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jīng)棄劇了,《繁花》后勁遠沒有那么大。
開始追了一段時間,覺得胡歌這次選的角色是對的,適合他,也演出了格調(diào),但很快就被爺叔吸引了,他才這部劇開篇能夠吸引人的鎮(zhèn)劇法寶,簡直被老爺子的表演迷住了。
無法用好來形容游老的表演,近九十歲的老人不帶絲毫表演痕跡,把一個“老法師”塑造的出神入化,老鳳勁于雛鳳聲,以至于讓鄭愷這樣的后生幾乎蒼白浮夸到不忍直視。
想一想也就釋然了,一個演了近五十年的人,和一個入行十幾年的人本身就不能相比,還是慢慢用時間來說話吧。
如果現(xiàn)在手機照相多用的是美顏,后期加工多用濾鏡的話,著名導(dǎo)演王家衛(wèi)用的是一種他自家風格的濾鏡,我想來想去,跟常用的濾鏡都不同,可以稱之為熟銅色。
熟銅色是適合上海的,尤其是弄堂里,馬上就有了年代感。尤其是上海,總給人隱隱的銅(臭)的氣息,因而拿捏對了。
但濾鏡是雙刃的,用多了,膩,看多了,九十年代的上海被慢慢被拖回了民國。
但王家衛(wèi)的電視劇首秀還是不凡的,成功了,尤其對于演員的選擇和挖掘顯示了不俗的功力。好的導(dǎo)演正是這樣,發(fā)現(xiàn)演員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TA和角色之間的融合點,然后鋪陳,成就經(jīng)典。
對胡歌的挖掘就可以,不論是服飾,還是鏡頭拍攝的角度,都有讓人驚艷的點。胡歌的這部劇可能會留下幾個經(jīng)得起歲月檢驗的鏡頭。
說說棄劇原因吧,不是說這部戲不好,已經(jīng)出類拔萃了,我只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一是爺叔的戲份越來越少了,追得累。二是女人戲吵得太過了,雖然是大上海南京路、黃河路,但演出的市井氣息過于濃重,浮華,自私,刻薄,為了防止繼續(xù)增加我對上海的惡感,還是棄了。
另外,如果那些經(jīng)典劇也用濾鏡的話,我覺得王導(dǎo)的熟銅色已經(jīng)逼近了流金色。遜色的一點點,不在技法上,可能在審美和哲學認知上。
自家觀點,想噴就噴,這個時代,誰都能說話,那就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