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見證了歷史,滬深300從2021年2月至今已經下跌了接近34個月,上一次最長的是12個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
但是盡管如此,我依舊對后市有很大的信心。
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們從這里說起吧。
你是從幾歲開始知道地球是圓的?你為什么能理解繞著地球走一圈能回到原點呢?
凡爾納有一本書叫做《80天環游地球》,我承認,我是看了這部小說的電視劇版,才真正理解原來地球是圓的。
所以,當你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而且還有人和你打賭,如果你今天從上海出發一直往東走,80天后如果能回到上海,就給你1億元,你干不干?
好了,有這樣的認知基礎,你就能理性地理解周期了。如果現在股票市場一片哀嚎,你相不相信5年內必然會出現股票市場一篇繁榮的景象呢?
這張圖就是一個典型的周期。其中的a區間和g區間實際上就是從上海出發回到上海,只不過中間經歷了夏威夷,穿過了巴拿馬運河,來到了非洲大峽谷,越過了青藏高原,歷經九九八十天,再次回到了上海。
但這里也有一些差異,你會發現區間g比區間a要來的高,這是為什么?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在增長,企業在盈利,這就有點像以前描述上海的那句話一樣,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80天后,你家附近賣煎餅果子的小攤販,一張煎餅果子說不定都從5塊錢漲到5塊5了。
所以,這是周期的前2個特性:回歸性和增長性。
周期的第3個特性是均值回歸性。
我們之前解讀過霍華德·馬克斯的另一本書《投資蕞重要的事》,其中就講到過鐘擺效應,一只鐘擺從一頭擺到另外一頭,經歷了從勢能轉化為動能,再從動能轉化為勢能的過程。
動能有沒有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因為鐘擺受到了地心引力的作用。
同樣的,股票的價格也必然會漲到頂漲不上去了,跌到底跌不動的場景。有一句金句不知道是不是馬克·吐溫說的,不過還說得挺好: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這背后的邏輯是啥呢?
因為經濟周期會影響企業的盈利,企業盈利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數據,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預期會影響投資人心態,投資人心態會導致市場波動,市場波動則會影響獲得信貸的松緊程度,而信貸周期則會影響經濟周期。
這段你聽不懂沒關系,你只要記住:這就是一個俄羅斯套娃,一環扣一環,正是這一環一環的影響,導致了均值回歸的產生。
周期的第4個特性叫做:每次都一樣性。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這次是科技革命,這次不一樣;又或者,這次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人工智能革命,這次不一樣。我勒個乖乖,下次你再聽到誰喊“這次不一樣”,你就可以在內心嘲諷他一句:沒見過市面。
事實上,每次都一樣。
為什么,因為股票這個東西出現的時間太短了,而人類進化演變需要的時間又太長了,幾萬年,人性就沒怎么變過。所以,正是因為人性每次都一樣,這才導致了周期的每次都一樣性。
有一段話描述人性就非常經典:投資人投降了,當市場周期跌到谷底時,之前一直理性持股的人把持不住了,出現了恐慌性拋盤;事實上,在股票漲到頂部時,投資人也會投降,原來一直堅持不追漲買入的投資人也扛不住了,也開始追隨市場,大量買入。
難怪就連艾薩克·牛頓爵士都留下這樣的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性的瘋狂。
我只能說:牛頓啊牛頓,當時,你還是太年輕了。
當我把這篇文發出去后,有一位叫“A”的網友對我說:
還有一點您可能忽視了,就是時間。
比如日本今年股市也創新高了,可是整整用了幾十年。
而我們人又能有幾個黃金幾十年?
我們堅信能漲上來,能漲多高呢?
能持續多久呢?
價值投資,長期持有,可是大多數都是坐過山車。
冒著白粉的風險,最好的結果可能只整袋白面長期持有,最后一定會漲上來,可是我們最后都是會死的。
A股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制度問題,韭菜會越來越少,現在跟以前不一樣,現在有一種媒體叫自媒體,我們獲得信息的渠道也不只有CCTV了,我們會發現,所謂的公信力在逐漸的缺失,當人們不再相信有某種力量以后,這次恐怕就真的不一樣了,我們不能一直拿歐美那一套來評估我們的市場,他們是制度大于人,而我們是相反的。
而人又是最不確定的因素,我現在虧損25個點,之前盈利20多個點,相信長期持有,結果就是這樣了。
我想說:這位朋友說對了一半。
因為如果區間C不贖回,哪怕到了下一個周期的頂點,能賺到的錢依舊有限。
所以,我們做指數型基金,一定是止盈不止損的,如果不懂得并且不踐行止盈,那么的確就會做過山車。
還有一位“孫姓”的網友對我說:
我們這里現在煎餅果子10-12元1個,以前也堅信滬深300長期定投,但是一直走下坡路,越負越多,其他行業指數基金也是一樣,越來越懷疑自己,8月份開始換車調倉,逐步轉到納指和標普500,第2個月中就把之前虧的填平了,不得不說納指的體驗感受比較好,大A持有幾年了也琢磨不透,綠的不行。
當我們在下一個止盈點止盈后,的確可以去配置一些國外指數。
比如我知道有一個激進的資產配置的辦法,是大A指數配置40%,美股指數配置40%,20%配置債券,然后每半年再平衡一次,這樣做,大約也能有10%的年化收益率。
另外有一位叫“天天向上”的網友,他的留言很簡短:
我們不一樣!
這句話是否很熟悉呢?是不是就是“這次不一樣”的變種?
事實上,歷史證明,從來不會有“這次不一樣”,每次其實都一樣;也不會有“我們不一樣”,我們到最后“也一樣”。
因為,人性,都是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