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生子佯謬:雙胞胎兄弟,哥哥坐火箭以亞光速在太空遨游,弟弟在地球等哥哥回來,試問當哥哥回來時,兄弟兩個誰更年輕?
弟弟認為哥哥在運動,所以哥哥時間過的慢,因此哥哥年輕;而哥哥卻認為弟弟在運動,因此弟弟年輕。
之所以哥哥回來后會發現自己比弟弟年輕,原因就在于哥哥和弟弟所處的參考系并不平等,哥哥是非慣性系,弟弟是慣性系,而狹義相對論的基礎是自然規律在慣性系之間相同,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可能是:“雙方都覺著對方年輕”這樣一個建立在雙方都是慣性系才有的無解結局。
所以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于雙方參考系不平權,那么涉及到非慣性系,是否就意味著要動用廣義相對論呢?答案并不是。
接下來,就讓我們就“哥哥是否處于引力場”這個問題詳細解答。
一個等效原理的通俗解釋:加速度和引力場等效。但這樣的一句話很容易讓人誤解,認為哥哥因為處于加速火箭中,所以就能看做哥哥是身處在一個引力場當中,而涉及引力場的話,那就能利用引力場對時間會產生影響這一點,從而解釋為什么哥哥比弟弟年輕。
但我們不要忘了,廣義相對論對引力的解釋是:引力是時空彎曲的外在表現。如果認為哥哥所在的加速火箭是一個引力場的話,那也就是認為哥哥所處的時空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之前的平直時空,而變成了彎曲時空,而這樣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因為弟弟一直處于平直時空(不要糾結于弟弟在地球,而地球附近的時空是彎曲的這一無關緊要的條件下,因為地球只是為了讓題目顯的自然一些,如果不是這樣,你可以直接假設弟弟是處于空無一物的太空當中),而哥哥原先也是平直時空,然后就因為坐上了火箭,結果就變成了彎曲時空。
一個平一個彎,這已經違背了問題的先提條件,如果這樣解釋還不足以認識到此種解釋的錯誤性,那么就得涉及到用潮汐效應去解釋了,因為這是判斷時空是否彎曲的標準之一。
要理解這個效應實際上很簡單,就以弱引力場為例,因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廣義相對的弱場近似,因此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去講解弱引力場中的潮汐效應,并不妨礙我們得到正確的定性結論。
所謂潮汐效應,直觀來說就是物體各點所受引力大小不一致,從而產生了一種潮汐力去拉扯物體,如果一個人身處黑洞附近,那么就能親身體會到身體被拉扯斷的那個不可抗拒的力量了。因此定性來說,只要時空彎曲,那么物體內部就一定有潮汐力的存在(只有明不明顯之分);反之如果不存在潮汐力,那么時空一定不彎曲。
有了這樣的標準,讓我們再來看看哥哥所處的加速火箭,如果認為哥哥處的就是一個引力場,那么意味著時空必須彎曲,因此必定存在潮汐效應,也就是說哥哥在火箭內勢必受到潮汐力(假設哥哥身體非常敏感),換句話說哥哥頭部受到的引力大小不等于腳部受到的引力大?。▋刹课灰鰪姴坏龋?。但事實呢?對于一個做加速的系統,其內部等效出來的引力場強各點均勻,這一點只要稍微在腦子里想一下就能得出。
因此火箭內部所等效出來的引力場不存在潮汐效應,所以嚴格來講,這個根本不是引力場(真正的引力,就必須認為是時空彎曲)。
既然哥哥所處的加速系都不涉及引力場了,那么怎么還能把廣義相對論套到這個問題上去呢?(借由上述分析,我們也能看出,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的分界并非是慣性系與非慣性系之分,而是時空是否平直或彎曲之分)
洛倫茲變換
這樣一通講述下來,我們發現雙生子佯謬根本不涉及廣義相對論,那么唯一的解釋就是用狹義相對論去解決。但有人說了,火箭在太空旅行,一去一返,絕對是要涉及變速過程的(也就是存在加速、減速),而狹義相對論不是處理慣性系的嗎?怎么能用來處理變速運動呢?
這恰恰說明了很多人對狹義相對論的一個誤解,雖然狹義相對論的成立基礎是慣性系(其實這個觀點已經過時了),但并沒有禁止它不能處理非慣性運動啊。如果一個物體在一個慣性坐標系內做變速運動(或者說是任意運動),那都是符合狹義相對論的要求的(因為我們可以就此建立多個瞬時慣性系)。
如果還搞不明白這一點的朋友,你可以回憶一下中學的牛頓力學定律,首先大家都知道牛頓力學定律成立的前提就是慣性系,但這妨礙它去處理加速物體的運動了嗎?
雙生子佯謬僅僅是一個狹義相對論問題,如果歸為一句話,那就是這個問題中兄弟二人全時刻都處于平直時空,即時空不彎曲,那么就是狹義相對論的范圍。
先從一直處于地球這個慣性系中弟弟的角度來分析,并給出為什么無需再從哥哥的角度去分析的原因。
首先我們考慮實際情況,哥哥搭乘的火箭必定不可能時刻處于勻速狀態,雖然很多文章中提到加減速過程很短暫可忽略,但個人認為忽略是不合理的,退一步來講,因為加減速過程時間很短就將其忽略,但不要忘了時間越短也就意味著加速度越大。
因此為了貼合實際,我們將條件改為火箭擁有一個均勻的加減速過程,即火箭內部測出的加速度數值時刻恒定,這樣一來火箭就不要再極短的時間內承受過大的加速度(內部人員也不會有什么生命危險)。
我們假設哥哥的這趟太空旅行是指去距離地球254萬光年的仙女星系玩一圈再回來,而火箭的運行模式將改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加速度正好為地表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進行加速,第二階段以同樣的數值進行減速,保證最后抵達仙女星系時的速度剛好為零(可以看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就是將去時的路程一分為二)。而第三第四階段和剛才兩階段一樣,只是改變一下方向,從仙女星系出發返回地球。
條件設好了,但有些朋友卻指出了一點疑惑,雖然在弟弟這個慣性系中,哥哥在運動,但這個運動并非勻速啊,我看過很多篇介紹狹義相對論的文章,都沒見過怎么用狹義相對論去分析變速運動。
這一點不要擔心,理論上只要時空是平直的,我們就能用狹義相對論,更不用說處于慣性坐標系中的變速運動了。我們或許已經知道了狹義相對論中的速度變換公式,但實際上洛倫茲變換同樣可以給出加速度變換(這個推導方法不止一種)結果如下
其中a是火箭內部測出的加速度(其數值一直不變),“a,”是弟弟所在慣性系測得的加速度,可以發現隨著火箭速度不斷上升,弟弟測出的火箭加速度卻一直在變小,這也間接說明了,即便火箭自認為自己再不斷加速,但對于弟弟而言,火箭永遠不能達到光速。
并且要注意,動鐘變慢效應仍舊存在于變速運動中,下面給出弟弟和哥哥在這個過程中各自固有時(比如各自身上攜帶的鐘表)的聯系
其中T是弟弟的固有時,t是哥哥的固有時,s是第一階段走的路程(即127萬光年)
具體計算給出的答案是:哥哥在離開地球——達到仙女星系——返回并抵達地球,這個過程中:
哥哥自身的時間流逝了大約57年,也就是說哥哥返回地球時,已經成為了一個老人,不過哥哥卻驚奇的發現,弟弟早已離世,因為地球上已經過去了約508萬年。
可見在弟弟角度看來,哥哥確實比自己年輕。但是這個結論從哥哥角度來看也成立嗎?答案是肯定的,以下面的時空圖為例
其中縱軸代表時間,橫軸代表空間,由于弟弟始終為慣性系,因此弟弟的世界線為豎直的(與縱軸重合);而哥哥始終為非慣性系,因此其世界線為圖中的曲線。
這種講解方式為相對論的幾何語言,在這套體系中,線長代表固有時,并且線長大小的比較并不是咱們直觀所見曲線長于直線,恰恰相反,直線要長于曲線(這是其特殊的計算規則決定的);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線長代表的固有時是一個不變量,也就時不隨參考系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從弟弟角度得出來的結論,即便放到哥哥的角度,同樣也會成立。
這一點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立足于哥哥的非慣性系去計算出來,哥哥所在的坐標系將采用Rindler坐標系,繁雜的過程不給了,但結果并不會和上述方法有任何差異,因為固有時是個不變量,如果結果有差異,只能說明計算出錯了,因為我們也就沒必要吃力討好非在哥哥的角度去計算這個問題。
閔可夫斯基
當然了,關于剛才提到的幾何語言,這里也不會細講下去,否則本篇文章字數就太多了,有興趣的可以查看我的頭條專欄:宇宙探索
科學家做過雙生子佯謬實驗,不過這個實驗嚴格來說算不上狹義相對論,因為理論過程中涉及了地球這個弱引力場(如下圖),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雙生子佯謬的正確理解,畢竟廣義相對論包含狹義相對論。
總的來說,雙生子佯謬的結論就是:太空旅行的那位兄弟,年齡會更加年輕。并且這個問題利用狹義相對論就能得到完美的解決,不論是定性還是定量的結論,都不存在什么邏輯不清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