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風,在智能手機行業越吹越猛。
新春伊始,國內兩大手機廠商魅族和OPPO均有新動作。
魅族宣稱,將從戰略層面作出調整,未來AllinAI,不再開發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全力投入明日設備“AIForNewGenerations”。
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則在開工首日發表全體員工公開信。陳明永指出,2024年是AI手機元年。AI手機將成為繼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后,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OPPO已成立AI中心,加速資源向AI集中。
通過AI把手機的體驗重新做一遍,幫助用戶實現更高的價值——陳明永在公開信中的這句話,似乎也是所有布局AI手機的廠商的心聲。
環球同此涼熱。
2024年1月4日,高通總裁兼CEOCristianoAmo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4年將成為全球AI手機元年,生成式AI正在“非常、非??臁钡剡M入手機。
1月18日,三星GalaxyS24系列面世,新機中嵌入了與谷歌合作的AI大語言模型Gemini。三星宣稱“開啟移動AI新時代”,并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成為長期產品戰略不可或缺的元素。
國際調研機構Canalys則預計,2024年智能手機出貨量中的5%將是AI手機,2027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45%。
手機巨頭爭相下場,角逐AI新戰場
其實,智能手機行業的AI風向早在大半年前就已顯現。
2023年,華為、小米、VIVO等多家手機制造商已紛紛下場,角逐AI新戰場。
據目前可查信息,三星應該是最早提出“AI大模型手機”概念的廠商,并一度放出豪言:三星GalaxyS24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部“AI大模型手機”。
丨華為MATE60系列手機已搭載盤古大模型
不過,這個第一被華為截了胡。
2023年9月面世的華為MATE60系列已經搭載上自研盤古大模型,可以直接利用華為云端的AI大模型,為手機本地照片增強畫質。除色彩和光影外,“AI云增強”還能顯著提升照片的清晰度,使之達到8K畫質。
10月,小米14面世,搭載了自研的60億參數級大模型,能夠在手機上離線實現“文生圖”“AI擴圖”“AI去除路人”等功能。AI大模型也深入小米澎湃OS,目前已經構建了多項生成式AI的能力,可在本地直接運行端側大模型。
11月,搭載藍心大模型的VIVO上市,支持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共5款,全面覆蓋核心場景;同是在11月,OPPO推出安第斯大模型,支持從10億至千億多種不同參數規模模型,通過“端云協同”架構實現在本地與云端協同運作的效果。
2024年1月,榮耀也公布MagicOS8.0基于平臺級AI的交互新功能“任意門”,并在一月中旬的榮耀開發者大會上推出新MagicOS8.0系統和自研端側7B(70億參數規模)大模型“魔法大模型”。
直到2024年1月18日,三星的“AI大模型手機”GalaxyS24系列終于面世,國內外手機廠商中除了蘋果幾乎都已下場參與了AI手機的競逐。
但是,熱鬧背后,對智能手機行業而言,AI手機僅僅是一個新的炒作噱頭還是會帶來行業重大創新和變革?對用戶而言,體驗和價值會有多大提升?用戶會為此買單嗎?這會引發智能手機行業的又一次洗牌嗎?
布局AI是生存之戰,更是明日之戰
圖丨IDC發布的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份額,蘋果登上榜首,取代了自2011年以來三星的位置,華為手機則排名第十
2024年1月,調研機構IDC曾發布數據,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7億部,同比減少3.2%,創下了10年來出貨量新低。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2011年以來,三星一直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份額的王者,2023年被蘋果以微弱優勢優勢反超。如今,三星發力AI手機,并已推出系列產品,能否借此在2024年重回王位,很值得期待。
圖丨IDC發布的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綜合對比其他機構,因口徑不同,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排序有差異,但前五名的手機廠商并無不同
中國智能手機2023年的出貨量約為2.71億部,同比下降5.0%,也創下近10年以來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全年前五的榜單上并沒有華為,但是,隨著2023年9月華為5G手機的強勢回歸,在2023年第四季度,華為手機的銷量已出現明顯的逆勢增長,攀升至第四名。
在2024年,搭載了AI大模型的華為,憑借其高端機的一貫優勢和品牌勢能,在高端市場份額持續走高的市場環境中,顯然不僅有望在國內的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和市場份額榜單中博得一個前排位次,更有望提升全球排行榜位次。
另據研究機構Techlnsights的報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拉長到了歷史最高的51個月。這就意味著,不少手機用戶依然在使用4年多以前的手機。
不同側面的數據指向了一個問題:手機銷量增長乏力,用戶換機動力不足。這里面固然有三年疫情引發的經濟下行所致,但更多的還是智能手機發展10幾年后陷入創新瓶頸所致。
近幾年,除了尚不普及的折疊屏之外,手機行業的創新主要集中在性能、拍照、快充、續航等硬件方面,使用體驗的提升相當有限,并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
丨OPPO Find X7系列手機展示的AIGC畫面消除功能
由ChatGPT引發的AI大模型風潮,讓國內外的手機廠商看到了突破瓶頸的希望。
在手機行業有一個觀點:硬件決定用戶體驗的下限,軟件決定用戶體驗的上限。目前硬件方面幾乎“卷”無可“卷”,借助AI大模型提升用戶體驗方面或許可以“卷”出一片新天地。
盡管業內對于戰術層面怎么“卷”還并沒有統一的姿勢,但在戰略層面進行布局倒是達成了共識:不僅是手機行業谷底反攻的生存之戰,更是各手機廠商不進則退的明日之戰。
智能手機市場恐將變天
角逐AI顯然已成國內外各手機廠商的明日之戰,但挑戰依然不少。
按照主流手機廠商們的設想,AI手機將有望成為個人智能助理,具有人格化、記憶、感知和管理能力,觸發主動服務,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但是,AI手機能否真正打動消費者,還有諸多待解的問題。
比如,對廠商來說,現階段的手機AI技術對CPU、NPU的性能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既要考慮大模型參數量級、AI體驗和手機能耗等問題,那背后就是高昂的成本投入,這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此前聯發科曾透露,大語言模型對手機內存的需求暴增,130億參數大模型至少需要13GB內存,如果再加上6GBApp?;睢?GB安卓OS,16GB內存手機并不能運行該參數的大模型。尤其是,聯發科們目前并沒有推出特定于AI計算的專用單元,都是統一設計更高的運行頻率、更大的緩存、更快的內存帶寬,來提升處理AI任務的性能。
對用戶而言,體驗提升和信息安全仍然是最大的兩個問題。目前的多數AI手機廠商更致力于搭載端側而非云端大模型,這固然可以降低成本,并更好地理解用戶,但是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移動端的算力以及適配優化為代價,這勢必會損傷用戶體驗。用戶個人信息泄露也是懸在AI手機廠商頭頂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再者,AI手機依然是一個相對新鮮的產品類型,其他AI應用也處于日新月異的爆發式發展期,手機端側部署AI大模型和使用第三方AI應用孰優孰劣也難下定論。
此外,當前還有極為關鍵的一點是:全球安卓陣營重磅玩家都已先后入局,搶灘AI,但行業還在期待今年的銷量王者——蘋果的出手。
盡管蘋果至今仍沒有任何相關產品發布,似乎缺席了這一熱門賽道,但依然是不容忽視的最大變量。
據美媒彭博社報道,蘋果2023年7月建立了自己的大模型Ajax,并推出代號為“AppleGPT”的內部聊天機器人。另據美媒TheInformation報道,蘋果計劃將大模型融入Siri,AI功能預計將在2024年發布的iPhone軟件更新中出現。
綜合前述國內、全球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份額榜單,不難預料,2024年的AI手機之戰,將會異彩紛呈。
智能手機問世以來,已經很久未見如此熱鬧的場景。
在ChatGPT剛問世的時候,比爾·蓋茨曾預言:“ChatGPT像互聯網發明一樣重要,將會改變世界。”
從目前的形勢看,對智能手機行業而言,這個預言何時能真正實現,既需要上下游的生態協同來支撐,也需要面對技術、成本、用戶、市場等多重挑戰的檢驗。
在新的技術革新和迭代之際,行業的競爭往往會更加激烈,更容易出現彎道超車和市場洗牌,行業格局也會隨之重塑。
這場智能手機行業的明日之戰,對所有入局者而言,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鹿死誰手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