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認為國內的AI強在人工,國外的AI強在智能。雖然頗為打趣,但是在技術方面我們對自己的AI技術的定義,絕不能妄自菲薄。AI帶來的功能其實早已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地方。比如日常我們看到的AI作圖、AI動畫、AI配音、又或者是近期熱議的OpenAI 以及近期發布的文生視頻模型 Sora等,給到創作者發揮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廣,所以我們總能在生活之中看到AI活躍的身影。
有意思的是,AI PC普及的腳步卻有點姍姍來遲,但是直到酷睿Ultra的出現,贏來了AI PC的魔力。可以看到目前市場上,搭載了最新酷睿Ultra處理器的筆記本已經集中上市,我們也忍不住想一探AI PC的奇妙之處。
今天體驗的主角是華碩靈耀13 2024。作為首批搭載酷睿Ultra 7 155U處理器的AI PC,華碩靈耀13 2024不知道能否回應大家的期待?它又與傳統PC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先來一組華碩靈耀13 2024的外觀演繹。
改變,內外兼修
作為華碩靈耀系列的產品,華碩靈耀13 2024雖然沿襲了家族化的設計。但是這次外觀設計,頗具時尚藝術氣息,讓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棱角分明的切割工藝,不僅增添了藝術感,更彰顯了它的貴族品質。
A面上,華碩靈耀13 2024延續了極簡語言的設計風格,寥寥幾筆勾勒出大A LOGO,不論是遠觀還是近看,都恰到好處。材質上采用的是創新性的使用了等離子陶瓷金屬的材質。通過特殊工藝,才能將鋁蓋轉變為華碩專有的等離子陶瓷鋁。
難得的是,中間制造部分堅持無害、節能低碳制造工藝,由100%可回收利用材料打造,耐磨抗腐蝕的同時還有著極佳的抗指紋表現,可以說是完美的綠色藝術品。此外,華碩靈耀13 2024僅重約1kg,薄至1cm,十分便攜,可謂是出差人士的福音。
開合的手感依舊不錯,水準在線,可以輕松單手打開,最高支持180°開合。
第一觀感上,華碩靈耀13 2024的正面讓人印象深刻。纖細的邊框和2.8K分辨率的OLED大屏,很難讓人從中找到什么毛病。由于出廠前經過逐臺校色,它擁有潘通認證的高色準,十分適合設計師等專業場景。同時,它還自帶硬件級防藍光與DC調光,讓你使用不疲勞。
攝像頭部分,華碩靈耀13 2024采用了FHD全高清攝像頭,且支持第四代3DNR降噪,IR紅外攝像頭功能。與往常指紋解鎖不同,其可以通過Windows Hello面部識別快速解鎖,十分方便好用。在視頻會議等場景中,其還能實現背景模糊、面部追蹤、眼神矯正等多種功能,可謂是辦公黨的利器。
筆記本的C面部分,哈曼卡頓以及杜比全景聲的字樣十分顯眼,同時也標志著靈耀13 2024將會有著華碩一貫的高標準音質。
使用上,華碩靈耀13 2024的鍵盤會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背光,既不會太亮也不會太暗,基本可以說是打工人必備了。觸控板手感上,由于采用的是磨砂玻璃材質,外加上特制的疏水涂層,可以說是如絲般順滑。
別看華碩靈耀13 2024定位是極具品質的AI超輕薄本,接口還是很夠用的。3.5mm音頻插孔、USB-A 3.2Gen2 10Gbps、HDMI 2.1 TMDS之外,還有兩個全功能雷電4托底。40Gbps的傳輸速率,再加上支持PD充電和視頻輸出,它絕對足夠滿足你各種使用場景下的實際需求。
不變,華碩好屏依舊
要說華碩輕薄本近年來比較突出的賣點,屏幕可謂是當之無愧。在別家還在用IPS屏幕的時候,華碩早已經大面積地采用了OLED屏,憑借高分辨率、高色域、高亮度、高刷新率等優勢,給出了讓多數消費者都滿意的答案。
作為一款AI超輕薄本,華碩靈耀13 2024依舊有著極為強勢的刷新率,配合上2880x1800的超高分辨率,可以說是十分能打。
華碩靈耀13 2024除了有著100%的P3廣色域外,還有著四種專業色域模式可供切換,幾乎可以滿足大部分專業需求。
在色彩上,OLED屏幕的優勢十分巨大,1000000:1的超高對比度使得其對于色彩的還原更為精準,游刃有余的同時不會過分鮮艷,讓人看著十分自然。
在HDR對比中,華碩靈耀13 2024的600尼特峰值亮度的優勢被展現地淋漓盡致,完美的明暗對比,讓人直呼這才是一塊屏幕該有的素質。
對于大部分人所關心的OLED屏幕是否會燒屏的問題,其實華碩也早就給出了答案。華碩靈耀13 2024在出廠時將會默認使用Windows深色模式,此外當屏幕閑置超過5分鐘時,OLED屏幕保護功能將會讓屏幕關閉休眠。在設備設置中,ASUS OLED Care提供了像素刷新功能,防止長時間保持固定畫面;像素偏移則能通過微調桌面壁紙、圖標等來避免像素固定的問題,可以說都十分實用,大大提升了屏幕的使用壽命。
AI,讓一切更加簡單
回到本次測評的重頭戲:AI。自酷睿Ultra發布以來,不少廠商都開始紛紛跟進,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軟件,說2024年是AI PC元年毫不為過。此次靈耀13 2024搭載的是酷睿Ultra 7 155U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架構,具備極強的AI特性。
在此前火熱的生成式AI軟件中,靈耀13 2024的表現還是十分出色的。例如在英特爾推出的支持OpenVINO加速的Stable Diffusion中,你可以快速生成獨屬于你的數字藝術作品,該軟件獨具特色,能夠根據你輸入的文字來進行深度學習,能夠將其轉化為有著相同繪畫風格的AI圖片,筆者初次上手,很快就搗鼓出了一張圖片,學習難度幾乎沒有,各種按鈕都簡單直觀,可以說是相當方便了,非常適合需要大量出圖的場景。
此外,AI在現如今的剪輯軟件中也得到了大規模應用,而華碩靈耀13 2024搭載的酷睿Ultra處理器由于引入了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在智能摳像的運算速度上有了顯著地提升。在剪映專業版中,通過利用NPU執行AI智能摳像,即可快速得到你想要的畫面,幾乎不需要人手的二次精修,成片率極高,可謂是剪輯黨的不二之選。
此外,像什么AI變聲、數字人之類的功能,在這臺筆記本上,也是可以輕松實現的。它相對于傳統PC的優勢,是在實現相關功能過程中,效率不止翻倍。未來,當AI更多實用、好用的功能和應用場景普及到個人終端,我們能夠用它實現的,無疑會更多,屬實是未來可期了。
性能夠用,續航是重頭戲
作為全新家族,酷睿Ultra基于全新架構打造。這顆TDP僅為15W的處理器加速頻率卻能來到4.8GHz,12MB的三緩、2P+8E+2LPE的12核 14線程以及全新的英特爾4工藝都使其尤為不凡。
此前早已介紹的NPU神經網絡酷睿Ultra全系標配,支持PCIe 3.0 x2帶寬。除了可進行AI加速、獨立運算,還能聯合CPU、GPU協同運算,支持OpenVINO、WindowsML、ONNX RT 多種AI框架,十分全面。
X264和X265的視頻解碼測試中,酷睿Ultra 7 155U分別獲得了46.22fps和25.22fps的成績,編碼效率還是不錯的。
在V-Ray的基準測試里,華碩靈耀13 2024得分5835,具備一定的3D建模渲染能力,應付一些突發情況可以說是綽綽有余了,可以放心選用。
在3DMARK的跑分三件套中,華碩靈耀13 2024的CPU分數還是比較理想的。Night Raid得分為9107、Time Spy則是6005,基本上是位于中端處理器的主流梯隊。從顯卡得分上看,運行大型游戲看來還是比較吃力的,這個比較符合我們對輕薄本的預期,倒不算缺點。
通過GPU-Z可以發現,此次酷睿Ultra系列集成的是銳炫Arc顯卡,這款的型號為7D45,提升的性能幅度還是很大的。由于支持8K 10-bit HDR和AV1編解碼,在一些辦公場景還是能夠起到很大助力的,作為一款輕薄本來說是十分夠用了。
存儲配置方面,華碩靈耀13 2024采用的是32GB 7467MHz LPDDR5x雙通道內存,讀寫速度不俗;硬盤則是一塊1TB PCIe 4.0 NVMe SSD,采用TLC閃存顆粒。
CrystalDiskMark實測跑分還不錯,5011.72 MB/s的讀取和3096.27 MB/s的寫入很不錯了,足以應付各種大文件的寫入、視頻編輯等場景。
逢生產力必測的CrossMark部分,整體得分1366,超過及格線不少,這還是在沒有算上AI加成的情況下,可圈可點。
最后還得用AIDA64來烤機測一下穩定性,時長30分鐘,CPU最終穩定在22.89W,溫度91℃,似乎已經發揮到了極致。
續航方面,華碩靈耀13 2024的電池容量是63Wh。實測在10個小時高強度1080P30fps離線視頻觀看下,剩余電量58%。雖說對它的續航能力比較有信心,但這個成績還是驚訝到了我們。毫無疑問,這是一款超長續航的筆記本,只要充滿電出門,是根本不必擔心會沒電的。
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組,華碩靈耀13 2024中國風場景演繹畫面。
最后總結:
在外面體驗后,發現華碩靈耀13 2024在AI的協助下,可以為我們輕松解決很多傳統難題,不僅工作效率可能能夠得到快速提升,一直困擾我們的一些工作瓶頸也能就此迎刃而解。
如果對于當下的AI PC你還在持觀望態度,相信這一臺華碩靈耀13 2024足以讓你改觀。作為一款13英寸的AI超輕薄本,僅1KG的重量與出彩的極富時尚質感的外觀設計,直接把便攜性的氛圍拉滿。而在此基礎之上,具備碾壓傳統PC AI的性能表現,無論是辦公或是日常娛樂全場景應用。相信這款獨特設計感的筆記本,都會給你帶來一個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