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硅谷鋼鐵俠”馬斯克又登上了熱搜,起因是他在英國《金融時報》舉辦的汽車未來峰會上炮轟氫能源是“儲能領域最愚蠢的選擇”。馬斯克認為氫的儲存效率令人堪憂,而且成本高昂、運輸危險,應該專注于發展電池、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
然而,日本人卻高度推崇氫燃料汽車,甚至聲稱氫能是人類終極能源。
那么,日本人和馬斯克誰才是大忽悠呢?
先說個人看法,同意馬斯克的觀點。原因有這幾點:
1、氫氣分子粒徑非常小,非常容易逃逸。
絕大多數材料做的容器看似無縫隙,但實際上是有“孔隙”的,只是它的空隙是納米級別的,能夠“網住”巨大多數物質。然而氫氣卻是例外,由于氫氣分子由兩個氫原子組成,粒徑很小,比絕大多數材料都納米孔隙還要小,自然也就能夠穿過。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即便用鋼瓶存儲,氫氣也會緩慢泄露。
2、儲氫鋼瓶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生氫脆現象導致爆炸。
氫在常溫常壓下不會對鋼產生明顯的腐蝕,但當溫度超過300℃和壓力高于30MPa時,會產生氫脆這種腐蝕缺陷,尤其是在高溫條件下。一旦儲氫瓶受到高溫烘烤,非常容易發生氫脆現象而爆炸。
3、氫氣的爆燃混合比非常寬泛,是高度易燃易爆氣體。
測試表明,當體積混合比達到4.0%~75.6%,氫氣遇到火星就會爆燃。哪怕是充氫氣的玩具氣球都能把人炸傷甚至炸死。
4、氫燃料汽車的能耗遠大于純電車。
每生產1千克氫需要耗費55度電,而這樣的能源投入僅能讓1.5噸的小車行駛80千米。而55度電能讓1.5噸重的小車行駛約400公里。
5、儲氫難度大,成本高。
前面提到,氫分子因粒徑太小,非常容易穿過存儲罐體的納米孔隙。如果是密閉空間,逃逸出來的氫氣將聚集在一起,遇到火星非常容易爆炸。儲氫罐體壓力高達70Mpa,普通材料甚至無法承受如此高的壓力,這就會導致氫氣存儲成本高昂。
如果普及氫燃料汽車,那就會導致安全性問題。氫燃料汽車本身就是移動炸彈,由于儲氫罐壓力極大,一旦罐體破損,其泄露速度將非常恐怖,極短時間氫氣就會擴散到很大區域。一旦發生爆炸,破壞范圍將遠大于汽油車爆燃。
另一個更可怕的問題就是加氫站本身也是個非常恐怖的炸彈。一旦有汽車失控撞擊,后果不堪設想。此外,如果某天夜晚加氫站因線路老化或閥門松動大量泄露,一旦爆炸,破壞范圍將十分恐怖。
有專業人士公開嘲諷氫燃料汽車:要空間沒空間、要續航沒續航、成本還不便宜….關鍵爆炸威力還特別大!
近年來,一直有大量網文吹捧氫燃料汽車,真不知道這些人怎么想的?難道僅僅是因為日本氫燃料汽車專利最多就要強行推廣嗎?高度懷疑這些人的動機!
實際上,比起氫燃料汽車,發展甲醇汽車反而是更好的選擇。以目前人類掌握的科技來看,發展氫燃料汽車十分愚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