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河南省??h舉行的正月傳統古廟會上,數十支由當地群眾組成的社火表演團隊輪番表演抬閣、舞獅、踩高蹺等社火演出。其中表演背閣的孩子們最為引人注目,為了讓這些小娃娃們能順利完成表演,家長們各種投喂、哄逗,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據介紹,河南??h正月古廟會已有1600多年歷史,被譽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正月十六,是??h各村民間社火隊伍從??h古城到浚縣浮丘山巡演的日子,是??h正月古廟會上社火表演隊伍最多的日子,也是浚縣正月古廟會客流量最大、最熱鬧的日子。
在??h的正月社火活動中,背閣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表演形式。然而,這種表演形式對孩子們來說非常辛苦。他們需要長時間站在高高的木架上,穿著戲袍、畫著臉譜進行數個小時的表演,這對年僅幾歲的小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背閣這種表演通常由三部分組成:上層表演者稱為“上裝”,由3到8歲的男女兒童扮演;下層表演者稱為“下裝”,由身著戲曲武生服飾、熟練掌握各種表演技巧的青壯年扮演,在整個表演中起基座的作用;中間部分稱為“中節”,由青壯年捆在背上一鐵制背架和用于固定上面兒童的支架組成。
在表演時,充當“下裝”的青壯年走動扭擺,架上的演員也隨之擺動。當背閣手游走于人群之間,飄飄欲仙的孩子也恍若隔世,仿佛融入角色之中。背閣的孩童們通過這種形式體驗了社火表演的樂趣,同時也展示了他們的才藝和勇氣。圖為小孩子扮孫悟空表演“背閣”。
由于背閣表演的裝扮和戲曲相似,孩子需要穿著戲袍、畫著臉譜進行表演,這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考驗表演當天,孩子們早晨5、6點就要開始化妝,8點左右就開始上架了。
然而,盡管辛苦,這些孩子還是愿意參與到背閣的活動中。在過去,能被選為閣上人的小孩子是一種幸運的象征,表示這些孩子以后一生都會有好運氣。因此,家長也希望孩子可以參與到背閣的活動中。
在游行和表演的休息時間,為了防止孩子們睡著、哭鬧,家長們會給孩子適當投喂一點吃的喝的和小零食,一來給孩子們補充能量,二來哄著他們好好表演。
圖為兩個表演背閣的娃娃手里拿著飲料和棒棒糖。
由于早上起得早,過了中午,孩子們在架子上已經8個小時了,有的孩子在高高的架子睡著了。
下午三點多,表演隊伍已經到達浮丘山碧霞宮主會場,孩子們也打起精神準備進入主會場進行表演。
“表演背閣的小孩兒看著風光,其實很‘遭罪’。不說早上五六點就得起床化妝,在閣上一綁就是8、9個小時?!彪S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吃苦,因此,背閣表演的人越來越少,這種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也面臨困境。這項技藝的傳承,不僅需要當地百姓的支撐,還需要更多人的關注。(編輯/蘇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