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慶幸我們還活著”。
一場驚心動魄的3-2大逆轉,王楚欽賽后的發言,代表了昨天國乒男團全隊的心聲。
主場作戰的韓國隊,先后從世界排名第二位的王楚欽、世界排名第三位的馬龍身上拿到兩分,讓國乒男團在釜山驚出一身冷汗。幸好大心臟的樊振東頂住壓力,兩度登場都貢獻干錯利落的3-0扳平大比分,暴力連斬韓國二單林鐘勛、一單張禹珍。
而輸掉第一場的王楚欽,也在決勝盤中打出超級神仙球,用勝利完成了自我救贖。
復盤中國隊輸掉的兩盤比賽,張禹珍對王楚欽這場比賽,主要是個前三板的問題。
眾所周知,王楚欽的特點在于發球給對手壓力,然后反手壓迫兩面強勢進攻。王楚欽順旋轉發球長短球速度都很快,第一跳落點類似,很擅長破壞對手的擰拉;勾手發球對手很難判斷旋轉,兩者互相配合很容易制造上手進攻的機會。即便是很熟悉的隊友,也很難不感受到王楚欽發球的壓力。
第一場球打下來,張禹珍對王楚欽的發球感覺比中國隊隊友還熟悉。
整場比賽雙方的發球得分率都不過半,也就是說,發球這環節,看起來沒誰占到便宜,實際上王楚欽的特長被抹掉一塊,虧得更多。
場面上看,張禹珍對王楚欽的發球顯得特別適應,無論落點旋轉都有個很好的預判,他對王楚欽如何應對自己的接發球也都相當有數。韓國隊從柳承敏時代就特別注意反拉對手擰拉這項技術,這場球張禹珍大量側身反拉王楚欽的擰拉,成功率很高。
除此之外,張禹珍還有一些針對性的特殊發球布置:在需要打開局面的時候,他有個逆旋轉發球發到王楚欽正手小三角半出臺;無論王楚欽擰拉還是搓長,都是不假思索的側身直接伺候。這個球非常有針對性,但對抗反手技術比較好的對手,其實也算是套路之一:上屆世錦賽打張本智和,王楚欽自己也用過。
發球接發球前三板的環節受到控制之后,王楚欽的相持段施展起來就比較困難:前三板總是在應付對手的出牌,導致很難形成相持,優勢不好發揮。
另外一說:張禹珍這場球看起來非常松弛,戰術布置比賽中執行得非常鎮靜——結果比賽結束之后,張禹珍很符合人設的向主場觀眾示意來一波氣氛,然后走向裁判握手的時候腿一軟差點直接跪在地上,拍子直接脫手,握手之后才撿起來——其實也是緊張啊。
回頭來看,排陣上說,韓國隊應該是針對性的安排了張禹珍去抓王楚欽。回看全部五場比賽,韓國隊的針對性布置更適合用在張禹珍這種右手打左手的對局上。
不過相比丟掉團體賽第一場,更讓我意外的是中國隊團體賽丟掉第三場。上次世乒賽團體,張本智和拿了中國隊兩分。一個人在中國隊身上拿兩分已經算是壯舉,上次有人做到都是在樊振東出生之前了。
相比之下,第三場在中國隊身上拿分難度更高:過去三十多年里,強如巔峰瑞典韓國德國,也沒有能在第三場能撼動中國隊的。中國隊往往三個主力能力接近,所以第三場優勢極大。到了第三場,對中國隊三號的最大考驗往往是在心理層面上面對潛在的0-2落后的可能,而不是對手的絕對實力。
自從千葉世乒賽世乒賽團體賽改成五局三勝,中國隊只有兩次輸掉團體賽第三場:1991年中國隊沒進四強,1993年輸給了把佩爾森放在三號,反排陣的瑞典隊。也就是說,自從1995年天津世乒賽翻身仗之后,中國男團第三場從來沒有失手過,直到今天。
局面上說,馬龍對李尚洙與王楚欽對張禹珍有相似的地方:看得出來,韓國隊的功課做得非常到位,對馬龍的研究算得上是所有對手里最細致的。而且韓國隊對中國隊的研究歷來到位:無論是鄭榮植里約奧運會對張繼科,還是東京奧運會對馬龍,甚至更早雅典柳承敏對王皓,從判斷到執行,當之無愧的老對手。
相比王楚欽,馬龍的情況有些不同:相比現在技術更加簡潔高效的年輕選手,馬龍武器庫里的東西更多,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更多牌可打。無論是發球選擇,節奏變化,還是戰術套路,馬龍的背景和風格給他更多的選擇,相比之下年輕選手選擇少,但是更鋒銳。
如果說張禹珍對王楚欽的核心是前三板,那么李尚洙對馬龍這場球更加偏重對抗能力的比拼。從大概2021年左右,我關注馬龍的主要是兩點,第一是他的移動能力(當時他剛手術恢復不久),尤其是撲正手,也就是橫向向右的移動能力;其次是他的擊球質量,或者更直接的說,是相持段強強對抗的能力。
相比上次交手(2023年新加坡站),這次李尚洙開局的狀態顯然更好。
第一局一波流暢的正反手發力之后李尚洙4-1的領先,更令我在意的是李尚洙比以往更加注重攻擊馬龍的正手位。
馬龍追到5-5之后,李尚洙接發球劈到馬龍正手位直接得分——非常反直覺的選擇。
8-6,9-6都是直接選擇去馬龍的正手,而馬龍繼承自北京隊的正手圍回頭全場比賽都沒怎么出現——也就是說,起碼這場,馬龍的向右側移動能力并不全部在線。
戰術上說,李尚洙形成相持的思路大概是這樣:如果控制短球中有機會就直接去正手,如果形成相持那就盡量頂住馬龍過的反手位,有機會就攻擊中間、或者變到正手——正好都是直接挑戰馬龍的移動能力和反手對抗。
回看下來,這場比賽的轉折點在第三局馬龍7-3領先前后。
李尚洙先擰了個擦邊(實話說整場團體賽韓國隊的運氣都不錯),然后馬龍半出臺被封了個回頭;
之后李尚洙連續抽了兩個反手大斜線,丟了一分得了一分;
后邊兩分都是正手拉半出臺,一個正手位一個中間,都直接得分; 后邊兩分又都是直接抽反手。 這一波下來,局面是李尚洙反手如果拉得起來,馬龍對起來不一定頂得住; 這樣一來,和對手控制的時候就缺少一些底氣,對手知道你不敢給長球,就可以更集中注意力攻擊短球控制中的半出臺。
馬龍用豐富的經驗在第四局予以回應,又一次拿出了那個掛空檔反手發球。
這招對韓國隊到現在已經用過大概四五次了,這局居然依然奏效。這局馬龍的調整主要是輕重和節奏上的,很多球突然不發力讓李尚洙借不上力。但是回到第五局,又到了之前的老路子上:這種掛空擋的招數,偶爾能緩和局面甚至救你于生死,但是畢竟不能總用。
這就是為什么對抗能力是男子乒乓球最核心的能力之一:無論你多強,最終都有打到相持的時候。有底氣頂得住對手,控制能力才得以發揮;現在這個球旋轉變弱,很難純粹依靠旋轉控制對手,無論技術多巧,對抗的底氣必須在。
而這種底氣,很多時候就是所謂“中國隊主力”這幾個字背后的真正意義。對抗能力在,即便對手熟知你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結果還是一樣,無法阻擋。對手即便對手偶爾有先手,也未必有信心就能在對抗中勝出——中國隊的統治力,來源于這種穩定和扎實。在這場半決賽中,這種底氣是樊振東。
版權聲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為原創,
版權歸乒乓11分所有。
如希望轉載,請事前聯系我們
轉載請先打招呼并加logo,不然我們會順著網線過去掐死你~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快!關注我們有驚喜!!!)
實時與我們溝通,歡迎關注我們的新浪微博:@乒乓11分
除了不定期推送獨家原創文章,我們還不定期奉送獨家比賽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眾號下回復關鍵字“八卦”可獲得一條獨家八卦信息!(多發送幾次關鍵字“八卦”有時候會有多條八卦可看呢!)
八卦和比賽信息從不群發,從不預告,隨時可能有新內容,舊內容不會滾動推送,只有發送關鍵字的朋友才會看到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