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報曉唱新曲,華章更序又一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為指導單位,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報業集團為主管單位,浦東新區文化和旅游局、澎湃新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于2024年3月15日起隆重舉行。
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匯聚了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旗下五大院團——上海淮劇團、上海越劇院、上海滬劇院、上海京劇院、上海昆劇團(按演出順序排列),海派佳作集中亮相,名家與實力青年翹楚共挑大梁,古老戲曲成為新時代永不凋零的“繁花”。
賡續中華文脈,堅持守正創新。東方名家名劇月自開辦以來,始終以“推動民族戲曲在當代壯行”為宗旨,踐行著“每個中國人,一生中至少看一場戲”的初衷,成為國內第一個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迄今為止,已有包括五位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得主在內,超過百位“梅花獎”得主相繼綻放東藝舞臺。
穿越30年之經典,3月15日,由國家一級演員陳繼云領銜主演,中國當代戲劇舞臺里程碑作品——上海淮劇團《金龍與蜉蝣》傳承歸來,時隔15年再登東藝舞臺,拉開本次東方名家名劇月大幕。1993年《金龍與蜉蝣》進京演出,燃爆北京戲劇圈,進而燃遍全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該劇囊括各類戲劇獎項40多個,成為大滿貫獲獎劇目,被譽為“新世紀戲曲的曙光”。淮劇《金龍與蜉蝣》依托于海派文化,海派戲劇的浸潤,顯示出上海淮劇的精神氣質以及回歸與復興。
說不盡的梁祝,道不完的西廂。上海越劇院將于3月23日、24日攜“上越四大經典”中的《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臺》亮相,云集紅樓團多位實力演員,再現千古傳奇、曠世愛情。
越劇《西廂記》由上海越劇院袁(雪芬)派花旦陳慧迪、徐(玉蘭)派小生楊婷娜、傅(全香)派花旦盛舒揚、張(桂鳳)派老生吳群聯袂獻演。作品歌頌崔鶯鶯和張生的純真愛情和掙脫封建禮教桎梏的反抗精神,臺詞保持原著的文學特色,唯美至極。其音樂清新雋永,唱腔豐富,人物性格鮮明,各具特色。九曲回廊,一步一景,戲迷不僅可以經歷故事的數次“反轉”,心情也將跟隨劇中人一起跌宕起伏。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上海越劇院范(瑞娟)派小生王柔桑飾演梁山伯,傅(全香)派花旦盛舒揚飾演祝英臺;張(桂鳳)派老生吳群飾演祝公遠。整臺演出將在青山綠水、楊柳依依的明媚氛圍中展開。戲迷觀眾將體驗充滿虛擬和浪漫色彩的戲曲舞臺,與演員一同走一道春日融融的長亭路,經歷一場永遠也不會完結的送別。
百年風華,申曲滬韻,回味悠長。3月31日,由著名滑稽戲演員舒悅領銜,以別開生面的滬劇說唱秀開場。朱儉、程臻、沈佳妮、萬子濤、江紫珊等上海滬劇院優秀演員聯袂呈現經典滬劇折子戲《日出·重逢》《三看燈》《蘆蕩火種·智斗》《搶親奇緣·定情》以及各具特色的滬劇十大流派聯唱,一展“上海鄉音”風采,續寫海上繁花傳奇。
十里洋場繁華地,海派京戲風云起,上海京劇院三臺大戲四月輪番上演。
4月12日,由“京劇王子”傅希如與花臉名家唐元才等主演的京劇《楊家將》將登陸東藝。傅希如此次將嘗試“一趕二”,在劇中分飾楊繼業與寇準兩,與唐元才飾演的潘洪一角在戲中進行一番“較量”,頗具看點。
4月13日,文武兼備的梅派青衣李國靜將攜手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葉派小生楊楠帶來吉祥戲《鳳還巢》。《鳳還巢》為梅派代表劇目之一,情節詼諧,生旦凈丑行當齊全,西皮慢板、西皮原板、南梆子等唱腔新穎,廣為流傳,令幾代戲迷念念不忘。
4月14日,中國京劇新生代領軍人物之一、余派坤生、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珮瑜將與裘派花臉名家、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越強強聯手,帶來京劇《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此次是兩人繼8K全景聲京劇電影《捉放曹》之后再次深度合作。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北伐,“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兩段,可謂家喻戶曉。
“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4月19日,昆劇《墻頭馬上》將作為閉幕演出亮相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由上海昆劇團中青年一代最具活力的陣容呈現——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黎安和沈昳麗擔任主演,再現經典愛情的悲歡喜劇。昆劇《墻頭馬上》根據白樸作品改編,是京昆大師俞振飛一生中排演的第一部昆劇新劇目,曾在1959年晉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多年來,它一直是上海昆劇團的保留劇目,在不斷的打磨和創新中代代傳承,廣受觀眾喜愛。
第十四屆東方名家名劇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