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約三年后,我又一次來嘗試“躍·Yue現代粵菜料理”(下文簡稱為“躍”)的常規菜單。正當我懷著“他們還能一直保持創造力,玩出新花樣嗎”的疑問時,服務生冷不防端來了一貫白切雞壽司。
這貫“壽司”以廣州街頭常見的白切雞碟頭飯為原型,配上液氮姜蔥調味,作為餐前互動的finger food。即便開業至今已經超過五年,躍仍然是那家擅長玩梗、有趣至上的創意餐廳。
白切雞壽司
現代料理的爭議
躍孵化于廣州幾位餐飲從業者一同創辦的“聯合造食”平臺。平臺早期以聚集餐飲行業資源為主,到了2018年,兩位創始人以在國外拜訪的多家modern cuisine餐廳經歷為靈感,嘗試性地開設了躍,又為其后綴加上了“現代粵菜料理”的字樣。
廣州本地食客多以粵菜傳統自傲,但相對亦有部分食客難以接受脫離傳統的新生事物。在許多人并不太理解modern cuisine,即現代料理為何物的五年前,這類將白切雞碟頭飯改造為白切雞壽司之類的玩梗嘗試,更是容易激發部分人的不滿和非議:“這也能算粵菜?”
但即便外觀造型已脫離傳統粵菜范疇,躍設計菜品的靈感和理念依然是對傳統粵菜的詮釋和致敬。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躍在三年前推出的一道豉椒牛肉,是我最為欣賞的融合菜品之一:取安格斯牛小排,低溫慢煮至五成熟,外面裹上打碎的豆豉、面包糠和帕馬森芝士煎烤,牛肉嫩度恰好,調味既有豆豉霸道的咸香,也有芝士柔和的奶香。而這道菜所致敬的,只是粵式排檔中一道非常常見的普通菜式。
豉椒牛肉
解構粵菜乃至廣州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元素加以重構,正是躍的拿手好戲。對于喜愛粵菜,又深知modern cuisine趣味的食客來說,當年躍的橫空出世,足以讓人眼前一亮。正如喜愛《西游記》,又熱愛動作游戲的玩家第一次看見《黑神話:悟空》實機演示片段一樣。
變與不變
但是大人,時代變了。
疫情三年,國內新開設了眾多打著現代料理招牌的餐廳,又在近期慘淡的餐飲市場中如雪崩般倒下,一些食客對于所謂“中餐西做”的形式似乎也出現了部分審美疲勞。作為廣州現代料理的標桿餐廳,躍這些年來做出了什么樣的嘗試?重訪餐廳之前,我的內心充滿了好奇。
一頓飯吃過之后,結果與我想象的大相徑庭。在許多餐廳忙著更換菜單,推出新品的當下,躍卻選擇了另一條不緊不慢的路子。
最直觀的變化是近期推出的創意新菜,比如除了開場的白切雞壽司之外,餐前小吃還有一道雞蛋仔,是將原本甜口的小吃做成咸鮮風味,內餡加入些許XO醬,充當了帶有懷舊元素的餐前面包角色。而當晚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卻是躍的不變,以及漸進式改變的一些細節。
雞蛋仔
飯后閑聊時,躍系列品牌餐廳行政總廚兼聯合創始人Seven坦言,躍開設五年以來,其實內核的變化并不大,“非要說改變的話,就是我們變得更加自信了。”
粵菜講究餐前來一小碗老火靚湯,我在躍喝過多個改良版本,但每一次都會被湯的高溫稍微燙到一下。如果湯的溫度降低一點會不會更好?即使和身邊朋友都提過同樣的意見,這次再來,毫不意外地又被一碗百合瘦肉湯給燙了一次。
“粵菜傳統里面有一種說法,叫做‘一熱增三鮮’。”Seven解釋這一執著的做法,“而在我的理解中,溫度是食物的生命,我們要保證食物以最佳的狀態呈現給客人。”對于認定的方向,Seven并不會輕易做出妥協,這是躍固守的不變。
若是以熟客的角度來看,你又能發現躍在許多細節之處做出了優化。
以潮汕鹵水處理的魚籽醬法國鵝肝,是從開業之初延續至今的招牌菜。之前的版本咸度偏高,雖說魚籽醬其中有加入數粒意大利黑醋凍作為味道調節,但不喝點小酒的話還是有些膩口。現在的版本調整了配方比例,鵝肝質感比早前更為細滑一些。另外搭配兩塊脆片,在增加酥脆口感的同時,脆片的甜味也中和了魚籽醬和鹵水的咸鮮味。
魚籽醬法國鵝肝
當晚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道順德拆魚羹的創意版本,除了傳統做法會用到的鳙魚之外,還加入銀鱈魚和黑魚籽豐富口感,一處細節是脆片上捆著的一小撮香菜和檸檬葉。這道菜的傳統做法是上菜前在魚羹內加入香菜和檸檬葉等佐料,有的餐廳亦會提前詢問食客是否有佐料忌口。這一部分被單獨拆分了出來,食客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決定是否添加。小小的一處變化,既點綴了這道菜的色彩,又起到了照顧食客個性需求的作用。
順德 拆魚羹
在廣東人的心目中,餐桌上總不能少了一碟青菜,還一定得是綠葉菜的那種。早前來躍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直到這次,他們終于上了一道老廣人見人愛的豬油渣炒菜心。這種菜心在秋冬季才上市,因而得名遲菜心,口感十分脆嫩清甜。菜心配上火腿片和菜心制作的醬汁,做法和呈現并不復雜,傳遞的卻是其中獨屬于老廣的飲食執著和儀式感。
豬油渣炒遲菜心
在曼谷Gaggan餐廳還名列亞洲50佳餐廳第一位的時候,這家餐廳給了Seven極大的震撼。回想起來,躍的這種菜品拆解和重構的方式,國內許多餐廳都有類似嘗試。如早期香港以分子小籠包一戰成名的BO Innovation,誕生于北京的Ling Long,以及成都的雛,然而在我看來,躍始終是其中創意最跳躍、玩心最重的一家,這其中或許也有一部分是由于Gaggan天馬行空的想法帶來的影響吧。正如Seven所說的:“跳躍的呈現才是躍的DNA。”
海納百川的粵菜
現代料理探索的意義是什么?寫到這里,我想起曾經在墨西哥城Pujol餐廳吃過的一道梅斯卡爾酒漬蘋果。小小的一塊青蘋果,用梅斯卡爾酒反復浸泡后,配上薄荷葉、酸橙皮以及用龍舌蘭上的寄生蟲制作的鹽,酸咸味道突出,加上烈酒浸漬后的濃烈風味,十分過癮。
梅斯卡爾酒漬蘋果
這種鹽被稱為sal de gusano(worm salt),是當地一種特制的鹽。用龍舌蘭上的寄生蟲作為食材在墨西哥由來已久,一些瓶裝的梅斯卡爾酒上寫著con gusano(with worm),瓶子里也真的象征性地放著一條蟲子,看起來像是中國的補酒。
在去Pujol之前,我在瓦哈卡的紡織博物館里見過依附在龍舌蘭上的白色寄生蟲,在酒吧里又喝了不少梅斯卡爾酒,再結合主廚的這道酒漬青蘋果,自然便對這一特殊的食材和文化有了深刻的記憶。
回到剛才的問題,在我看來,現代料理的探索,是對傳統料理的繼承、發揚和致敬。躍用國際化語言講述本土美食文化的這番嘗試,正是朝向外省乃至國外食客推廣粵菜文化的一個極好窗口。
“粵菜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為一直以來海納百川的發展態度。”Seven說,“比如我們在做的現代料理,需要有足夠的土壤支撐這種餐廳的出現,但是到現在,還沒有餐廳能在粵菜方面走上這種形式的巔峰,這里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當晚的餐后petite four環節,服務生推來的餐車上放著四籠“點心”,分別以粵菜文化中代表性的咸水角、金桔、馬蹄糕和陳皮紅豆撻為靈感制作,再配上印有當日菜單和餐廳介紹的報紙,營造出廣州早茶文化的悠閑、愜意氛圍。“躍報”的紅黃配色風格,和老廣州熟悉的南方都市報簡直一模一樣。
petite four
“我們希望把有趣和神秘感一直延續到最后,菜單就放在最后的這份報紙里。”Seven說。
我細看了一下,當晚這套菜單的名字,叫做“佗佻”(粵語詞,意為閑適、從容、自在)。
-End-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
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
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文章分類標簽
| |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