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tǒng)三年十二月二十五(公元1912年2月12日),隨著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清朝正式土崩瓦解,宣告滅亡。
清朝滅亡時,全國還有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云貴總督。他們這些位高權(quán)重的封疆大吏,在清朝滅亡后下落如何?
有的總督頑抗到底,要么被革命軍殺掉,要么自殺身亡
這以四川總督趙爾豐和閩浙總督松壽為代表。
趙爾豐是正藍旗人,祖籍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是晚清名臣趙爾巽的弟弟。1911年4月,由于四川總督趙爾巽調(diào)任東三省總督,清廷將在“巴塘事件”里表現(xiàn)突出的駐藏大臣趙爾豐任命為四川總督。
趙爾豐
彼時的四川,保路運動正在醞釀之中,猶如火山口。趙爾豐到任不久,保路運動便已爆發(fā)。趙爾豐強硬應對,在9月7日在下令射殺聚集在四川總督衙門請愿放人的民眾,釀成一場血案。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四川成立軍政府,脫離清廷統(tǒng)治。軍政府下令,于12月22日將趙爾豐處決。
松壽是正白旗人,從1907年起擔任閩浙總督。武昌起義爆發(fā)后,福建新軍協(xié)統(tǒng)許崇智和革命黨人彭壽松等人密謀在福建發(fā)動起義,形勢岌岌可危。11月8日,有知道信息的福建諮議局議員勸告松壽向革命黨人交出權(quán)力,避免發(fā)生流血事件。可是,松壽腦子不開化,自持手里有一支八旗軍隊,表示要頑抗到底。
革命黨人見此,于當晚發(fā)動起義。在激戰(zhàn)一夜后,革命黨人打敗了八旗軍隊。松壽見大勢已去,吞金自殺,成為清朝的殉葬品。
有的總督匆匆下臺,以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直隸總督張鎮(zhèn)芳、兩江總督張勛、陜甘總督長庚為代表
趙爾巽是一個頑固的清朝官吏。他任職東三省總督后,時值武昌起義爆發(fā),各省革命氣氛熱烈,東三省的革命黨人也在積極籌劃起義,響應武昌起義。但是,趙爾巽調(diào)集大軍,迫使東三省的革命行動轉(zhuǎn)入地下。甚至到了清朝滅亡前夕,趙爾巽還在進剿奉天乃至東三省全境的革命黨人和平民。只不過,他運氣比趙爾豐好,當民國成立后,他沒有遭到報復,僅僅被解除職務,過上隱居生活。后來,他奉命牽頭編撰了《清史稿》。
趙爾巽
張鎮(zhèn)芳是河南項城人,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等職。1912年2月2日,清朝統(tǒng)治已經(jīng)進入倒計時階段時,他被任命為直隸總督。10天后,清朝滅亡,他的直隸總督職務也被免除。民國時期,張鎮(zhèn)芳被重新起用,出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他有一個很有名的繼子,叫張伯駒,是“民國四公子”之一,是著名的收藏家、書畫家。
張勛是江西省奉新縣人。他雖然是漢人,卻對清廷忠心耿耿。武昌起義后,他被任命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了表示對清廷的忠心,他逆潮流而動,包括他自己在內(nèi)的所有部將都留發(fā)辮,人稱“辮帥”,所部定武軍人稱“辮子軍”。他率部全力抵抗革命軍,但依然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清朝滅亡后,他擺免除兩江總督職務。由于他手里保持著一支軍隊,民國時期他上演了一場復辟鬧劇。
長庚是正黃旗人,歷任伊犁副都統(tǒng)、駐藏大臣、成都將軍、兵部尚書、伊犁將軍等職,1909年,長庚從伊犁將軍任上轉(zhuǎn)任陜甘總督。武昌起義爆發(fā),陜西、甘肅等地的革命黨人積極響應,發(fā)動起義。長庚憑借手里的一支強勁武裝力量,打算負隅頑抗,試圖“迎駕西北”,但是很快清廷滅亡。長庚將總督大印交給甘肅布政使趙惟熙后,匆匆下臺逃走。
有的總督流亡海外,以兩廣總督張鳴岐、湖廣總督瑞澄為代表
張鳴岐是山東無棣人。1910年,張鳴岐花了一大筆銀子,收買了權(quán)傾一世的慶親王奕劻,獲得了兩廣總督職位。可惜,他這個兩廣總督職位注定當不長久。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有著武裝起義傳統(tǒng)的廣東革命黨人聞風而起,要在廣東大動干戈。張鳴岐很聰明,馬上投向革命黨一方,還被推舉為臨時都督。張鳴岐沒有接受這個職務,而是攜款潛逃,流亡日本。
張鳴岐
瑞澄是正黃旗,根正苗紅,少年時是京城有名的紈绔子弟,與勞子喬、岑春煊并稱為“京城三惡少”。1910年,瑞澄由江蘇巡撫升任湖廣總督。武昌起義爆發(fā)前夕,瑞澄查獲了一批革命黨人名單。這時候,他有兩個選擇,一是按照湖北布政司陳樹屏建議,銷毀名單,裝作什么都不知道;二是按照督府師爺張梅生建議,抓捕名單上的革命黨人。瑞澄走了第二條路,在武昌城內(nèi)大肆抓捕革命黨,并殺掉了3人。武昌起義爆發(fā)后,瑞澄棄城而逃,輾轉(zhuǎn)逃到了日本。
有的總督順應時勢,被革命黨人“禮送出境”,以云貴總督李經(jīng)羲為代表
李經(jīng)羲是李鴻章弟弟李鶴章的第三子,是李鴻章的侄兒。李經(jīng)羲算得上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官員。他在1909年2月升任云貴總督后,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云南陸軍講武堂,吸引了西南地區(qū)一大批優(yōu)秀學子前來就讀、深造。當革命黨人蔡鍔遇到經(jīng)濟困難時,他還慷慨解囊資助了500塊銀元。所以,李經(jīng)羲在革命黨人心目中形象很好。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革命黨人勸告李經(jīng)羲投向革命一方,被他婉拒。沒辦法,革命黨人只好將他“禮送出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