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
2023年上半年,和庸老合作整了幾件刻銅小筆擱,庸老手書,我來鑿刻,材料用的是淘寶上買來的現成素面銅筆擱。由于材料是流水線批量生產,做工自然算不上精致,不過小巧方便,且涂了一層透明漆不會氧化變臟,倒也實用。筆擱個頭小,字也不能多,主要用是四字吉語,方便用作伴手禮贈人。當時一共刻了十幾件,都快把他們忘了,前幾天有個朋友提出來要送人,我翻了翻,手頭還剩了四件,由于是集中創作,當時還統一拍了照片,做了拓片,這次把照片一起找出來了,怕再忘了,集中展示一下,立此存照備忘。另外,今年下半年因為我個人的一些原因,把刻銅停了。好多朋友以為我封刀了,其實并不是封刀,只是平時時間被打碎,不便叮叮當當地刻銅,零星時間主要在家里刻印章,以鳥蟲篆為主,小半年的時間竟也刻了小一百方,過幾天放了假也會陸續整理出來。
龔定庵《己亥雜詩》共315首,壓尾一首是“吟罷江山氣不靈,萬千種話一燈青。忽然擱筆無言說,重禮天臺七卷經。”應是其百感雜陳的夫子自道,錢鐘書先生也曾化用過,改為“欣然擱筆無言說,稽首維摩是本師。”其中的“擱筆”很值得玩味,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龔定庵還是錢先生,詩筆肯定是擱不下的。正如一個老煙鬼戒煙之難,定庵因苦于“經濟文章磨白晝,幽光狂慧復中宵。來何洶涌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被詩思折磨的睡不覺,嚴重失眠,甚至需要以“劍、簫”解之,曾多次發誓戒詩,始終也是戒不掉。搞笑的是,就像我們開玩笑說“多吃點才有力氣減肥”一樣,定庵每次還都是用詩來戒詩。一個以筆為命的書生,哪能輕易就擱得下筆。我現在的暫時擱下刻刀應該也是如此,只不過定庵是因為“憤”,而我則是因為“懶”,當然了,對外答復的統一口徑是“忙”。
筆擱本就用以筆擱,定庵的這句詩,也正好移來作為這幾件刻銅筆擱小輯的前言吧。
2024年1月27日
憲文記于甦齋燈下
001“游手于斯”
就是這種小東西,長12厘米、寬2厘米、厚1厘米。可以用來作鎮紙,也可以放毛筆。
這是做拓片時隨手拍的照片,可以比較直觀地欣賞庸老的書法,就像古人刻帖的拓本。
002"汲古無悶"
汲古是好多古代文人消閑去憂的良藥,可以汲書之古,可以汲器之古,可以汲思之古。。。
庸老和我的鋼印都是委托十方堂王寧老給砸上去的。
003“觀自在、入清涼”
004“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麥家寫的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說,深得庸老激賞,他甚至還給配了一副下聯“人生海海,愛情恰恰”,頗為自得。
005“放下便是”
這句話是也可以換成“擱下便是”,可以放下你的筆,放下你的心。
006“歡喜無量”
007“佳想安善”
008“美意延年”
009“萬取一收”
010“順天應時”
011“無上清涼”
012“惜寸陰”
013“煙云供養”
2023年庸老則頗好寫章草,我們幾個朋友也極力鼓動他寫,但凡需要他寫點字,都點名要寫章草。膠東有諺語評各縣人風曰“蓬萊的腿子,黃縣的嘴子,掖縣的鬼子”,庸老是萊州人(原名掖縣),名雖為“秀”但為人實在古厚,頗不為掖人掙臉,這種性格其實極適合寫章草,可惜庸老堅持了沒幾個月,最近很少見他寫章草了,這件“煙云供養”可以算是當時力攻章草的見證。
014“宜有萬喜”
015“永受嘉福”
016“長樂未央”
017“長勿相忘”
018“晴耕雨讀”
019“山朋水友”
這件“山朋水友”和上面的“晴耕雨讀”是外地朋友單獨訂制,并沒有留太多照片細節,拓片也未找到,現在看來略有遺憾。
020“養愚齋”
這件“養愚齋”小手鎮需要單獨說一下,這是兩年前做鎮尺時裁下來的一截邊角料,也就一根手指的長度,我沒舍得扔,費了好大勁,手工打磨拋光了一下,竟然有了小金條的感覺,拿在手里,小巧玲瓏、愛不釋手。后來送給了譚鴻斌老師,譚師用他標志性的小行草在上面手書了自己齋號“養愚齋”,我刻了出來,這是剛刻好后我拍的照片。譚師是個惜物好玩的仔細人、有趣人,怕沾上指紋,單獨配了個絨布袋,平時在手中盤玩養護,現在已經有了寶光和包漿,感覺一下子身價倍增,不過可惜沒拍現在的照片。因這件小手鎮尺寸和筆擱相當,也作為壓軸兒,展示出來,存個檔。再過三五年,估計包漿更佳,再找譚老師拍照對比。
作者介紹:
李憲文,曲阜人,現居煙臺,別署“更生”“甦齋”,現為魯東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師,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煙臺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山東省書協會員,山東省當代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