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謙# 搬家入宅的風水講究,讓住宅好風水開啟新的好運勢
在生活中,搬新家也稱為喬遷新居,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在風水學中,搬新家的核心思想是在喬遷過程中,進入新的環境,從而接受新的氣場。
01. 選好吉日再搬家
選一個好日子是必須的,所謂吉地也要良辰催。
選擇好日子的時候,要注意別和家人的生肖相沖。
不僅要選擇吉日,還得選擇吉時。
注意,夜間搬家可能會影響運氣,最好在下午三點之前完成搬家工作。#李理謙道長#
02. 入宅前要先凈屋
新房子在入宅前的一個星期擇一吉日,做好凈化的儀式。
做法很簡單,把窗戶都打開,用艾草或是香把新家從里到外都熏一遍,完畢以后就把窗戶關上,凈化完成。
如果不方便的話,也可以在入宅前一晚把房子的所有燈都打開,持續一個晚上,一樣有效果。
凈屋可以將家中不好的氣場清除。#周易# #風水#
03. 搬家得符合玄空卦理
通俗上來講,搬家的時候要避開某些地方和某些方位,像教堂、醫院、墓園等有點陰沉的地方最好要繞行。
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繞行,可以在經過的時候燃香、撒紅紙。
這個小細節一定要做到,避免不必要的厄運。#易經# #易經風水#
04. 神位要提前搬入
如果家里有神位,要提前把神佛搬入新家,然后進行拜祭。
挑選吉時安床,吉時還沒到的話就先把它斜靠在墻邊,等到吉時再就位,如果能找一個屬龍的人壓床就更好了。#易學風水#
05. 搬家主人先進門
搬家的時候最好是家中主人先進門。
搬家當天要是你有很多東西,請了親戚朋友幫忙的話不要讓他們先進門,要自家人先進去后再讓他們進門,主次不能亂。#李理謙周易風水#
06. 門前放火盆
這個禁忌大家一定要知道,在進屋前,先在門口放一個小火盆,所有人都要跨過火盆才能進屋。
火有凈化之意,可以祛除所有邪氣,而且火旺強勢,入宅時有火,可以讓全家人氣勢旺盛。#李理謙易學風水#
07. 帶水和米
如果路途遙遠的話,建議在隨身行李里帶上一把米、一瓶水、一把泥土,特別是從一個省市到另一個省市,這樣可以避免水土不服,避免思念家鄉,如果路途更遠,更需要這么做。
08. 入宅后開水龍頭及風扇
可塞住各種池盆(廚房、衛生間等的池盆), 開啟水龍頭,要細水慢流,寓意天長日久,幸福美滿之意。屋宅內可以開啟風扇,四圍吹風(但不要向大門吹),有風生水起、財福滿堂之寓意。#命理# #風水命理#
09. 當天開火燒水、煮湯圓
搬家那天“灶”一定要開火,不要冷灶。一定要燒一壺開水,寓意財源滾滾。可以煮些甜的東西,像甜湯圓或甜茶,全家共食,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之意。
10. 入宅當天睡好覺
搬家第一天別睡午覺;晚上睡覺的時候,躺下幾分鐘后記得起來工作幾分鐘,寓意睡下還要起來。#八字# #命理八字#
11. 亮燈
搬家完成后,第一天夜晚所有的燈都要打開,直至第二天,保證屋氣旺而不息。
假如特別講究,則要保證燈在七十二個小時里都要亮著,這樣旺宅效果最佳。
12. 多講吉利說話
進屋時燃放鞭炮,不要生氣,不要罵人,多講吉利話。
13. 枕頭和廚房物品先進屋
搬家是氣場的重新轉移。每一個人一個新的枕頭包上紅紙,枕頭要先進屋,放在各自的床上,最好是由長者拿入。
可以在枕頭里放個利是封,里面裝入138元,祈禱“一生發”。
廚房物品也要先搬進新家。
14. 不要空手進屋
搬家當天,為正式進入新屋,手中一定要拿一些寓意吉利的東西。比如,拿著存款簿、紅包、裝有大半滿的米桶、裝有水的水壺、蘋果等。
寓意新家未來會很充實,財富越來越多。
15. 入宅后不能修造施工
在搬家之前把該干的活兒都干完,哪兒掛窗簾兒,哪兒裝架子,哪擺畫,這些都弄踏實了。
搬進去以后,最起碼三個月之內你都不能敲敲打打的,即使是在墻上鑿個釘子也不行。
16. 成雙成對
搬家的碗筷要成雙成對,缺口的破損的不要進屋,等以后進屋。
17. 扔硬幣
搬家進門時在門口扔兩個硬幣,要有響聲,點一炷香在門口。
18. 孕婦不宜參與搬家
如果家里有孕婦,可以在搬家前請孕婦先回娘家住一段時間,搬好后,再入新居,盡量不要讓她參加搬家的整個過程。
19. 請親朋聚餐
搬家后的一周之內必須要鬧房,可以請親戚朋友、鄰居到家里熱鬧一下,聊聊天、聚個餐,娛樂歡快一下,越熱鬧,人氣越旺,對主人更有好處。
搬家以后,家里人少的,過一段時間也要經常邀請朋友來熱鬧,叫著“溫房”,記住不能讓新房“寒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