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繁花的大結(jié)局,看完后不由得意猶未盡,鍵盤大癢,有寫幾句劇評的沖動。
繁花這部電視劇,從開播以來,網(wǎng)絡(luò)上的評論,呈現(xiàn)兩個極端。
熱捧的群體,認為2024年的年度最佳劇已經(jīng)預(yù)定了;
冷嘲的群體,認為這就是中年版的小時代。
我認為,繁花確實有一定的欣賞門檻,它并不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皆宜、喜聞樂見的大眾劇。
不熟悉上海文化、不了解上海風(fēng)土人情,靜心看下去都很難,更別說欣賞了。
昔日王家衛(wèi)的各種鏡頭美學(xué),眾生評價也是良莠不齊。
這部《繁花》,更像是為了彌補90后00后沒經(jīng)歷過《上海灘》播出的萬人空巷,為這兩個時代的年輕人拍攝的一部“改革開放”版的《上海灘》。
當然,為了致敬60后,為了共鳴70后、為了懷舊80后,《繁花》的風(fēng)格也有著強烈老派江湖片的感覺。
阿寶,就是換了個名字的許文強。
他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向市場經(jīng)濟蛻變的時代浪潮中的代表人物。
上海灘三個字,永遠代表著暗流涌動、風(fēng)起云涌、英雄輩出。
改革開放中瞬息萬變的市場,就是一個新時代的江湖。
該劇開篇,有強烈的《阿飛正傳》既視感,中間的觀感非常多元化。
黃河路上的李李,27號汪小姐,以及夜東京的玲子,是阿寶與三個女人的《花樣年華》。
在和平飯店里,娶過兩個雙胞胎嬸嬸的上海爺叔,仿佛讓我們看見《一代宗師》。
本劇大結(jié)局,兩個相愛最深的人,你在浦東,我在浦西,《東邪西毒》的既視感。
最鐵的兄弟陶陶,眉宇間讓我想起來四十四年前的那個講義氣、有孝心、辦事粗中有細的丁力。
很巧的是,阿寶、陶陶,合起來就是Taobao市場。
三個女人,一個是從深圳到上海來做江湖了斷的,一個是來上海再去香港做生意的,一個是哪怕去工廠搬箱子也要證明愛情的。
什么是舊時代愛情,已經(jīng)在我們眼前了。
汪小姐一直深愛著阿寶,深愛著上海,深愛著21號,一直愛得眼淚汪汪。
寫起告別,最容易觸發(fā)無限傷感。
但是,最讓人感動的,不是離別情誼,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深圳工廠大樓上寫著:堅持改革開放,汪小姐頻頻向范廠長揮手大喊著那句:江湖再見。
是啊,這才是真正的告別。
這場戲的畫面和BGM,堪稱經(jīng)典,意味深長。
每一首歌,都是曾經(jīng)的金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走向“是誰偷偷走我的心”,終于“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最終“再回首”。
“再回首,背影已遠走”。
有人說,用《再回首》有些許東施效顰《漫長的季節(jié)》的敗筆。
我完全不認同,《再回首》并不是專為《漫長的季節(jié)》所著。
《再回首》更多代表了緬懷過去的一種心境。
是經(jīng)歷了改革大潮,風(fēng)平浪靜后幸存的普通人靜靜地回顧半生;
也可以是緩慢下山時,昔日的成功者回望曾經(jīng)征服過的荊棘。
我擅長看電視劇,并不擅長寫劇評。
復(fù)雜的影視圈,我半點也不懂;奢華的上海灘,我也早已遠離。
我就是個敲鍵盤的拙人,寫幾句粗淺的觀感。
我曾經(jīng)也穿梭于蘇州河,曾在黃浦江邊駐足,有幸吃過茅臺弄堂邊的安徽料理,卻從未品嘗過黃河路上的排骨年糕。
胡歌、唐嫣的精彩表演,配得上飛天獎的影帝影后。
王家衛(wèi),果然還是那個王家衛(wèi),受我這個拙人一拜。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