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1946年5月的一天,安徽小伙馮學永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隊國民黨兵路過,見地里只有他一個人,拉著他就要走。
馮學永不認識這幫人,當然不愿意跟著他們去呀,不去?他們就對他拳打腳踢,五花大綁押著他走!
等到了軍營,看到好幾個跟他一樣被綁來的鄉親們,他才意識到,自己被抓壯丁了!
這個遭遇,讓馮學永欲哭無淚,他家里有老婆孩子,日子過得不錯,他不想去當兵啊!
馮學永是安徽阜城人,出身貧苦農家,長大后去了城里一家飯店當伙計,這家飯店老板心腸好,見他勤快肯干人又踏實,不僅給的薪水豐厚,還把家里唯一的養女李秀英嫁給了他。
這個“贅婿”雖然說出去不光彩,但馮學永卻不在乎,因為他是得了真實惠,老板兩口子把他當兒子看待,妻子又溫婉賢惠。
將來老兩口駕鶴西去,店鋪就是自己的了,雖然賣餃子、面條、鹵菜這些雜食發不了大財,但起碼衣食無憂不是?
更令馮學永開心的是,結婚沒多久,妻子便給他生下來一個女兒,而且在1946年,妻子又懷孕了。
若這次能產下男丁,那他們就兒女雙全了,即便他們又生了女兒也無所謂,他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有著如此溫馨的家,馮學永怎么舍得離開去當兵?何況,當時他的妻子還大著肚子呢!
可惜,無論他如何哀求,他們都不放他離開,甚至,連讓他回家跟妻女告別都不許,就這樣,馮學永被迫離家,拿起武器參加了內戰。
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馮學永是戰戰兢兢,他對國民黨軍隊,并沒有歸屬感,只盼著戰爭早點結束,自己早點回家。
當時的國民黨,號稱430萬大軍,那叫一個信心滿滿不可一世,可短短2年時間,他們便敗的一塌涂地。
先是遼沈戰役,一下子被殲47萬余人,緊接著是淮海戰役,又被滅了55萬人。
也是在這場戰役中,馮學友在長官的帶領下起義,穿上了解放軍的軍裝。
若論“餉銀”,解放軍是沒法跟國軍比的,但在解放軍部隊,馮學友卻發現,戰士們打仗個個悍不畏死,他們打仗不是為了錢,他們是為了貧苦百姓翻身做主!
年少時的馮學永也窮過,也過過食不果腹的日子,他雖然文化不高,但也明白讓窮苦百姓翻身意味著什么。
在解放軍將士們的感染下,馮學永明白了當兵的真正意義,他也真正拿起槍,沖鋒在前,為窮人翻身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無數個像馮學永這樣的戰士的沖鋒下,解放軍摧枯拉朽,不到一年時間,就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新中國成立了!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馮學永就想著退伍回鄉跟妻子團聚,當時的他,已離家將近3年。
可未等他辦下退伍手續,朝鮮半島的戰爭就打響了,若朝鮮半島淪陷,戰火就會燒到鴨綠江邊上,直接威脅新生的新中國。
這怎么行?無數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的勝利,豈容他人破壞?若強敵環伺,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如何發展壯大?
當聽說國家要抗美援朝,馮學永毫不猶豫就報名參加了。
在朝鮮,馮學永和戰友們爬冰臥雪,與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浴血奮戰,并且節節勝利,一下子就打出國威,讓全世界都知道,在東方有這樣一支神勇的軍隊。
1951年,馮學永回國了,此時他已是一名連長,被安排到福建,防范蔣介石趁機反撲。
這也是個重任,馮學永只能暫時壓下對妻女的思念之情,替祖國戍邊。
1952年,部隊組織了一場觀影,是一部紀錄片,名叫《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馮學友的家,就離淮河不遠,這對于當地來說,是條母親河,但這個“母親”發起怒來,也讓兩岸百姓苦不堪言。
當時的馮學友,已經6年沒回家,他也想借此機會,看看淮河兩岸的變化,可看著看著,他就淚流滿面了。
不僅僅是因為鄉親們萬眾一心治何的大場面,還因為紀錄片里,出現了一個讓他熟悉無比的身影,那就是他的妻子李秀英。
她成了治淮勞模,站到了毛主席的面前,還跟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合影。
馮學永激動的告訴戰友們,那是他失散了6年的妻子,她成了勞模。
看著馮學永的模樣,戰士們是真的為他高興,經歷亂世還能重逢,那真的是上蒼垂憐。
可令他們意外的是,興奮過后,馮學永竟然沒有想辦法去聯系自己的妻子,這是為什么呢?原因有二。
第一,他6年時間了無音訊,不知道妻子改嫁了沒有,若是改嫁,他覺得自己就不應該再出現,再打擾她的生活。
第二,他的妻子成了勞模,還見過毛主席等人,他有些自慚形穢,即便她還沒再婚,他也不知道她愿不愿意繼續跟自己過日子了。
馮學永這一猶豫,就猶豫了三四年,直到1956年6月,他才鼓起勇氣,給李秀英寫了一封信,詢問她的近況。
受到馮學永的信,李秀英是欣喜異常,她二話不說,就帶著母親和2個女兒,直奔馮學永的部隊,來跟他團聚,10年來,她無時不刻不在思念自己的丈夫。
自從1946年,馮學永失蹤后,李秀英就挺著大肚子四處打探他的消息。
當當說附近有人抓壯丁時,李秀英就猜到,馮學永也可能是被抓走了。
這個狀況,讓李秀英有些崩潰,一是丈夫上了戰場,生死難料,二是馮學永這一走,家里就沒了頂梁柱,沒了壯勞力,他們孤兒寡母的,在這兵荒馬亂的亂世,怎么活?
好在一點,李秀英是個堅強的女人,短暫迷茫后,她便咬牙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第二胎,李秀英生得依舊是個女兒,當時養父母年紀還不算太大,還能幫她帶孩子,她就把主要目標,放在了賺錢養家上面。
1949年新中國成立,新的政府,給了她不少幫助,李秀英一家的生活漸漸好轉,這讓她感激至極。
可好日子沒過2年,老天爺便開始作妖了,1951年夏,連續下了幾天暴雨,淮河開始泛濫,當地許多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
就在鄉親們不知所措時,毛主席發出號召:“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聽聞毛主席關心淮河的事情,李秀英當然積極響應,她立即召集了村里20多名婦女,成立了“女子突擊隊”前往治淮工地。
當時,工地上有個口號——婦女等頂半邊天,對于這話,李秀英是深以為然,丈夫失蹤后,家里不就是她頂著嗎?
她自覺不比男人差,在工地上帶著婦女們與男人們展開了勞動競賽,挑土、挖泥、淘沙子,不管輕活重活,她都搶著干。
在一次擔筐抬土的勞動中,虎口粗的木杠子,她的“女子突擊隊”抬斷了4根!
如此傲人的成績,讓李秀英在治淮工地上名聲大振,然而,單論身體素質,這個女人終究不比男人,沒多久,李秀英便累倒了。
此事傳到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的耳中后,錢正英多次在百忙中抽空到醫院看望她,并且給醫生下了死命令:“沒有我的命令,她不許出院!”。
萬眾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1951年7月,李秀英所在的工地提前完工,此時的李秀英,已經被2次評為特級治淮勞模。
在表彰大會上,錢秀英親自給她戴上了大紅花,并且作為典型,參加了紀錄片的拍攝。
一個曾經足不出戶的農村婦女,在工地上如此賣力的干活,紀錄片播出后,引起的反響有多大,可想而知。
1951年國慶節,李秀英以治淮勞模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國慶節的觀禮。
在婦女聚會上,錢正英把她介紹給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認識,鄧穎超對她敬佩不已,三人一起合影。
2天之后的政協會議上,毛主席親切的跟李秀英握手,并且在她的本子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以示鼓勵。
治理淮河之后,李秀英的生活重歸平靜,她送走了自己的養父,跟養母和2個女兒相依為命。
馮學永"失蹤"后,許多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了,也有許多人勸她趁著年輕改嫁,但李秀英都拒絕了。
她跟馮學永雖是“包辦婚姻”,但夫妻二人感情卻很好,見不到馮學永的尸體,她絕不改嫁!
終于,在1956年,馮學永“失蹤”的第10個年頭,她收到了他的來信,欣喜若狂的她,帶著家人,立即去找他。
從那之后,夫妻二人再也沒有分開,馮學永走到哪里,她便跟到哪里,后來,他們夫婦又生育了一個女兒。
可惜的是,1983年,馮學永離開了人世,年僅58歲。
丈夫離世后,李秀英便跟著女兒們一起生活,她的大女兒、二女兒嫁給了解放軍,小女兒長大后參軍入伍,自己成了解放軍,孫輩中也有好幾個參軍入伍。
現如今的李秀英,已經97歲高齡,身體依舊康健,衷心希望這位老人能再多活幾年,再多享受幾年這太平盛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