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的《安靜的美國人》一早就到了。我一般上午除了寫作,便是喜歡讀點艱深的費點心思的書,比如哲學,比如沉重的歷史;而在午后,便是我閱讀閑書的時刻了。
也不知從何時起,小說竟也被我列入了閑書,那意思,就是屬于休閑時分的消遣讀物。應該這樣嗎?我讀的小說均屬嚴肅類別的小說,這也屬私己之消遣?
不曉得了。哲學一旦讀多了,小說真的會瞬間變得輕淺而休閑,即使深邃、復雜也是在另一重意義上的。
《安靜的美國人》亦安靜地呆在我眼前的茶幾上,觸手可及。我望著它,一時間竟有了瞬間的恍惚與出離,忽覺過去的一幕幕在我海際中浮現了出來。
那是上世紀的80年代,一個烈日炎炎的盛夏,我身在如同火爐般炙烤的南昌,搖頭晃腦吹著的電扇也依然無法驅散逼人的熱浪。我埋頭讀著格林的《沉靜的美國人》,汗流浹背。
是的,彼時之譯書之名叫《沉靜的美國人》,而非現在之名《安靜的美國人》。
我好像更喜歡"沉靜的美國人"的書名,于"沉靜"中,隱著一縷詩意,托襯著那個主語中的"美國人",此刻,仿佛這個人已然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而目下之譯"安靜的美國人"則讓那份詩意迅速地消匿了。
"安靜"相對于"沉靜",似隱著一分冷漠與中性,個性意味在此驀然消失了,那個隨著舊有的書名以沉靜之姿能讓我感覺到的美國人亦讓我一時間看不見"他"了。
這讓我有點嘆惋,亦有了些惆悵。惆悵中,其實隱含著對那個消失之歲月的追憶與緬懷。哦彼時之讀書的激情今還猶在嗎?
應該還在,但似乎少了一份亢奮與激動,那時是有的。為什么?
《安靜的美國人》,我伸手捧起了它,輕輕地翻開扉頁,讀了起來。還心說,哦,別忘了,這絕非是一次平常的閱讀,它更像是一次感覺的回溯與穿越,尋找失去的時光與曾有過的閱讀體驗。
很幸運,這幸運,竟讓我有點欣喜若狂了。此刻,實際上我已然完全喪失了對小說故事情節的記憶,只是依稀記得有一頗為風趣的美國男人,以及另一個風情妖嬈的越南女子,好像這其中的情感關系還蠻復雜的。但我最能記得的,是我讀后的情緒記憶——一種詩性的憂傷在我心中飄蕩著,以至我愿意就這么置身世外地沉浸其間,讓那個已然籠罩我的悵惘般的憂傷引領著我——哦,領著我竟走到了今天!
它似乎已然提前預知了在我人生的幾十年后仍然會轉過身去尋找它,重讀它,讓過去的一切再度將我召喚。
好極了,這次重讀,僅僅是一個開始,就已似乎每個字都在把我沉睡的記憶喚醒。
2024年3月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