一丈,寬一丈五尺,與南關大橋尺寸相同。
【1942年更換欄桿之后的東大橋,圖源《長春街路圖志》。↑】
東大橋最初是木橋,一旦遇到大雨,木橋就很容易被沖毀。1933年,東大橋被洪水沖垮后的第二年,重新修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橋, 1942年橋上兩側的水泥欄桿更換為鐵質欄桿。
新中國成立后,長春市政府在1963年、1972年和1982年對東大橋進行了修繕與擴建。2018年3月至9月間對東大橋拆除重建,新橋全長148.8米,寬31米,為鋼-混組合結構,新橋防洪能力提升至200年一遇。
【2016年拍攝的東大橋。↑】
在長春城東門外,東大橋西側橋頭北面,有東關龍王廟。《吉林通志》記載,長春龍王廟修建于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長春縣志》記載其有“祠宇九楹,東西廡各五楹”。龍王廟是舊時長春人拜龍王、祈求雨水,祈盼豐年的地方。
利用龍王廟曾經建有小學校。1906年,長春府在財神廟內創辦了一所初等小學,1908年將學校遷到了龍王廟內。第二年改升為初高二等小學,官方稱其為東關小學校,但民間習慣上將其稱為龍王廟小學。
【龍王廟小學舊影,圖源《長春街路圖志》。↑】
1948年,長春解放戰爭時期,龍王廟的正殿被國民黨軍隊的飛機炸毀。解放以后,對保留下來的房舍,進行簡單修復后,交由東大街小學使用。2012年因建伊通河污水處理工程,校址殘存的早期的建筑遺跡被部分拆除。
【2014年的網絡衛星地圖,東大橋附近。↑】
東大橋是長春的一處重要交通節點。
歷史上最早連接東大橋與長春城內的是大東門外街。《長春縣志》記載,“大東門外街:西由東門起,東至大橋止,長約里許。”可惜,在偽滿初期的城市建設中,大東門外街被取消,現在對此早已無所知曉了。
1911年開通的吉長鐵路,在東大橋以北建有跨河鐵路橋。后來把車站和吉長鐵路局設在了東大橋以東,東大橋成為東站與市內的最便捷通道。
【長春東站早期站舍,資料圖片。↑】
長春開埠后的1913年修建了長通路。長通路是東大橋通向長春站的主要道路,初期路況極差。1936年改為方石路面,1944年在道路中間鋪設有軌電車道,為火車站至東大橋的單線電車。1972年有軌電車道拆除,改為瀝青路面。
比長通路更早一些的二馬路,當時只在大馬路與大經路之間。偽滿時期,修通東西長春大街,東大橋直通人民廣場。還在東大橋與長春大街之間修建了東大橋廣場。
【1990年的一張長春地圖翻拍,東大橋附近。↑】
偽滿初期,將大東門里原來的一段東三道街裁彎取直建成東門路,使東三道街止于永長路。東門路穿過大東門,1952年時,大東門才拆除。
東大橋向南有東天街,建于偽滿時期,連接東大橋與東二道街(現在是東頭道街)。
東大橋以北建有東大橋街,由東大橋廣場通向東萊南街。
【東大橋鳥瞰,網絡資料圖片。↑】
東大橋以東有四通路。1987年在四通路與惠工路之間建成惠工路公鐵立交橋。后又有長惠橋連接長春大街與惠工路。
2011年開通長春軌道交通4號線,在東大橋北側越過伊通河,東大橋站設在東大橋街與東九條街交匯處。近期,軌道交通5號線也在東大橋布設站點,未來這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將更為繁忙。
連接惠工路和東萊南街的東萊橋建成后,便捷了東大橋東北部的交通。
【長春城大東門舊影,《長春街路圖志》刊載圖片。↑】
交通便利帶來貿易繁榮,東大橋附近中小規模的商業網點較為集中。東大橋早市,是近些年人們提及率比較高的一個地方。長春東大橋早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人們自發在東大橋形成早市并成為一處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后來東大橋早市設在了東天街東側的通伊路,一度成為城區規模最大的早市場。
【和平胡同-春發盛】本號原創,制作不易。
【胡同長春】如有幸利用,敬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