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第一次發掘,
被視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志”;
它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
清理遺跡最多、
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
它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
它,是殷墟。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宮殿宗廟遺址與王陵遺址、洹北商城等,共同組成了聞名中外的殷墟遺址。安陽市歷史文化厚重,存在不同時代序列的遺跡。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2月19日,
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宣布位于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新館
將于2024年2月26日對公眾開放。
殷墟博物館新館展廳面積約2.2萬平方米。
將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
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
展陳文物數量之多、類型之全
都是商代文物展覽之最。
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
屬于首次亮相,
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將首次展示,
觀眾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商文明的魅力。
殷墟何以讓人向往?
新館開放在即,
我們一同走進殷墟,
回眸三千年前殷商文明之美。
以殷墟作軸,
能夠清晰地揭示一頁閃爍著的
中華文明起源密碼。
殷墟,位于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
橫跨洹河兩岸,
面積約36平方公里,
這里沒有太多現代化的裝飾,
地面大多是連片的綠植,
幾座仿商建筑點綴其中。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建在商代都城遺址之上,集遺址保護展示、園林觀賞休閑于一體。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3000多年前,
商王盤庚遷都于此,
改“北蒙”為“商邑”。
直至商朝滅亡,這里經歷了8代12王,
歷時254年。
后人稱這段歷史為殷,
此地也被稱為殷都。
殷都被西周廢棄之后,
逐漸淪為廢墟,
“殷墟”之名由此而來。
殷墟王陵遺址。王陵遺址是貴族的埋葬區,與宮殿宗廟遺址以洹水為界。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隨著對殷墟的全面發掘,
這里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
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
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
牛尊,青銅酒器,出土于殷墟花園莊東地。精致的青銅器物,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征。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
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類。
甲骨文是新獲的上古文字資料,
一經問世
立即受到中國學人的重視。
1928年10月,
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來到安陽,
對殷墟遺址實施了首次田野發掘。
1928年,董作賓(右)及李春昱在殷墟第一次發掘中測量繪圖。殷墟管理處 供圖
之后,一群考古人
在小屯村一帶
進行了長達10年的
15次考古發掘。
1936年,殷墟第十三次發掘,小屯村YH127甲骨坑搬運。YH127甲骨坑出土了帶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龜甲有近300版之多,這是殷墟甲骨發掘史上發現甲骨最多的一次。殷墟管理處 供圖
1991年10月,花園莊東地H3發掘現場,劉一曼進行甲骨室內清理。H3發掘,是繼YH127坑、小屯南地甲骨以后的第三次甲骨大發現。圖片掃描自《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
作為歷史的直接記錄,
甲骨文讓我們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
“一個王朝的背影”
因此日漸清晰。
它龐大、古老、神秘,
卻因這些文字的留存鮮活起來。
刻辭卜骨,記載商王田獵時發生的一起車禍。攝影 浦峰
一片甲骨驚天下,
河南安陽,隨之成為中國考古學的起點。
選擇殷墟作為中國國家考古研究機構的
第一個發掘地,建立工作站
并持之以恒地長期工作,
不僅形成了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學傳統,
也在理論、方法和技術上
塑造了中國考古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的庫房。安陽工作站是中國考古史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支考古隊。攝影 陳建 /人民畫報
安陽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清理出土的王裕口M103部分葬品。M103屬于殷墟文化二期墓地,是一個貞人墓,墓地內有蚌器、綠松石、骨管等隨葬品及殉人、殉狗等。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出土于殷墟孝民屯和劉家莊的6輛馬車。馬車是殷商貴族的使用物。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安陽殷商時期鑄銅制骨作坊發掘現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的考古人員在進行考古發掘。在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唐朝的墓地。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日月升沉,王朝繁盛又傾覆,
但文明不斷賡續與傳承。
作為華夏悠久歷史和
燦爛文明的見證,
如今的殷墟依然熠熠生輝,
照耀著安陽古城。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內,對甲骨文感興趣的小學生們展示自己摹寫的甲骨文卡片。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據悉,殷墟博物館新館
采取分時段錯峰限流參觀方式
全年無休(臨時公告閉館除外)
開館時間:8:30~17:30
(16:30停止售票)
從2月22日早上8時起
將面向公眾提前開放預約
快來博物館打卡吧
圖片來源| 中國專題圖庫
編輯 | 王伊奕
校對 | 袁夢
值班審校 | 喬振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