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提出的歐7排放標準,更像是逼迫傳統車企們加速轉型。
撰文丨余
責編丨溫丹
設計丨PinZwo
綠色、環保成為當下全球共識問題。為促進汽車低碳化發展,歐洲也計劃實施史上最嚴格的汽車排放規定。近日,歐盟7級排放標準已經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中順利通過,計劃于2025年7月1日起實施。
歐7排放標準比較大的變化是納入了電動車和氫動力車,首次引進對剎車和輪胎磨損所產生超細顆粒物的排放限值。這將會對中國新能源車出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國和歐盟之間,在機動車排放法規上是有相關聯的,現行的國六實質上跟歐6幾乎是同一個標準。那么歐7實施后,國7排放標準何時出爐,會不會更嚴格也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歐7針對中國車企?
眾所周知,汽車排放標準多年來只是針對傳統燃油車排放污染物設定限制,如今很多車企都往電氣化方向轉型,歐7排放標準也是與時俱進,將純電動車和氫動力車的“排放物”納入考核范圍。
純電動車和氫動力車都沒有排放污染氣體,但是這類車型在行車過程中會產生剎車碎屑和輪胎顆粒。有數據統計,汽車在行駛期間,輪胎所產生的有害顆粒為每公里5.8克。然而,現在出售的最新款汽車每公里排放的有害氣體最低為4.5毫克,這意味著輪胎的有害顆粒排放量比汽車尾氣要高出1000多倍。
而且輪胎產生的有害顆粒物是由微小的固體或液滴組成,肉眼幾乎無法看到,所以人體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吸入,從而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據悉,汽車輪胎磨損產生的有害顆粒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可能比汽車尾氣污染更大。因此,歐7排放標準首次對所有車輛的剎車片以及輪胎所產生的粉塵加以限制。
與此同時,歐7排放標準還把動力電池容量的可靠性納入指標,要求電池5年后應保持原始容量的80%,8年后保持70%,從而讓新能源車的耐用性進一步得到保障,以讓消費者的用車生活更安心。
不可否認,歐7排放標準的實施能讓新能源車整體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也會對中國新能源車企造成不小的影響。要知道,近些年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去年中國新能源車型在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4.6%。
盡管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但是已經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這也讓歐洲市場提前感受到了危機。而歐7標準是否針對中國新能源車不得而知,但確實提高了中國新能源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檻。換句話說,不能達到歐七排放標準,無法滿足歐盟環保要求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將無法在歐洲市場銷售。
燃油車又有何限制?
排放標準一直為燃油車而來,歐7排放標準也沒有讓傳統油車“逃過一劫”。由于汽車尾氣中含有多種污染物和有毒物質,比如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固體懸浮顆粒等等。
歐7排放標準則主要對尾氣顆粒物、粒子數進行限制。首先是尾氣顆粒物,歐6d限值為每公里5mg,歐7稍微加嚴了一點,降到每公里4.5mg。粒子數方面,歐6d限值為每公里6x1011,歐7將這一限值降到了6x1010,也就是說歐7的尾氣中粒子數的量要更少。
另一個變化是氨氣NH3,歐7排放標準要求乘用車的尾氣中,氨氣的限值為每公里20mg,而歐6d沒有該項要求。而汽車尾氣中的氨氣是三元催化器的副產物,減少氨氣排放需要降低尾氣溫度,并且嚴格控制空燃比。
國七還遠嗎?
國內的排放一直都是借鑒歐盟的標準,歐盟有歐6,國內就有國6,這次歐盟發布了歐7標準之后,國7排放標準也有了新借鑒,大概率已在路上。
我們不妨參考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時間。國六a是于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而國六b則于2023年7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按照國五和國六的更新速度來看,國七標準可能會在6年后的2029年實施。
為了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提高排放標準來降低汽車排放污染物確實很有必要。但是汽車行業也無需急切實現新標準。畢竟每次切換排放標準,汽車企業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早前國六a和國六b排放標準的實施對車市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車企也不得不低價處理不達標的車輛。
當汽車企業受到沖擊時,還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零部件企業的技術能否跟上步伐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若相關技術不成熟,零部件的成本難以控制,車輛生產成本變高,可能就會導致新車性能下降,消費者使用體驗不好。同時,過于嚴苛的排放標準可能還會導致油價上升等諸多問題,消費者和企業雙方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顯然,企業進行技術研發需要周期,消費者適應新的產品也需要一定的周期。過快的排放升級反而會造成汽車市場無法及時適應并作出相應的調整,舊庫存積壓,反而不利于新標準的實施。
綜合來看,此次提出的歐7排放標準,更像是逼迫傳統車企們加速轉型。鑒于當下車企對于電動化轉型已達成共識,歐7排放標準的實施,帶來的影響或許會小于此前。而歐7排放標準實施后,國七標準勢必會到,時間可能比預想的要提前,標準也可能將更加嚴苛,不排除會加入更多針對新能源車的限值。這種情況下,那些已經在新能源車行業前列的車企會走得輕松一點,而在新能源車化浪潮下走得較慢的車企,壓力會更大。至于誰能笑到最后,時間會給我們最終答案。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愛買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