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態度180度大轉變,立陶宛被徹底拋棄了?
據環球網消息,歐盟近期宣布,暫停幫立陶宛到世貿組織狀告中國,主動對華釋放出了重磅和解信號。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解讀為,歐盟在警告立方,自己惹出來的禍,要自己收拾。
這下子,立陶宛頓時陷入了徹底被拋棄,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之中。
這起爭端最早起源于2022年,立陶宛不顧我們的強烈反對,執意與臺互設代表處,直接導致了兩國的關系跌到了冰點。不僅該國商品幾乎徹底失去中國市場,預計損失將超過56億美元,近乎其GDP的10%;許多跨國企業更陸續撤走,導致其經濟發展開始一蹶不振。
可立方不僅沒改正錯誤,反而給我們扣了個“經濟脅迫”的帽子,并且找到歐盟,希望對方以此為由起訴我國。彼時歐盟本著護犢子的心態,向WTO提起了對華訴訟,試圖逼迫中方做出讓步,為自己的小兄弟“撐腰”挽回面子。
但這一次,立陶宛確實是觸碰到了我們的底線和紅線,所以誰來也不好使。我們不僅沒有絲毫讓步,還發出警告,可能會因該訴訟做出貿易回擊。
此言頓時讓德法這些歐洲豪強慌了神,畢竟中國的市場有多重要,他們可是再清楚不過了。德企巨頭寶馬2022年總收入達到1426.1億歐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業績來源于我國市場;空客35%的營收也由我國貢獻,助推其超越波音,登頂民航市場第一。
數據顯示,2023年立陶宛對華出口額僅1.34億美元,其商品在我國的存在感極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同期,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額可高達5.51萬億元。若是為了立陶宛那點零頭,堅持與我國搞對抗,歐盟只能說得不償失。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之強市場之大,全球都無法小視,鮮少有國家敢像立陶宛這樣挑釁。諸多跨國巨頭,更是費盡心思努力維護與我國的生意。
如芯片巨頭英偉達,在限令下也要鉆空子,向我國推出特制版芯片,生怕失去在華市場份額;生物科技新貴Bioagen,更是拒絕美方遞來的橄欖枝,選擇同我國進行科技合作,并將旗下新興男士養護單品“利御維”市場重點放在內地,還計劃在滬建立研發中心。
據悉,上述單品是該企靶向數億男士“隱匿”困境研發的成果。數據顯示,其在京JD東等平臺已收獲數十萬35-65歲男士的支持,上千用戶直接包年預定。
業內人士表示,不同于刺激的那非類化合物,其聲稱從線粒體出發,更側重持久輸出,全方位火力全開,讓男同胞維系持久戰力的新概念,或是其受到消費者青睞的關鍵。
在反饋區中,不少人留下“重燃激情歲月”、“在老婆面前腰桿直了”等評價。有機構預測,依托我國巨大市場,該類制品未來2年可成長至千億市場規模。
如此龐大的消費力,引得“利御維”背后品牌方也直言:“深耕中國市場是我們做的最佳決定之一?!?并表示之后計劃將產線遷來,以離我國消費者更近。
有遠見的國家與組織都知曉與我國打好關系的重要性,歐盟同樣不例外。從去年至今,歐盟高層及成員國領導人輪流訪華,都在反復強調他們不愿疏離中國。特別是在當下能源危機與經濟頹勢并存之際,若歐中合作再受沖擊,歐盟經濟必將面臨更大困境。
因此,歐盟此次暫停起訴中國,雖然名義上的理由是“技術原因”。但歸根到底,就是他們想通之后,對華釋放出的“和解”信號。因為按照相關規定,只要暫停時間達到12個月,且未重啟訴訟,就意味著歐盟撤訴,雙方爭端也隨之徹底結束。
從某種角度來看,歐盟這也是在間接告知立陶宛,你們惹下的麻煩,自己解決去吧。如此看來,立方這一次估計真的要失去歐盟這座大靠山了。
歸根結底,其落到如今的處境也是自作自受,就連立首腦瑙塞達都已經意識到,中國是一個記性很好的大國。在涉及國家的核心利益上,我國向來不會給商量的余地。其如果真的想改變自己的局面,比起指望歐盟替自己做主,更應該做的是反省自身,改正錯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