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高仿版的美國卻是世界上最窮的地方之一。
照著美國抄作業,一比一還原國家制度,一百多年發展成了非洲大笑話,你根本想象不到這里有多窮,就連買一雙簡單的拖鞋都要分期付款。
山寨和正主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即便首都都沒有一座像樣的建筑,如果不幸遇到下雨天,半個國家的交通都要陷入癱瘓,民眾直接無法生活。
這個國家就是非洲的利比里亞,號稱“非洲小美國”,那么,為何與美國一樣的制度,在美國的手底下生活,人民卻過著堪比原始人的生活呢?
利比里亞的由來
利比里亞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國家基本沒有什么工業,是一個農業大國。
雖是農業大國,但糧食卻做不到自給自足,全國380萬公頃的土地,開發的不足13%,所以全國人民基本生活在溫飽線以下。
在這里,失業率高達85%,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常態,在這里人們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想方設法生存。
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個國家卻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被一些人稱為“人造國”。
美國獨立后,國內對黑人奴隸的態度產生了分歧,南方堅持使用奴隸,北方則要求廢除奴隸制,發生無數沖突后,解放黑人奴隸成為主導。
這是因為美國白人發現,當時社會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雇傭這些人干活,只需要支付低廉的薪水,其他一切都不用管。
而用黑人奴隸干活,雖然不用發工資,但奴隸的衣食住行,包括生病都需要奴隸主管著。
兩相比較之下,黑人奴隸的性價比很低,于是美國人一致決定廢除奴隸制度。
可奴隸制度施行已久,大量的黑人奴隸從祖上幾代開始就已經生活在美國的土地上,一旦解放,美國又不想給他們身份,那他們將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一度困擾了很多當時的美國政要,最后他們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將這些黑人送回非洲,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就這樣,他們為黑人奴隸選擇了一個地方,西非的“谷物海岸”,這里盛產糧食,黑人到這里最起碼餓不死。
于是美國人憑借拳頭,用300美元在這里買了一塊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了第一個黑人定居點,也正是后來利比里亞的首都蒙羅維亞。
之后隨著地區的不斷動蕩,美國就不想管這批黑人了,于是慫恿他們建立自己的國家,1838年,利比里亞正式建國,蒙羅維亞為首都。
建國初期,美國還是給了一定的支持,所以利比里亞發展的還是比較好,后面政權不斷更迭,加之失去美國的支持,利比里亞的道路就越走越偏了。
貧窮的“非洲小美國”
利比里亞有個外號叫“非洲小美國”,除了是美國支持建國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完全照抄美國的所有東西。
利比里亞全國分成15個州,幾乎參照美國的行政劃分,每個州的行政機構也和美國高度相似。
法律、經濟政策等條款,利比里亞也不動腦子,完全把美國的搬過來,就連國旗,他們也只是在美國星條旗的基礎上,減少了星星。
本以為可以飛速發展,誰知美國的政策一點也不適用,反而讓利比里亞成為了非洲有名的窮國。
國家貧窮,自然就動亂頻發,打來打去之后,就連當初美國援建的基礎設施也打壞了,利比里亞一朝回到解放前,成為了一窮二白的國家。
在這里,孩子們沒有學上,剛年滿六歲就得跟著母親出來工作,這樣的小孩兒很多。
她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砸石頭,利比里亞石礦很多,出售石頭是他們賺錢的門路之一,但偌大的采石礦,卻沒有一臺碎石機,只能依靠人工一錘一錘砸。
有的單親媽媽領著六個孩子,一砸就是一整天,最后賺的錢也不過每人1.5歐元,大概11塊錢人民幣,一個小時賺不到一元錢,這就是他們唯一能找到的活。
有時候,農場主還會因為石頭砸的不夠碎克扣工資,他們賺的就會更少,如果不想干,那搶著干的人比比皆是。
賺的錢除了維持溫飽,其他什么也干不了,所以這里的人也不敢生病,生病了沒錢買藥就只能在家里面硬抗。
身體素質好的,只是虛弱一段時間,而本就瘦弱的,大概率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一下雨國家就癱瘓
能好好工作,正常活著就是利比里亞人民最大的愿望,但偏偏有時天公不作美,稍微下一場大雨,人們立馬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整個國家根本沒有下水道,排水系統幾乎癱瘓,一下雨,國家一大半的城市都要被淹,尤其是沿河的村莊,下一次雨就要重新蓋一次房子。
這個過程中,他們沒有睡的地方,吃的也沒有保障,只能“望洋興嘆”,不過這事情已經成了常態,所以他們也就麻木了。
有時候雨水特別大,積水深的地方連房頂都看不見,這時候走路都成了一件難事兒,不過不用怕,有小伙子在這里發現了商機。
他號召身強力壯的小伙伴,幫助人們渡過被淹沒的道路,當然不是免費的,每人每趟收費大概4塊人民幣,但由于人數眾多,幾人分下來也就每人5毛錢。
拖鞋都要分期買
除了小伙子,其實利比里亞還有很多想賺錢的人,他們經常會首都買一些物品,然后回到村莊售賣,從中賺取差價。
但顯而易見,利比里亞的交通并不方便,由于經常下雨,道路通常泥濘不堪,而且私家車司機想多賺錢,一趟下來會拉十幾個人,幾十個包裹。
破舊的小車,承載了它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量,但沒辦法,即便冒著隨時側翻的風險,許多人還是選擇乘坐。
一位叫米妮的乘客,經歷幾天的顛簸后,終于回到了村子,這次她進了很多新鮮貨,還有最新款的拖鞋。
拿給村民看后,拖鞋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但售價5歐元的人字拖,沒有人能負擔的起,于是米妮只能想出一個辦法,分期付款,首付50歐分,拖鞋就可以帶回家。
成功賣出去好幾雙后,米妮很是高興,而這個眼巴巴看著米妮賣鞋的男人,眼里充滿了羨慕。
他腳上的鞋子不知道穿了多久,爛的十個腳趾頭都出來放風了,卻還是不舍得扔掉,因為他根本沒有錢買新的鞋子,扔掉他就得光腳。
但利比里亞也有富人,他們也能穿著整齊的西服,吃著昂貴的食物,過著體面的生活,可這畢竟是極少數。
結語
和利比里亞比起來,世界上很多國家過的可以說是“神仙”日子,但毫無疑問,好日子也是人民齊心協力奮斗出來的。
希望利比里亞人民,能早日找到適合他們的國策,生活越來越好。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