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 50萬年 的人類史、
3000多年 的建城史、
870年 的建都史,
現有 7處 世界文化遺產、
近 4000處 不可移動文物,
國有可移動文物 501萬件(套)……
北京 歷史綿長、文化厚重,
是 中華文明 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
北京故宮,近處的皇宮建筑與遠處的中國尊等現代城市建筑遙相呼應,構成了古與今融為一體的壯美景觀。攝影 瀟江
75年前的今天,
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這座古城的歷史建筑和文化遺跡得以完好保留。
1949年9月23日,
北平正式改名為北京。
從古都北平到首都北京,
這座城市,
始終如同一顆明珠一般,
在華北平原上熠熠生輝。
北京,入冬初雪后,頤和園銀裝素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古都中軸輝煌燦爛
由前門北望北京中軸線。攝影:馬文曉
由故宮東望現代都市建筑群。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的中心點,故宮、天壇等15處遺產構成要素,與其他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遺存共同組成了一條7.8公里的軸線,貫穿北京老城的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在全球建筑史上描繪出一道獨一無二的城市之脊,這就是北京中軸線。這條軸線是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主線,也是幫助世界感知中華文明演進的一條主脈。
大運河畔碧波蕩漾
航拍京杭大運河北起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里,市民在觀賞荷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處于大運河的北端,推動了大運河的發展;而大運河作為中國的經濟與文化大動脈,又促進了北京的繁榮。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也成為北京第七處世界文化遺產。沿著大運河遺跡穿行北京城,一處處文化遺產點綴在82公里的河段,與拔地而起的各類文化設施一起,串點成線,古今輝映,形成大運河文化帶,見證千年運河的新生。
萬里長城巍峨雄踞
俯瞰金山嶺長城。攝影:陳長芬
遙看八達嶺長城。攝影:何世堯/人民畫報
萬里長城以規模宏大、歷史悠久享譽世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縮影。在北京崇山峻嶺間,綿延著520.77公里的長城:巍峨險峻、秀麗蒼翠的八達嶺長城,清流縈繞、翠峰重疊的居庸關長城,有著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景觀的慕田峪長城,還有黃花城、金山嶺、古北口……北京長城的重要遺存,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
西山腳下湖光塔影
北京,傍晚時分,落日余暉映射在北海公園內的湖面上,與遠處的瓊華島構成了一幅絕景。攝影 瀟江
游客在香山公園游玩。香山公園是北京秋季觀賞楓葉的絕佳地點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西山是北京的“父親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一山一河,覆蓋了北京大興、房山、門頭溝、石景山、豐臺、海淀、昌平、延慶8個區的全部或局部,為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誕生、發展的舞臺,共同構成了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這條文化帶同時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化遺產。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北京的一張“金名片”。
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構成的“一軸三帶”格局,
承載了北京“山水相依、剛柔并濟”的
自然文化資源和城市發展記憶,
也是北京古都文化脈絡乃至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橫屏觀看精美大圖↓)
來源 | 2023年10期《人民畫報》
編輯 | 曹夢玥
校對 | 袁夢
值班審校 | 喬振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