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編者按
SMPTE媒體技術峰會被譽為全球影視行業的技術風向標,2023年度該峰會以“創新 學習 協作 聯網(Innovation, Learning, Collaboration and Networking)”為主題,集中展示了新興視聽、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攝制、沉浸式體驗等前沿技術。在電影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中,中國電影行業要順應全球電影技術演進趨勢、產業發展需求以及大科學時代學科和技術交叉滲透與融合發展要求,積極推動和持續深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沉浸式媒體技術、LED電影放映技術等在電影行業的應用,服務電影產業提質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本期遴選創新升級背景下全球電影科技發展與思考啟示、基于深度學習的陰影智能去除方法研究、數字電影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技術在國內的成功應用等技術文章,從高新技術應用、聲畫制作、大銀幕放映等多角度展現電影技術的重要支撐作用。同時為便于作者更好地選題、開展研究與論文寫作,本期刊發2024年選題指南,歡迎行業產學研用相關領域人員踴躍投稿。
——本期責編
專家點評
《創新升級背景下全球電影科技發展與思考啟示——記2023年度SMPTE媒體技術峰會》一文,值得高度重視和認真分析。眾所周知,電影工業乃至整個大視聽行業,都在面臨超高清技術、沉浸式體驗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前所未有的影響。無論是視聽品質還是體驗方式,無論是生產流程還是產業結構,無論是產業鏈的前端還是后端,無論是產品還是作品,未來5到10年都可能出現我們可以想象和難以想象的變化。未雨綢繆也罷,保持同步也好,通過全球性的技術展會了解電影和視聽技術的發展趨勢、進程和成果,必然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本文用實地觀察和考察的詳盡信息,系統闡釋了當前電影技術和運用的最新發展,對于我們了解電影技術的升級、預判電影工業的未來、謀劃電影產業的變革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何超越本位主義和小電影產業的格局限制,如何借助于大信息產業的整體變革,如何借助產業和市場的資源效率力量,如何保持與全球科技的良性互動,既要爭取自主創新的話語地位,又要適應全球分工的世界大勢,最終建立自主、開放、健康、有序、安全、高效的中國電影現代化工業技術體系,將是本文帶給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啟示。
——尹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陰影智能去除不僅關乎藝術創作和觀賞體驗,還對廣告、商業推廣等領域產生積極影響。這一技術的應用有望為電影制作帶來更高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推動影像處理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然而,陰影智能去除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不同場景下的光照條件、復雜的陰影形態、計算效率等問題都需要綜合考慮;為了訓練魯棒的模型,需要大量且具有多樣性的數據集;解決這些挑戰將為陰影智能去除的研究和應用提供更為可靠和高效的方案。《基于深度學習的陰影智能去除方法研究》一文基于深度卷積網絡模型進行了陰影去除的實驗驗證,為后續研究材質紋理陰影去除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隨著AI大模型的興起,多模態大模型在陰影智能去除領域的應用展望是一個令人期待的研究方向。在數據多樣性的綜合利用方面,多模態大模型可以更全面地綜合利用不同數據源提供的視覺、深度等信息,有效解決數據集單一和陰影類型有限的問題,提高模型的魯棒性。在語義理解與上下文感知方面,多模態大模型有望實現對圖像中語義信息的更深入理解,并根據上下文信息更精準地去除陰影,使處理結果更加自然和逼真。相信多模態大模型將推動陰影智能去除技術的發展,在實際應用中取得更廣泛的成功。
——馬龍龍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碩士生導師
隨著科技進步和審美需求提升,有相當數量的觀影群體早已不滿足于常規化的觀影體驗。他們追求的是更加震撼的視聽效果和更加真實的沉浸體驗,奇觀性甚至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電影創作者們為了有效回應這樣的需求,在新語言探索、新技術革新等多個維度上推動電影工業不斷前行。而其中電影畫幅的大小與觀影體驗及藝術表達之間就存在緊密且深刻的關系,它不僅決定了觀眾所看到的畫面內容,還涉及視覺傳達、心理感知以及情感響應等多個領域。更大的畫幅會將細節呈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更易將觀眾帶入影片,與角色一同體驗與成長。于是,以宏大場景、震撼視效為賣點的大制作影片,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技術無疑成為這些影片制作者們的重要選項。《從〈流浪地球2〉談數字電影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技術在國內的成功應用》一文深入淺出地對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技術進行了普及化、系統化闡釋,梳理了70mm 變形寬銀幕的發展歷史和技術原理,從數字底片、變形寬銀幕鏡頭和放映形式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該技術的數字化應用,探究了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的技術前景和未來發展趨勢。論文明確了該技術雖然還存在制作成本高昂、技術要求復雜等諸多問題,但挑戰才能帶來變革與進步,才能促進對整個電影數字化工業流程和創作主題的全方位考量。就如論文作者所言,這是“當下時代精神與中國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
——曹颋
教授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副院長
本期目錄
新年寄語
重點關注
◎ 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在京召開 蔡奇出席并講話
◎ 創新升級背景下全球電影科技發展與思考啟示——記2023年度SMPTE媒體技術峰會
——張 偉 劉 達 王 萃
張 雪 董強國 張 鑫
視聽科技教研
◎ 基于深度學習的陰影智能去除方法研究
——馬曉晴 常 樂
◎ 基于LED背景墻分時復用的攝影機注冊跟蹤方法
——程緒琪 趙建軍 陳 軍
研究與開發
◎ 點播影院發行包中MXF封裝器的設計與實現
——王木旺
◎ 淺談三維動畫電影中模型資產的籌建
——劉德新
技術應用
◎ 從《流浪地球2》談數字電影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技術在國內的成功應用
——張璇譞
◎ 從文學到代碼:人工智能編劇的創作邏輯與應用前景
—— 孟 可
◎ 國內外數字影廳聲學測量方法差異性研究
—— 陳登科
科技動態
◎ 科技綻放光影 智能締造未來——2023年電影科技發展熱點
◎《現代電影技術》2024年選題指南
文章概要
創新升級背景下全球電影科技發展與思考啟示——記2023年度SMPTE媒體技術峰會
【摘要】本文結合對2023年度SMPTE媒體技術峰會國內外影視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究分析,總結提煉出全球電影科技發展與應用的新進展新特點新趨勢,在此基礎上,統籌我國電影科技發展特點與應用需求,提出推進電影行業提質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啟示。
基于深度學習的陰影智能去除方法研究
【摘要】基于圖像的材質重建技術是獲取貼圖資產的方式之一,為構建逼真材質外觀,針對材質圖像去除原始陰影十分必要。現有去除陰影方法普遍存在數據集單一、處理陰影類型少等問題。本文依據材質紋理陰影處理的難點和現狀,篩選重制出具備表面和場景多樣性的高分辨率圖像數據集,使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與分析,嘗試為材質紋理陰影去除提供一定經驗。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夠有效去除復雜場景陰影,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去除陰影的范圍,并保留了相關紋理信息。
基于LED背景墻分時復用的攝影機注冊跟蹤方法
【摘要】近年來,LED虛擬攝制日益興盛,攝影機跟蹤系統作為關鍵組成部分,決定著虛擬場景與真實攝影機運動匹配的效果,目前行業內的攝影機跟蹤方案大都依賴于專用設備,且受環境光照變化、道具器材遮擋等影響較大。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LED背景墻分時復用的攝影機注冊跟蹤方法,無需使用專用跟蹤設備,通過在LED背景墻上分時顯示二維碼標識與虛擬場景,實時分析攝影機采集到的含有二維碼標識的畫面,得到攝影機的位姿數據,同時將數據傳送至虛擬攝影機,實現內視錐的正確渲染,完成攝影機的注冊與跟蹤。本文從準確性和魯棒性角度對該方法進行了實驗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簡化LED虛擬攝制系統構成的有效攝影機跟蹤系統。
點播影院發行包中MXF封裝器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點播影院系統中的影片打包可采用自選格式或參照ISO 26429系列標準的打包格式,MXF封裝又是影片打包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需要根據影片所采用的編碼方式、加密方式等來按照不同的封裝規則進行設計。本文結合點播影院放映設備的業務需要,參照ISO 26429系列標準,設計和實現了一種既能支持國外加密算法,又能支持國密算法的MXF封裝器,并詳細闡述了其工作原理,以供有類似需求的點播影院系統建設方參考。
淺談三維動畫電影中模型資產的籌建
【摘要】本文在簡單介紹當下三維動畫電影主流制作流程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了三維動畫電影中模型資產的籌建過程,分析了模型資產與制片管理、美術設計以及動畫制作的不同技術部門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微妙關系,并從不同角度和維度,闡述了在制作三維動畫電影時應如何更加完善地籌建模型資產,以及完善的模型資產在動畫電影制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從《流浪地球2》談數字電影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技術在國內的成功應用
【摘要】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70mm變形寬銀幕技術,在《流浪地球2》中以數字電影的形式重新回歸觀眾視野,昔日膠片電影史中2.76∶1的經典畫幅比例,在中國電影史上進行了首次嘗試。本文致力于梳理70mm變形寬銀幕的發展歷史和技術原理,從膠片電影演進到數字電影,以《流浪地球2》為例,從數字底片、變形寬銀幕鏡頭和放映形式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該技術的數字化應用,力圖探究超大畫幅變形寬銀幕的技術前景和未來發展趨勢。
從文學到代碼:人工智能編劇的創作邏輯與應用前景
【摘要】隨著AI技術的強勢發展與AIGC的逐步應用,未來劇本的創作方式與呈現形式將發生重大變革。本文以Fable Studio的《南方公園》AI項目為引,從技術發展角度入手,總結AI故事生成技術的當前應用與發展趨勢,并剖析AI編劇的底層邏輯,從單向度的統籌行為轉變為多向度的生成行為。在這種趨勢下,傳統編劇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以新的身份入局,與機器協同創作,同時具備技術與藝術雙重素養,作為新型創作人才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文化角色。在這種并駕齊驅的工作模式下,AI編劇將擁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節拍器”(Metronome)的構建、個性化的定制、跨媒介的融合,都將推動AI故事生成技術走入深度敘事,為觀眾帶來多樣化、可參與、沉浸式的故事體驗。
國內外數字影廳聲學測量方法差異性研究
【摘要】本文從國外影院認證的聲學技術指標和測量方法著手,闡述國內外影院聲學技術認證如何進行B環電聲響應、混響時間(RT60)和背景噪聲測量,其次通過對國內外相關影院聲學技術規范的測量方法進行比較,總結相關測量方法,進一步提高相關影院聲學技術指標的測量精度,希望對我國數字電影聲學放映相關標準修制定提供有益參考。
文章全文詳見《現代電影技術》雜志
2024年第1期
主管單位:國家電影局
主辦單位: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標準國際刊號:ISSN 1673-321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5336/TB
投稿系統:ampt.crifst.ac.cn
官方網站:www.crifst.ac.cn
期刊發行:010-632450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