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紅墻灰瓦,飛檐斗拱,裝飾著奇異風貌的大殿中,也收藏了數不清的文物,以其完整保存和超大規模的木結構宮殿建筑群聞名于世。
但是我們所參觀的故宮,其實不是真正的故宮,都是經過修理改善的,那些從來沒有對外開放的,才是故宮真正的樣子,遠超于人們的想象。
冷宮
在古代宮廷里,通常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形容帝王的后宮,其中“三宮六院”其實是因明清故宮的建筑而來。
在一些老舊小說里,經常會出現某個妃子做錯事失寵,惹得皇帝不高興,皇帝一聲令下:打入冷宮!等待她們的只有悲慘的下場。
很多妃子聽到這個詞,都會直接癱軟在地上,昏厥過去,由此可見冷宮的恐怖。那故宮里的"冷宮"究竟在哪里?
事實上,故宮里沒有所謂的“冷宮”,只是因為人們覺得冷而已。
有時候,不僅是妃子們,就連太后娘娘,因為惹了禍,被發配到偏僻之地,也可以說是冷宮。
例如,秦始皇之母趙姬,就是因為與大臣嫪毐有染,想要篡奪秦始皇的王位。失敗以后,秦始皇把趙姬遷到城外的貢陽宮,也就是冷宮。
在著名的清宮劇《如懿傳》里,妃子們犯了錯,都會被集中關押在一個破廟里。這里關押著很多犯了錯的妃嬪,冷宮里的院子已經破敗不堪,與皇帝、嬪妃的住處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而且,冷宮里的太監們,對她們的態度也是相當的惡劣。被關在冷宮里的嬪妃們,生活條件甚至還不如宮女太監。
被送進冷宮的妃子們,不僅要聽從太監和宮女的命令,連吃帶穿都很難。哪怕是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后,也不可能享受到優厚的待遇。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被電視節目的情節所誤導。所謂的冷宮,其實并沒有具體的位置,個別妃嬪因冒犯皇帝或太后而被禁足于宮中,不得出宮。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再也不會去她們住的地方,這間屋子也就成了一座冷宮。
比如在明朝萬歷年間,受萬歷皇帝冷落的王恭妃,就被幽禁在東六宮中最偏僻的景陽宮,在當時景陽宮就是人們口中的冷宮。
溥儀晚年的回憶中道,當時清政府名存實亡,錢也少得可憐,但是紫禁城里的生活還是很奢侈的。
冷宮用來關押妃子的地方,已經沒有什么用處了,也就沒有再出錢來修繕冷宮。
宮殿本身就是木質的,時間久了,又沒有人修繕,已經成了危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出于安全考慮,這座冷宮并沒有對外開放。
雨花閣
紫禁城中看似不起眼的雨花閣,安靜地坐落于延慶門之西,與延慶門只有一堵墻之隔。過了寶華殿,過了邵福門,你一抬頭,就會看到這座小巧精致的樓閣。
雨花閣始建于清乾隆14年(1749年),初名“都剛樓”,后更名為“雨花閣”,清乾隆年間重修。它為藏傳佛教密藏殿,為全國數十間佛堂之首,內供奉西天梵像,為清朝皇室禮佛之所。
從外面看,雨花閣只有三層樓高,這也是皇家樓閣的常見高度。走進雨花閣,你會驚奇地發現,這是一棟四層高的大樓。這就是所謂的“明三暗四”,整座雨花閣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
經過六百多年的風吹雨打,這座木屋的堅固程度已經有所下降。故宮禁止游客入內,主要是為了保護游客的安全。畢竟,這樣的木屋,根本不足以支撐很多游客同時參觀。
目前,主要修繕工作集中在對雨花閣進行加固,以確保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雨花閣曾一度向公眾開放,后因內部藏品太過珍貴,加之整個閣樓空間有限,不得不再次關閉。我們期待著,當雨花閣修復完成,到2025年,故宮百年落成慶典的時候,讓所有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它的奧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座建筑的魅力吧。
養心殿
養心殿是明朝朱棣在位時開始建造的,由蒯祥主持,歷時十四年,動員數千名民工參加。據故宮檔案記載,故宮有90多個院落,980座房屋。雖然故宮的占地面積有72萬平方米,但是養心殿卻只有7707平方米。然而,這一小塊地方卻見證了八代帝王的存在與權力。
養心殿位于紫禁城的中軸線上,是中央大殿太和殿的南側。
作為紫禁城中心位置上的宮殿,養心殿曾是清朝皇帝居住和接見外賓的場所。同時也是皇帝私人會客和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還是皇帝集會議政的地方。
養心殿的前面有兩個重要的建筑,分別是乾清門和太和門,這一區域是皇宮中最為重要的場所之一。許多游客一進養心殿,就感到一股潮濕、陰冷的氣息撲面而來。直到專家把地板刨開才揭開謎底。
養心殿的地磚之下,竟然隱藏著一套精巧復雜的管路。它們交錯縱橫,仿佛一條古老而神秘的血脈脈絡。寒冬時節,太監們會往管子里灌入溫熱的熱水,給養心殿送去暖意;夏天的時候,再注入冷水,讓養心殿保持涼爽。
然而,養心殿由于年久失修,管道系統因腐蝕而損壞。水管里的水汽無法遏制地蒸騰,蒸騰而起,充斥著整座大殿。養心殿里的溫度、濕度都在降低,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濕氣。就像是一滴歷史的眼淚,滲透進了每一塊磚頭里。
隨著歲月的流逝,養心殿的屋頂早已不復當初的堅固。故宮曾對公眾開放過,但2015年開始不再向公眾開放。
長春宮
長春宮是西六宮之一,坐落在太極殿的北面。這座寺廟始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長春宮作為帝后居住之所。這座宮殿位于北京故宮中的西六宮區域,與其他宮殿一起構成了皇帝后妃的居住區。
這里曾住過慈禧、慈安,也是中國末代太后隆裕皇太后病逝的地方。雖然長春宮在故宮看起來并不起眼,但是它承載著很多的故事。
相對于其他西六宮來說,長春宮的主樓是前后兩座,面闊五間,左右各有一座偏殿,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到了清中葉,長春宮由一位女子入宮,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乾隆即位后,娶妻富察皇后富察氏住進了長春宮。不管是登基之前,還是登基之后,兩人都表現的很恩愛,也很有默契。
在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里,富察皇后曾經住過的長春宮曾經是開放的,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禁區。該劇的熱播讓很多人對長春宮充滿了好奇,但是只能遠觀,無法深入了解。
雨花閣
雨花閣為藏傳佛教的密藏殿,也是宮中數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座。它是仿照西藏阿里古格寺托林寺壇城殿修建而成,始建于清乾隆14年(1749年)。
雨花閣為藏傳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現存保存最為完整的藏傳佛教四大寺院之一,是藏傳佛教研究的重要場所。
但是雨花閣還沒有對公眾開放。關于雨花閣關閉的原因,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雨花閣里供奉著一尊價值連城的釋迦牟尼像,擔心開放后可能遭到破壞。
但溥儀給出了真正的原因,雨花閣四樓有三尊“歡喜佛”,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只有大婚之前,皇帝才有資格去看這些寶物,提前了解男女之事。所以,這是一個不能公開的地方。
倦勤齋
倦勤齋位于北京故宮內,曾經是乾隆皇帝的秘密園林。它有九間房的規模,上面還寫著乾隆的親筆匾額。乾隆退位以后,常到倦勤齋聽戲解悶。
為使晚年生活更舒適,乾隆皇帝命能工巧匠把倦勤齋裝飾成江南風情,郎世寧更是把天棚與墻壁點綴得一片輝煌。
在2008年之前,倦勤齋關閉了幾十年,在故宮員工與民間工藝大師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重新開放,供游人參觀品評。
在倦勤齋中,最值得注意的當屬通景畫,它反映了古代歐洲文化與藝術對中國宮廷文化、藝術的影響。它以透視論為指導,加入科學理性元素,將西方油畫技法融入中國傳統繪畫風格中,形成一種由視覺錯覺引發的趣味美學,反映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與交融。
結論
故宮不僅保存了明、清兩朝五百多年的歷史,而且保存了我國幾千年文明的積累。其實,故宮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故宮作為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旅游景點,它一直在進行修繕和保護工作,以保持建筑的穩固和文物的完整。這需要時間和資源,以便逐步修復那些尚未開放的宮殿,使其恢復原有的輝煌和美麗。
隨著技術和資金的進一步投入,相信未來這些封閉的宮殿將逐漸恢復并面向公眾開放,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到故宮的完整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