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春秋(5)康叔后裔 位列公爵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如簀(音“則”)。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在兩周交替、平王東遷的歷史大變局下,有多位諸侯憑借護駕之功,爵位得到了提升。衛國君主衛武公就是其中一位。衛武公是一位怎樣的君主?衛國早期又有著怎樣的歷史?
衛國,最早得封于衛康叔姬封,史稱“康叔封”。衛康叔是周文王姬昌之子,與周武王姬發同母,是武王的弟弟。在衛康叔之下,與武王出自同一位母親的,尚有一位最小的弟弟,名為厓(音“崖”)季。
姬封最早受封于康地,故名“衛康叔”。康地在哪,現在已無從可考。只知道在周王室畿內領地。我們根據后來康叔改封于衛地(今河南鶴壁、濮陽一帶),可以推知,康地或許在成周洛邑(今洛陽)附近。
早期衛國在河水、淇水之間
周武王伐紂滅商后,將殷商遺民分封給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統領,并給予武庚祿父以諸侯待遇,讓他侍奉商朝先祖的宗廟祭祀。但周武王又擔心武庚祿父以及殷商遺民并不是真心歸附周朝,擔憂他們有二心,便命令自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前去輔佐武庚祿父,幫助他教化殷商遺民,以期讓這群人更快適應商周易代的大變革,迅速接受周人統治。
顯而易見,周武王名義上是派弟弟管叔、蔡叔去輔佐武庚祿父,其實是讓管、蔡二叔去監視武庚祿父這個所謂的“前朝余孽”,以及一群前朝遺民。
不久,周武王駕崩,成王年少繼位,由周公旦代理成王執掌國家、治理天下。然而,管叔、蔡叔卻懷疑周公旦要架空成王、獨攬大權,便攛掇武庚祿父起兵作亂,進攻周王室在東方的大本營——成周洛邑。
或許,在武王去世后,管叔、蔡叔二人對同樣身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的周公旦行使攝政大權頗為不滿。對王室大權的覬覦,讓兩位周朝宗室不惜聯合商朝余孽發動叛亂,奪取大權。
周朝取得天下沒幾年,一場統治集團內部的動亂就爆發了,這說明“新生”的周王朝在東方的統治還不夠穩固,還未讓東方諸侯心悅誠服。
為了平定叛亂,同時也為了鞏固周王朝對新征服土地的統治,周公旦帶著成王的命令,從周朝首都宗周鎬京(今西安)領兵出發,率軍東征,前去解成周洛邑之圍。東征的周軍一路勢如破竹,成功擊敗叛軍,并斬殺了帶頭作亂的管叔和殷商余孽武庚祿父,又將蔡叔流放。
周公平定管蔡之亂
這場被史家稱為“管蔡之亂”(又稱“武庚之亂”、“三監之亂”)的叛亂被平定后,如何管理東方的殷商舊地和遺民,成了擺在周公旦眼前的難題。管理這些桀驁不馴的前朝余孽,需要派遣信得過的親信之人,方才能使周王放心。為此,周公旦將這些殷商遺民,分封給他的弟弟康叔封。自此,康叔封被封為衛君,封地在河水(黃河)、淇水(海河水系的衛河支流)之間的殷商舊地(今河南鶴壁、淇縣、滑縣、浚縣一帶)。
然而,周公旦擔憂康叔年少,于是告誡康叔,說:“你一定要找到從前殷商時代留下的賢明、有德行和年長有經驗之人,向他們請教從前殷商興盛和滅亡的原因,務必要愛護你治下的百姓。”因此,周公寫了《康誥》、《酒誥》、《梓材》三篇,用來告誡康叔,謹記商紂王失去天下的原因是沉湎于酒色,商紂王年間的動亂就是從寵信婦人開始的。
通過《康誥》、《酒誥》、《梓材》三篇,周公將身為一個君子所應遵循的法度傳達給康叔,讓康叔好生治理屬下的土地和人民,為周王室安撫殷商遺民,穩定東方新征服的土地。關于《康誥》、《酒誥》、《梓材》三篇的具體內容,我將在“西周”部分為大家具體講述。
《尚書·康誥》
康叔到了封地衛國,根據周公對他的告誡,安撫團結當地百姓。衛國百姓很快就安定了下來。
后來,周成王長大成年,開始親政。他任命衛康叔為周王室的司寇(西周時掌管司法、主管刑獄的官),并將重要的祭祀寶器賜予衛國,以彰顯衛康叔輔佐周王的功德。根據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述《左傳》的記載,成王賞賜給衛康叔的這批祭祀寶器包括大路、大旂(通“旗”)、少帛、綪(音“欠”)茷(音“伐”)、旃(音“氈”)旌、大呂。
大路,據三國魏人賈逵注釋,也叫全路,是天子乘坐的車駕。大旂,是上面系有鈴鐺,并繪制有兩條龍相互蟠結狀圖案的旗幟。少帛,也是旗幟的一種,據晉人杜預考證,也叫雜帛。綪茷,就是紅旗。旃旌,一種赤色的旗幟,而赤色,在中國古代五行等哲學思想中是一種極其高貴的顏色。大呂,是一種能發出莊嚴、正大、和諧音樂的大鐘,有一個詞叫“黃鐘大呂”,正是此意。可以發現,成王所賜予衛康叔的這些寶器,都是規格極其之高、只有王室才能使用的重器。可見,周成王對這位管理東方土地的弟弟,甚為倚重。
衛康叔
衛康叔去世后,其子姬髡(音“昆”)繼位,是為衛康伯。由此可知,衛國君主已被周王正式冊立為“伯”。當時,衛康伯在周王室侍奉周康王,是王室的大夫。因此可以說,周朝初年的“成康之治”,有衛康叔、衛康伯父子的一份功勞。但三國蜀人譙周則認為,父子二人不應該具有相同的謚號,因此,《史記》中所說的康伯很可能就是《左傳》中所說的牟伯。
衛康伯去世后,其子衛考伯繼位。衛考伯死后,其子衛嗣伯繼位。嗣伯之后,其子衛榅(《史記索隱》注音“捷”,故又稱“衛捷伯”)伯繼位。衛捷伯死后,相繼繼位的還有衛靖伯、衛貞伯、衛頃侯。這幾代衛國君主均是父死子繼。
《史記》記載,衛頃侯重金賄賂周夷王,讓周夷王將衛國君主爵位從“伯”提升為“侯”。但唐人司馬貞《史記索隱》則認為,早在《康誥》中,衛康叔就被稱為“侯”(《尚書·周書·康誥》:“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因此,衛國君主從開國起就已取得了侯爵之位。而史書記載的“衛康伯”的“伯”,并非“伯爵”之“伯”,而是“方伯”之“伯”。
《禮記·王制》說:“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這個方伯,指的是一方諸侯之長。也就是說,衛國有著與晉國、齊國類似的地位,在一定地域內,是一眾諸侯的老大。聯系此前周成王賜予衛康叔的六樣天子禮器,不難發現,周王對衛侯非常器重,衛國在東方有著媲美齊晉的大國地位。
春秋時期衛國位置(1)
為何《史記》從衛頃侯開始,不再稱衛國君主為“方伯”,而直接稱呼本身的爵位“侯”?司馬貞《史記索隱》認為,從衛頃侯開始,衛國德政衰微,開始不再享有監管號令地方諸侯的權力。可以說,從衛頃侯開始,衛國影響力便有所下降,不配再享有“方伯”的稱號和權力。
據《逸周書·謚法》載:“甄心動懼曰頃。”又《文獻通考·經籍五》解釋說:“獨頃公有賂王請命之事,其謚又為甄心動懼之名,如漢諸侯王必其嘗以罪謫,然后加以此謚,以是意其必有棄賢用佞之失。”
因此,從衛頃侯這個謚號“頃”亦能看出,衛頃侯當政之時,其必有親小人、遠賢臣的過失,因而造成衛國國力衰退,影響力下降,不再具有“方伯”之權。
公元前857年,在位十二年的衛頃侯去世,其子衛釐(做謚號時,音“西”,意同“僖”)侯繼位。衛釐侯十三年,公元前842年,由于周厲王在王畿地區的改革舉措引發貴族和國人的不滿,導致“國人暴動”事件爆發。周厲王被迫出奔逃亡彘國(今山西霍縣東北)。次年,公元前841年,由于朝廷沒有君主,周朝卿士召穆公和周定公開始共同署理朝政,史稱“共和行政”(此處采用《史記》對“共和行政”的解釋)。衛釐侯二十八年,公元前828年,隨著前一年從彘國傳來周厲王身故的消息,周、召二公迎立周厲王之子姬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春秋時期衛國位置(2)
公元前815年,在位長達四十二年的衛釐侯去世。太子姬馀被立為國君,史稱衛共伯。
衛共伯有個弟弟叫姬和,當年深受父親衛釐侯的喜愛,給了他很多賞賜。后來,姬和用這些賞賜的財物來賄賂武士,并伙同他們在父親衛釐侯的墓地里襲擊了哥哥衛共伯。衛共伯被迫逃入衛釐侯陵墓的墓道里,并在此地自殺。衛國人因此將姬馀安葬在衛釐侯墓地旁邊,并給他上了“共伯”的謚號。隨后,衛國人擁立姬和為國君,這就是衛武公。
然而,《史記索隱》并不認同這個說法。司馬貞引用《國語·楚語》的說法,說衛武公活了九十五歲,仍然能夠在衛國國內做到為政遵規守矩,在周王室擔任卿士時為人恭敬有禮,執政期間能夠虛心納諫,到他去世時,被天下人稱為“叡圣”。因此,司馬貞認為,擁有如此美名并被后世作為明君榜樣的衛武公姬和,斷不可能干出殺兄篡位的丑事。
衛武公
另外,司馬貞引述初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對《詩經·邶(音“貝”)風·柏舟》的解讀,認為衛共伯早死,其妻共姜為守住節義,故不聽父母之言,堅決拒絕改嫁,因此創作此詩來自我明志。所以說,衛共伯并非衛武公姬和所殺,而是早夭,之后衛武公才被國人擁戴繼承君位。
史書記載,公元前812年,衛武公正式繼位。之后,他遵循祖先衛康叔的政治理念,安定內政,讓衛國百姓變得和睦團結。可以說,“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就是衛武公堪稱明君的內政成就。
衛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西申侯聯合犬戎攻殺周幽王,西周滅亡。衛武公于此時出兵幫助周平王驅逐犬戎、安定周室,立有大功。因此,周平王正式提升衛武公爵位為公爵。這就是從衛武公開始,衛國君主開始被記載為“公”的原因。
周平王封姬和為公,是為衛武公
而我們開頭提到的那首《詩經·衛風·淇奧》,就是后人稱贊作為周平王輔政卿士的衛武公,立有安定周室的大功,有著高尚的美德和雍容華貴的儀表,足以堪稱君子。自此,衛國自衛康叔取得“方伯”之權以來,歷經衛頃侯及之后數代的短暫衰落后,再次走向強盛,成為春秋初年的一方強國。
參考資料:
《史記》
《史記索隱》
《史記集解》
《左傳》
《釋名》
《左傳》杜預注
《尚書正義》
《詩經》
《列子》
《尚書》
《禮記》
《禮記正義》
《逸周書》
《文獻通考》
《毛詩正義》
姜亮夫等 《先秦詩鑒賞辭典》
王秀梅譯注 《詩經(上):國風》
周振甫 《詩經譯注》
李山 《解讀詩經》
周明初等注釋 《詩經》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