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十二個省份項目投資管控的通知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關注。
該通知要求上述省份嚴控政府新建投資類項目,并對正在進行中的項目進行重新評估。
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這些省份負債率過高,地方債務風險過大,迫切需要化解面臨的危機。
據悉,超過全國1/3的省份的基建項目幾乎停擺,這意味著未來基建項目將大量減少。
對于那些未被列入重點省份的地區而言,雖然它們的項目競爭壓力可能減輕,但恰恰相反,項目數量的減少將導致橫向競爭的加劇。
相關技術單位為了爭奪有限的項目資源,將擴散到其他地區,整個工程行業將成為一片紅海。
因此,2024年從事工程行業的人們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堅持過寒冬,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盡管上述通知尚未得到官方網站的發布,但《中國經營報》已發表了一篇題為《嚴控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投資,在建項目要嚴格審核》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這十二個省份的相關事項。
近日,國務院下發的通知要求這十二個重點省份在近期內不得再新建城市軌道交通和市域(郊)鐵路項目。
據相關人士透露,這些省份城市軌道交通和市域(郊)鐵路項目的總投資已超過50%。
對于這些總投資未超過50%,但被省級發展改革委嚴格審核通過并落實續建資金的項目,也可以原則上繼續建設。
而對于那些總投資雖然超過50%,卻存在重大問題的項目,以及總投資未超過30%的項目,應該緩建或停建。
因此,上述通知的真實性毋庸置疑。
這給從事工程行業的人們敲響了警鐘,需要做好迎接艱難時期的準備。
回顧2023年,工程行業的許多企業已開始進行裁員和降薪,未來更多的項目預計只會是之前續建的項目。
新項目的審批也將變得更加嚴格。
過去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時代幾乎可以說已經結束。
盡管基建在帶動投資方面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存在,既容易創造業績,又容易展示政績,但許多地方背負著高額的債務。
雖然基建項目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過高的負債率也帶來了風險。
以高鐵項目為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高鐵項目開始大規模興建,強勢拉動了經濟發展。
然而,一些地方盲目建設導致了過度建設的問題日益突出。
例如,海南儋州建造了三個高鐵站,廣西桂林建造了九個高鐵站,其中許多高鐵站的客流量非常低,不得不被迫關停。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5544個高鐵站,其中特等站50個,一等站236個,二等站353個,三等站939個。
然而,能夠有效利用的站點比例不到30%,這些數字令人擔憂。
盲目建設和過度建設已經成為突出問題,我們需要讓基建回歸理性。
盡管基建可以推動經濟發展,但產業升級、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等措施也是幫助我們走出經濟困境的重要手段。
工程行業面臨困境,但也蘊藏著無限機遇。
我們應該加強創新和技術引領,轉變發展思路,尋求新的增長點。
同時,政府也應加強監管和評估,確保項目投資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
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應對挑戰,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