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學,是行業人才儲備的重要培育基地。
2020年,在儲能產業全面提升行業戰略地位之后,西安交通大學開設了中國第一個儲能技術與工程專業,招收了中國第一批儲能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生。隨后的短短3年之間,全中國已有61所高校陸續增設儲能技術專業,并聯動企業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提供技術支持,攻堅產業難題。
而當我們梳理儲能行業發展歷史時還發現,有這樣四所高校,撐起了今日中國儲能行業的半邊天——那些如今在中國儲能一線市場上鋒芒逼人的企業家、科學家和從業者,有很多人的求學經歷中都繞不開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
雖然常說“英雄不論出處”,但在儲能這類技術驅動性極強的行業里,知名學校背景、扎實的技術功底、強勢的校友資源,正在塑造著儲能行業里的“圈層”。
近年來,在中國儲能行業,與上述四所高校關聯緊密的“校友系”企業,無論是剛起步的創業公司,還是相對資深的老牌企業集團,在市場擴張、新產品面世、技術攻堅、融資規模和上市速度上均增速明顯,成為中國儲能市場的先行軍。
這一切的背后,是否蘊藏著獨特的成長路徑?儲能嚴究院龍年春節特別策劃,將帶你了解儲能行業中國高校的“四小龍”。
文 /馬沙沙編輯 /楊倩
來源 /儲能嚴究院
頭圖來源/DALL·E
01
中南大學
優勢專業:材料科學、冶金物理化學
行業攻堅: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電池材料、電池工藝技術研究
知名校友:
比亞迪創始人 王傳福
容百科技創始人 白厚善
鵬輝能源創始人 夏信德
豪鵬集團創始人 潘黨育
格林美創始人 許開華
科力遠創始人 鐘發平
行業里有這樣一個傳說:在中國鋰離子電池企業中,大約有70%的研發人員出自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于2000年4月合并組建而成。而原中南工業大學的前身,則是創建于1952年的中南礦冶學院。
湖南省新材料產業協會秘書長習小明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長沙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得以迅速崛起,其獨特的優勢正是來源自于中南大學的一份長長的校友名單。
據統計,中南大學的校友企業中,與新能源產業關聯的上市公司超過30家,這些公司的創始人或核心團隊成員多數都曾就讀于中南大學的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如今,還有許多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團隊與中南大學有著密切的技術合作。
據「儲能嚴究院」梳理,來自中南大學校友的上市公司市值總計已超過7600億元。
作為電池材料的“黃埔軍校”,中南大學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涉足電池科技,如今活躍于電池材料科技界和產業界的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鵬輝能源創始人夏信德、鋰電正極材料龍頭企業容百科技董事長白厚善、動力電源及儲能系統的豪鵬集團創始人潘黨育、動力電池回收頭部企業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等人均畢業于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董事長」校友圈,數據截至2024年2月8日12:00。制圖:儲能嚴究院
此外,中南大學還有眾多教授積極投身嘗試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探索,并聯合創立了博云新材、湖南杉杉能源等企業。2018年,中南大學與湖南電將軍新能源公司歷時5年聯合開發了全球首創的富鋁鋰離子電池新技術正式面世,這項新技術提升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并解決了現有鋰離子電池產品不耐低溫的難題,讓鋰離子電池即使是在零下50攝氏度的環境下也能穩定工作。
除了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保有技術領先優勢,中南大學還在發力鈉離子電池和液流電池的相關研究。2023年以來,中南大學與鈉科新材、美特新材、中清集團、鈉能時代等多個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并設立了湖南首個鈉離子電池研究院。
而志喜科技、湖南銀峰、星辰新能等全釩液流電池企業也與中南大學展開技術合作——從釩礦石到釩電池,中南大學已經掌握全釩液流電池領域全鏈路的材料和工藝,并已具備量產能力。
02
西安交通大學
優勢專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全國首家設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行業攻堅:氫儲能、壓縮空氣儲能
知名校友:
奇點能源創始人 劉偉增
中儲國能首席科學家 陳海生
西安一九零八董事長 成永紅
2024年一開年,西安儲能企業奇點能源就宣布成功完成3億元C輪融資。而在2023年5月,西安奇點能源剛剛才獲得超過7億元B輪融資,目前累計已連續融資超過10億元。
2023年6月,專注于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中儲國能啟動A輪融資,僅一輪便獲得超過10億元的融資金額。由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信達鯤鵬領投,跟投方有聯想之星、中科創星、招銀國際、華控基金、普華資本、新鼎資本、浙能基金、廣西廣投、建信(北京)投資、國晟基金等產業投資人和知名投資機構,投資陣容龐大。
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核心創業團隊都有成員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公司創始人劉偉增是一位70后,早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中儲國能的首席科學家、國內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創始人陳海生,本科也正是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
“在新能源領域,西安交大的校友表現較為突出。”曾有儲能行業的投資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感慨。
西安交通大學位于陜西西安,是我國最早興辦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十九世紀末,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后定名為交通大學,這便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戰略的需要,國務院決定1956年交通大學的主體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并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是傳統工業強校,而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更是西安交通大學創建最早、學科設置最齊全、師資力量最雄厚的學院之一,已經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工業技術人才。
近年來,“北上廣”高校背景集中的創投圈也突然涌現了不少西安交通大學校友的身影,活躍在各類工業硬科技創業賽道,逐漸成為了資本市場上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也得到了諸如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的青睞。
據悉,作為我國最大的電氣設備集團,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已與西安交通大學成立高端電力裝備研究院,同時聯合其他七家頭部機構開展項目聯合攻關,組建河南省智慧能源裝備創新聯合體,集中攻克制約新能源發電、輸變配用電等領域發展的技術難關,試圖在儲能領域保持前沿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籌劃中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或將成為儲能業界強強聯合的行業巨無霸。該公司擬注冊于上海市,由許繼集團旗下電科儲能、平高集團旗下儲能科技、山東電工電氣旗下電工時代重組設立。上述3家儲能龍頭企業,均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所有。
許繼電氣高管也有多名西安交通大學校友,如范彩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許繼電氣柔性輸電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許繼電氣職工監事。許繼電氣監事王武杰曾獲得西安交通大學EMBA學位。
2022年9月成立的新能源公司西安一九零八,主攻難度極高的儲氫解決方案。在該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4家企業都與西安交通大學緊密相關,公司董事長成永紅也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
2022年8月,明陽電路發布公告稱擬以人民幣150萬元參與投資西安一九零八。而據公開信息,明陽電路的董事長張佩珂同樣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曾就讀于機械系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并曾在1990年至1992年在西安交通大學微型技術教研室任教。西交大校友的抱團取暖正在展現著越來越高的凝聚力。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設立了全國首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出版了全國首部儲能專業培養方案,入選中國首批“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彼時,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曾在這項新專業的啟動儀式上表示:在未來世界格局發展下,儲能專業必將深入影響人類社會發展。西安交通大學開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是要精準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中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
03
清華大學
優勢專業: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 能源與動力工程、核能與新能源技術、材料學
行業攻堅: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儲能聚合物電介質材料、云儲能/共享儲能技術等
知名校友:
海博思創創始人 張劍輝
昇科能源創始人 褚政宇
清陶能源創始人 馮玉川
云儲新能源創始人 慈松
國潤儲能科技創始人 孟青
“如果你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想要拉投資的話,只需要在校友群里面喊一聲。”坊間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足以顯示清華大學在創投圈里的影響力。
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僅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校友個人參與創投,清華校企和清華系投資機構在一級市場中的投資也相當活躍,還作為有限合伙人頻繁出資成立了多家風投機構,可以說是撐起了中國創投屆的半壁江山。
一位清華系風投機構的合伙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坦言:“清華大學校友背后的專業背景強,只要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方向和技術路線被卡脖子的地方,我們都愿意投。”
2020年以來,儲能成為國家戰略發展的支柱產業,清華系的創投圈當然也不甘落后,加速投資孵化校友系企業。
創建于2011年,2016年轉型開發大儲市場的海博思創,其創始人張劍輝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系。
海博思創成立第二年,就拿到了清華大學旗下清控銀杏為代表的天使輪投資。轉型開發大儲能市場之后,海博思創又以超越同行的速度啟動融資。在2020年完成股改后,海博思創總共融資三次,在2021年9月的Pre-IPO輪融資中,海博思創的估值高達63億元,且市場成績非常亮眼:連續三年儲能裝機量位于市場前列,2021年和2022年在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國內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排名榜首。
2023年6月,海博思創又正式啟動了IPO募資進程,共計劃募集資金7.83億元,用于2GWh儲能系統產線建設、儲能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數字智能化實驗室等項目。而這家用100萬元起步創立的企業,2022年年收入已高達26億元,2023年上半年在手訂單價值規模超66億。
04
上海交通大學
優勢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新設)
行業攻堅:燃料電池、氫能、動力鋰電池、規模化儲能系統應用、金屬雙極板
知名校友:
寧德時代董事長 曾毓群
錦浪科技董事長 王一鳴
氫晨科技董事長 易培云
唐鋒能源董事長 章俊良
美克生能源聯合創始人 胡金雙
在儲能行業,與上海交通大學關聯最緊密的企業就是寧德時代。
1985年,寧德時代掌門人曾毓群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畢業后幾經輾轉,創辦寧德時代并帶領寧德一路成為動力電池的行業霸主。
在2021年12月3日,寧德時代曾經發布公告稱,曾毓群作為實際控制人的寧波瑞庭計劃向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其持有的公司200萬股股票。按當時寧德時代的市值計算,這筆股票捐贈對應市場價值高達約14億元,成為了迄今為止中國高校規模第三大的校友捐贈款項。
有了這樣的裙帶關系,上海交通大學的新能源專業也成為了與企業合作最緊密的高校專業。
除了名聲足夠響亮的寧德時代,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校友創辦的、在新能源行業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還有氫晨科技、唐鋒能源、美克生能源、國軒儲能科技、錦浪科技……
2022年,福布斯發布的“2022年中國最佳CEO榜”,50名CEO中有兩位新能源領域的創始人均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一位是耳熟能詳的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另一位就是錦浪科技董事長王一鳴。
而錦浪科技,也是新能源領域一家老牌資深企業,創立于2005年,專注開發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組串式逆變器。2019年,錦浪科技登陸中國A股,啟動了厚積之后的爆發之路:上市之后短短3年時間,錦浪科技的市值從30億漲到1000億。2022年,錦浪科技在全球光伏逆變器生產廠商中銷量排行第三,僅次于陽光電源和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