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它以成都1.6%的土地面積,撬動了14.5%的GDP,這片擁有4320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以及科創板上市10家企業的熱土,被稱為成都“科技創新濃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這是都江堰,全國聞名的“三遺之城”、天府文明的孕育之地、成都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文化旅游資源豐度、密度和品級都排在全國前列,超60%全域森林覆蓋率,被譽為“成都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一個是許多人眼里,成都人拼搏奮斗的前線
另一個是廣受青睞,成都人靈魂棲息的后方
當它倆攜手并進
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一位是前行在歲月中的“探索先賢”,
一位是開拓于新時代的“后起之秀”。
行走在都江堰,一磚一瓦都有歷史的雕刻,一街一巷都有時光的印記。從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虬髯客傳》,到中國最早的民辦學校——讀書臺,這座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歲月中前行,用傳統預見未來。
目光掃過高新,車水馬龍的流光溢彩,高樓大廈的鱗次櫛比,現代都會的萬千氣象……從全國第一家國家級民營孵化器——天府新谷,到西南第一家科創板企業的誕生,這個處于而立之年、風華正茂的新區,用未來建筑當代的傳統。
一面是錦官悠閑“慢生活”的底色,
一面是成都發展“快節奏”的亮彩。
都江堰在朝陽中醒來,清風拂過森林,吹散滿山霧氣,卻升騰了南橋與岷江邊,蓋碗茶氤氳的悠閑。在這里,“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理格局中,點綴著近千家品質酒店、民宿,安放著錦官蓉城的悠閑底色。
高新區在夜幕中睡去,伴著奮斗入眠,暫停爭分奪秒,卻快進了天府1-5街和軟件園里,代碼中躍動的GDP。在這里,寬闊筆直的大馬路與小街區橫縱交錯,星羅棋布數百棟寫字樓,閃耀著國際成都的發展亮彩。
一個是流傳千古,天人合一的“精神高地”,
一個是備受矚目,日新月異的“創新高地”。
“千年”,這是成都都江堰習慣的時間尺度,2000多歲的道教圣山、2200多歲的超級水利工程,在歲月的史書里天人合一。
“平方公里”,這是成都高新區常用的計量尺度,從2.5平方公里的農田起步,到237余平方公里的國際新城,從“立區”到“興區”再到“強區”,它用發展給歷史再添無數筆。
一個是千年天府文明的“開源者”,
一個是成都科技創新的“開拓者”。
過去的2000多年,無數古蜀先人見過——
3000多米海拔,奔涌的岷江從茫茫雪山出發;
5條主要支流,都江堰分出的內江沃野千里;
1130萬余畝農田,自這里被灌溉成天府糧倉。
我們常說的“天府之國”,都江堰是它地理上的“開源者”,它2200多年如一日,見證和保障著天府文明的富庶與成長。
最近的30多年,無數新老成都人也見證過——
1988年,省市批準籌建成都高新區
1991年,成都高新區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2003年,英特爾落戶,大批全球高科技企業紛至沓來
2006年,成都高新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園區
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022年,成都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邁上三千億臺階
我們常說的“國際成都”,成都高新區是其中一位主演。它用理想與科技的交響,交出了一份科技創新時代的答卷。
一個讓“人才入蜀”享譽千年,
一個讓“人才圓夢”深入人心。
公元前277年,秦人李冰任蜀地太守,被稱為成都初代蓉漂的他,選擇在都江堰“干一番大事業”,都江堰水利工程這項千古超級工程,就此誕生。從此,千年清波,貽福后人,寫下了成都初代蓉漂的“創業佳話”。
高新區,被稱為成都蓉漂大本營,包容了無數新成都人夢想,匯聚人才超80萬。在這里,從高校人才到留學海歸再到行業精英,你既能聽到英國倫敦腔,也能聽到標準普通話,全球各地的語言交織譜寫出動人的和弦。
許多人覺得,成都高新區與都江堰像故事的某一章里,截然不同的兩頁。
但相信更多的人,會覺得它們彼此的先行與后發、慢生活與快節奏、精神悠遠與物質勃發……都看似對立,實則統一,演繹出不同的成都魅力,和鳴為完整的天府交響。
“我在三街上班,從事互聯網行業,工作還是挺累的。”
劉佳,一位普通的成都高新區打拼者,拼搏是她工作日的日常。但一到了周末……畫風驟變:民宿、露營、燒烤……她經常約上幾個朋友去的地方,叫都江堰。
這種由快節奏到慢生活,由奮斗到享受的極致轉變,是她一直能保持狀態的秘訣。
“畢竟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更好地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嘛。”
我們相信,許多成都人的豐富生活,都因如此。
是的,在高新拼搏,酣暢淋漓,在都江堰放空,靈魂棲息。
當然,這是它們最表層的“合拍”。
我們不妨更加深入、大膽地去暢想一下它倆“合拍”的方式。
比如,在兩地,奏出貫穿古今的“大健康和鳴”?
高新聚集了超3千家生物醫藥企業,更孵化出了醫聯、威斯克生物這樣的超級獨角獸,而都江堰自古便盛產中藥材,是西南聞名的中藥文化的沉淀之地。
想想看,高新區的生物醫藥頭部名企,在都江堰設立集采中心,或建設在地實驗室,現代醫學技術融入傳統中醫智慧,去構建高新、都江堰共建的大健康產業鏈。
又或者,孵化培育都江堰版“醫聯”,在都江堰山水之間的康養中心、養老社區,提供線上健康服務,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流傳千古的道教思想資源,孵化都江堰“養身+養心”并舉的互聯網健康品牌。
再比如,電子信息技術,為都江堰敲出千年代碼?
天府軟件園、新川創新科技園、未來科技城……在高新區,鍵盤聲聲,敲出數千億產值,并助力它成為IT產業版圖中的重要一極。
但你是否想過有一天,都江堰也會響起同款鍵盤音?在森林蟬鳴中,敲出回蕩千年的代碼,那是高新區對都江堰文旅生活的科技助力。
還有,定制一系列文旅APP,如“掌上都江堰”“青城山元宇宙”“線上問道”互聯網平臺的研發,讓都江堰真正進入“智慧旅游”時代。我們可以預想:當都江堰的吸引力,在互聯網上進一步放大,那么,全國人民“來了還想來,走了要回來,甚至住下來”將是未來都江堰的常態。
亦或是,新興數字經濟,讓都江堰年輕2000歲?
高新區新川的快手直播電商總部項目,四街的抖音集團本地生活服務,這兩項優質的互聯網資源,都能以地域文化為特色,以線上直播為平臺,帶來美食、美景、文化魅力的激情碰撞,讓線上的流量產生線下經濟效益,讓都江堰乘上新興數字經濟的快車。
成功塑造“哪吒”IP的高新區可可豆動畫、孵化《十萬個冷笑話》的艾爾平方,以及騰訊新文創總部,都是高新數字文創領域的領軍企業,而都江堰也擁有青城山下白素貞、灌口二郎神、趙公山財神等頂流神仙IP,兩者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與廣闊的市場前景。
又或者,將天府三街的《王者榮耀》搬進都江堰,在高山流水中拔地而起一座熊貓電競館,指尖在鍵盤起舞,讓這片“好山好水”,增添一絲“好玩”。
要知道,數字文創催生文化經濟,是當下的產業風口之一,當資本、產業與文化IP共振,那么,“東方神話故事”或將成為都江堰的城市新名片。
此外,你是否還記得老版《西游記》與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3》都曾在都江堰取景,未來,都江堰或許會成為“西部影視城”“東方好萊塢”,讓這片天然的仙山寶地、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是的,從生活方式到產業鏈條,關于成都高新區與都江堰的“合拍”猜想還有許多許多,引入一座大學、原創一部歌舞實景秀、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氣質截然不同的兩地,在未來的藍圖中又能如此互補、如此合拍,而它們的碰撞,注定將繪就一幅時代與發展的美好畫卷。
過往歲月,彼此守望,可見未來,相伴而行。
在成都各區“結對聯動發展”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區與都江堰市一拍即合,立即展開行動,高新區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都江堰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支持,1+1>2的初步成果已然呈現:
(2023年10月,成都高新區與都江堰結對聯動工作會順利召開)
1、兩區確定未來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園區延伸建設、產業人才共享、優質項目導入、聯合協同招商等10個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2、兩區已確定“1 個主承載區+2個協同承載區”的結對聯動合作范圍,整體概念策劃方案已在全球范圍征集。
3、由兩區共同設立的合資公司——成都高都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完成組建,并已全面開展產業策劃和招商工作;與策源資本合作的產業基金正加快設立中。
4、都江堰與高新區已初步確定結對聯動首批合作項目18個,均為產業項目。
5、在都江堰設立的成都高新區—都江堰市結對聯動合作區,將鎖定文化旅游、數字文創、生命科技與大健康作為三大主導產業,推動相關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引領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高新區于2023年11月初啟動的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點片區概念策劃,將整合世界級資源,醞釀世界級規劃,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同時在12月,成都高新又與都江堰聯合主辦兩場都江堰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整體規劃調研及戰略研討會——這兩場“頭腦風暴”,不只是“成都高新”與“都江堰”的深刻對話,更有來自中國社科院、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旅游集團的幾十名權威專家、全國多股產業和策劃力量的集結。
他們聚在一起,為成都高新與都江堰的結對聯動發展獻言建策,為如何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提出了產業、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寶貴意見。
從人才共享、資源共享到資金共籌、園區共創,高新區和都江堰的“雙向奔赴”剛剛開始。
當“建圈強鏈”成為成都年度發展的熱詞,那么“圈”與“圈”之間的互動、共享,就注定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并將迸發出無限的可能。
當“三個做優做強”“堅定推動一三圈層區域協同發展”“全市一盤棋”成為成都統籌全域發展的注腳,那么,成都高新區與都江堰的合作,就是以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聲部,共奏成都蓬勃向上的交響,發出時代的強音。
這對“最具差異化的組合”,將為區域結對聯動發展帶來有益探索,而無論如何,正如“岷江自都江堰分流,孕育的錦江流過高新”一樣,我們處在的,是同一片河流,奔向的,是同一個方向。
【看透成都手記】
在天府之國
成都高新區與都江堰
宛如一本書中的不同文體
但歷史,卻將它倆背靠背地印在了同一頁
為這本名曰城市發展的史詩
再添了一段全新的章節
這注定是一段琴瑟和鳴的佳話
而“兩地共融彼此凝聚”的主題方向
更生動地表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
萬千氣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