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lián)的視頻號“三聯(lián)生活實驗室”日前發(fā)了一條爆款視頻,說的是做一位在傳播創(chuàng)意領(lǐng)域工作的女孩,因為老板給的壓力太大,下班后兼職送外賣解壓。
這個女孩說:自己的稿子總被老板否定,別說優(yōu)質(zhì),連做個能讓老板說ok的都做不到,“努力了又找不到成就感,你就很痛苦”。
按照她的話說,這是自救的方式,送外賣,每單反饋很實時,就沒有時間去痛苦了。看了一下評論區(qū),有這樣想法的年輕人居然還不止一個——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所在報社的一個姑娘:按照法制晚報2004年起的一貫要求,每個記者每月要有三篇獨家新聞(以次日其他媒體至少要以頭條位置追蹤計)、兩條新聞上頭版、拍一張新聞圖片見報(和報社十多位專門攝影記者競爭版面),每月少完成一項,罰款600元,全沒完成就是罰3600。這位姑娘自入職后總是閃亮亮地眨巴著眼睛,一臉憂郁,如同出租車司機每月一號想到這一個月必須得交的份兒錢,沒干太久就辭職不干了,據(jù)說去了一家物業(yè)公司。
但也有不少優(yōu)秀的同事,幾乎每月不會太把這些指標(biāo)放在心上,真的是吃著火鍋唱著歌就完成任務(wù)了。
看完這條視頻,我有兩點感觸。
人一定要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同時又適合自己的工作。像新聞、傳播策劃、新媒體這類工作,真的是“挑人”的。很多優(yōu)秀的傳播行業(yè)人士并非多么勤奮,而是他適合干這個。如果你不適合,真的是難受了自己也難受了別人,還不如早早另謀他處。
如果你覺得這一切都只是暫時困難,那么就應(yīng)該去直面它。非常感謝我的高中物理老師分享的一句六字真言——少做題,多琢磨。即,人可以少“動”,但必須多“思”。多分析多思考,多從勝負中作總結(jié),才能有所進益。
而這位95后姑娘,下了班就去送外賣了,理由是這樣“就沒有時間去痛苦了”。用身體的忙碌代替掉頭腦的懶惰,這不是自救,而是逃避現(xiàn)實,一種另類的自我麻醉。
希望所有的年輕人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