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旁觀者角度,這場悲劇就像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太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文 | 蒲 琳
7月2日晚的大理街頭,一場悲劇悄無聲息地發生。
監控畫面記錄下令人揪心的一幕:在大展屯綜合市場附近的路口,一名男童先是站在廣告投影燈投下的光影里玩耍,隨后竟躺在了地面上。此時,一輛印有“中通快運”字樣的貨車打著左轉燈駛來,右后輪不幸從孩子身上碾壓而過。貨車停下后,司機下車查看時的呼喊聲穿透畫面:“快打120,誰家小孩?”
這個3歲的生命,最終沒能搶救過來。
幼童躺在光影里 監控截圖
這段公共視頻在微信群流傳后引發熱議。成千上萬條留言里,網友們的觀點激烈碰撞,幾乎把責任劃分吵成了“羅生門”。筆者注意到,“司機無責”和“家長全責”的聲音在評論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此外,事故中的投影燈商家,也成了另一派網友的“主攻對象”。
網友吵成一片
01
“孩子躺在地面的光影里,他又在我的右前方,我左轉,正好處于我的視線盲區。”事發后,當事貨車司機甘先生向媒體哭訴,此前他曾走過那段路,知道路上并沒有坑洼,當時發現車子后輪猛地抖動才下車查看,發現男孩受傷。隨后,他急忙回車上拿手機報警叫救護車。
據了解,甘先生才來大理工作不久,目前算是快遞站點的一名負責人,當晚他開車去送貨,沒想到卻發生了如此的悲劇,“7月1日才接手這個站點,2日晚上就出了事”。
貨車碾壓過幼童 監控截圖
“車子沒有超載,我當時按了喇叭、打了轉向燈,還踩了剎車。但事情還是讓我遇到了。”盡管覺得自己很冤枉,但甘先生仍然感到很內疚,“看到孩子,我也抹了眼淚,我不是怕擔責任要賠錢,他畢竟是個孩子,我也是為人父母的”。
中通快運方面也向媒體表示,7月2日快遞貨物數量較多,肇事司機未能全部送完,他表示“晚上趕一趕就送完了”,當時車上拉著貨物,沒想到在派送途中出事了。目前,網點正全力配合交警做責任認定,也和家屬積極溝通,將依法依規處理后續事宜。
參與搶救孩子的醫院工作人員向媒體證實,幼童受傷后經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在7月6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甘先生透露稱,男孩的遺體已經火化,他已向男孩家屬支付了部分的喪葬費,目前還在等警方的責任劃分。
02
如今,交警部門的調查仍在進行。但網絡上的爭論早已超越事件本身:當投影燈、監護人、司機三方因素交織,該用怎樣的標準劃分責任?
甘先生認為自己在這起事故里有責任,但孩子的家長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平晟表示,自己剛和還在上學兒子討論了這起事故,“從我兒子,一個未成年人的樸素心態出發,他覺得這個司機蠻無辜的。
但站在法律的角度,朱平晟表示,目前從公開的視頻來看,事發地點的路況確實有點復雜,如果真如司機所言,他減速并按了喇叭,那應該說已經盡到了一定注意義務。
“但這里面有一個關鍵的技術問題,就是小孩躺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屬于視覺盲區。”朱平晟表示,這個相關部門可以開展測試來判定,“如果真是盲區,那判司機無責也是可以的。一定要強調充分的注意義務的話,那司機最多承擔次責”。
在朱平晟看來,男童的監護人肯定是要承擔責任,監護人放任其在車流中玩耍,等同于"把孩子推向危險",可能需要承擔同等以上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學齡前兒童以及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礙者在道路上通行,應當由其監護人、監護人委托的人或者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
有網友還曬出國外育兒準則:"多數國家法律規定,六歲以下兒童不得脫離監護人視線",直指家長監護失職是悲劇根源。
至于投影的商鋪,朱平晟表示,這還是要看交警部門的認定,“投影投到馬路上與孩子被碾壓之間的因果關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占用、損毀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道路兩側及隔離帶上種植的樹木或者其他植物,設置的廣告牌、管線等,應當與交通設施保持必要的距離,不得遮擋路燈、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不得妨礙安全視距,不得影響通行;另第三十一條還規定,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
在輿論拉扯之際,一個細節又被網友扒出:事發路段沒有路燈,商鋪投影燈是唯一光源。
這起悲劇也讓人聯想起去年發生在河北的“男孩騎行遭碾壓案”。2024年8月11日,河北容城縣一名11歲男童跟著父親以及自行車隊在未交付道路騎行團練,摔倒至對向車道,之后遭汽車碾壓,不幸身亡。事后,司機姜某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縣公安局執行逮捕。最終,姜某的代理律師稱,其已取保候審,道路施工方、保險公司以及姜某已經與男孩家人簽訂協議,姜某已獲對方家人的諒解。
河北“男孩騎行遭碾壓案”視頻截圖
而始終保持沉默的男孩家屬也在事發后的兩個月首次公開發聲,男孩的長輩告訴媒體,對于孩子遭遇不幸,他并不想責怪誰,“如果當初不讓他騎車,就沒這事了”。
站在旁觀者角度,這場悲劇就像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太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商家為攬客將廣告投映在馬路上,是否想過會干擾駕駛視線?家長在孩子跑出視線時,是否意識到街角可能暗藏危險?貨車司機在經過路口時,是否能再多一腳剎車、多看一眼后視鏡?這些“是否”背后,是公共安全意識的缺位,亦是對生命敬畏的拷問。
畢竟,道理人人都懂,但3歲孩童沒了,誰的道歉、任何賠償都不能讓生命重來。
部分資料來源:極目新聞、澎湃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