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制衣廠遭遇“招工難”一事在網絡引發熱議,有老板稱打出日薪500元的招牌仍招不到工人。而這個很多外行人看來的“高薪”,和實際的工作量相比,也許并不算高。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廣州制衣廠的工人們又是怎樣的生活狀態呢?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為您揭開廣州制衣廠“招工難”背后的故事。
一、廣州制衣廠的現狀
您是否知道廣州有一個地方被稱為“湖北村”?實際上,它是由康樂村和鷺江村兩個村莊組成,在海珠區靠近珠江。這兩個村莊在全國范圍內都以其服裝業而聞名。
在村里,有一個大市場,銷售各式各樣的衣物,從內衣到外套,從婚紗到工作服,應有盡有,價格相對較低,質量較好。這些衣物都是由本地的工廠制造的,大部分工廠的老板和工人都來自湖北,因此該地被稱為“湖北村”。
然而,今年2月份,這里出現了一些問題。許多媒體報道稱,廣州的服裝企業家們在“湖北村”無法找到工人,即使給予每天500元的高工資,也沒有人愿意從事這項工作。這讓許多網友感到奇怪,為什么如此高的工資條件下仍然招不到人呢?
實際上,其中存在一些技巧。制衣工人的薪資并非按時間計算,而是按制作衣服的數量計算。當雇主招聘工人時,會向應聘者展示一件樣衣,并告訴他們制作這件衣服可以獲得多少報酬。
這個報酬根據衣服的難度而異,有一些可能只有幾毛錢,而另一些可能高達十幾塊錢。如果工人想掙到500元,他們必須整天不停地縫紉,至少每天制作數千件衣服。
這種工作不僅繁重而且壓力大,容易出錯,對眼睛和身體也不好。因此,許多工人不愿意從事這份工作,他們寧愿去找其他工作,或者回家務農。這就是為什么“湖北村”服裝企業家們面臨招工難的原因。
二、制衣工人的生活
海報新聞記者采訪了幾位湖北籍的制衣工人,聽聽他們的故事。
安哥是一位34歲的黃石人,他從18歲開始就在廣州做制衣工。他說,廣州的制衣廠工資不穩定,淡季的時候,一天只能賺300多元,忙季的時候,最多也就七八百元。而且,這里的制衣工人幾乎都是湖北人,他們相互扶持,共同生活。
安哥有時候會回湖北打工,因為廣州的淡季和湖北的忙季正好相反。他去過武漢、荊門、黃石等地的制衣廠或家庭作坊,但是那里的工價比廣州低很多,一件衣服的錢都不夠一頓飯的。去年,他在漢川的一個制衣廠干了一個月,一天只能拿到300多元,和廣州的淡季差不多。
七哥是一位36歲的十堰人,他已經在廣州做了18年的制衣工。他剛開始的時候,在武漢學了一個月的技術,然后就和新婚的妻子一起來到廣州,想著能賺大錢。他說,那時候一個月能賺四五千元,覺得很不錯。
“在廣州、武漢做衣服都是多勞多得,但武漢的工廠比較好,有專門的宿舍和廠區,吃飯也很有規矩,每桌都是8個人。廣東就不一樣,工人就住在工廠里,吃完飯就上工,連消化都沒時間,飯還在喉嚨里,人就坐在縫紉機上了。”
七哥說,他在廣州的這些年,制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沒有什么改善。有些小制衣廠就像作坊一樣,招一些臨時工,每天從早上9點干到晚上12點,一天至少15個小時,工資都是現金發的,就是為了賺點快錢。
工人們除了去廁所,其他時間都在踩著縫紉機,根本沒有空閑。“在這里,你想干多久都行,24小時都可以。”
七哥介紹,有些制衣廠會給工人提供住宿,但是條件很差,宿舍就是一個小房間,擠滿了人;有些工廠會給長期工發500元的房補,讓他們自己租房。
“我們都是租別人的自建房,10平米不到的房子,一個月要1100元,水電費也很貴,6元一噸的水,1.5元一度的電,空調都是耗電的,我有一個月光電費就交了1000元,還有些地方要收垃圾費,30元一個月。自建房的樓間距很小,房間里看不到陽光,樓下還有打扣子的工廠,機器一直響個不停,吵得要死。”七哥說。
現在,七哥已經從制衣工做到了管理人員,他也開始用視頻記錄和分享他在制衣廠和招工市場的經歷。
對于最近網上熱議的廣州制衣廠“招工難”的問題,七哥有自己的看法,“其實每年年初年末都會有招工難的情況,因為很多工人還沒從老家回來,但是只要工資不太低,還是能找到人的。
今年可能是因為湖北凍雨的原因,工人來得比較晚。制衣工作很累,一天干15個小時,算下來時薪也就30元,不值得。有的時候,工廠為了省錢,就把工價壓得很低,那樣更招不到人。”
三、制衣行業的困境與反思
廣州的制衣廠找不到人干活,這說明制衣行業有多難做。制衣行業要想活下去,就得跟著市場走,做出高質量、高設計的衣服,滿足消費者的各種喜好和需求。
可是,制衣行業也不能忽視工人的問題,工人是制衣行業的根基,沒有工人,就沒有制衣行業。所以,制衣行業要給工人好的待遇和環境,讓工人有技術,有素質,有歸屬感,有認同感,不光是給錢,還要給尊重,給信任,給發展的機會。
制衣行業靠的是手工,工人的技能和創新能力決定了制衣品牌的水平。所以,制衣廠要重視培養工人,讓工人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讓工人有熱情,有創造力,讓工人覺得自己是制衣行業的一份子。
制衣行業也要學習國外的做法,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工資和考核制度,讓工人的收入跟他們的工作成果掛鉤,讓工人覺得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
制衣行業還要關心工人的身心健康,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讓工人不那么累,不那么壓抑,給工人一些休閑和娛樂的活動,讓工人感到快樂和滿意。
四、結語
廣州制衣廠“招工難”一事,激起了我們對制衣行業的關注和思考。制衣行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產業,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制衣行業面臨著許多困境和挑戰,例如市場競爭的加劇、成本的上升、環境污染、技術的落后以及人才的流失等。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制衣行業長期忽視和剝削工人,導致工人待遇低、工作環境惡劣、工人素質低下以及高流動性,進而影響了制衣行業的質量和效率。
因此,制衣行業應從工人的角度出發,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提升工人的技能和創新能力,增強工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工人成為制衣行業的核心力量和推動力。
只有這樣,制衣行業才能實現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請問您對制衣行業有何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