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華為麒麟的回歸,或許是聯發科高端芯片的持續發力,給到了高通一定程度的壓力。與往年相比,很顯然,高通對于自家產品上心了,今年的節奏有點快,而且對于芯片的堆料也很舍得,特別是中端產品線,去年的驍龍7+ Gen2挽回了一點點顏面,這次延續上代玩法,一次塞給中端市場兩款重磅芯片。
其中包括有驍龍7+ Gen3和驍龍8s Gen3兩款芯片,均被稱為“小驍龍8 Gen3”,這是因為兩者均采用了與自家高端旗艦芯片驍龍8 Gen3同款架構,同款臺積電4nm工藝,這是兩款中端芯片的一大賣點。
(圖來自大V博主"DTCHAT")
而驍龍8s Gen3雖然定位8系,但和驍龍7+Gen3一樣,均為驍龍8 Gen3的調整版,幾乎是同一款芯片的存在,只是只不過高通刀法精準,一菜三吃,只是不同名字版本。當然,頻率方面驍龍8s Gen3主頻、GPU頻率略高,但兩者性能實測、跑分之類來看,兩者差距一目了然,并沒有明顯誰碾壓誰。
從看知名博主“小白測評”實測,最新的Geekbench6數據顯示,單核分數方面,驍龍8s Gen3高了一點點,兩位數的區別,真不明顯,而多核分數方面,驍龍7+ Gen3驍龍7+ Gen3反超。同時在能效方面略勝一籌,同時續航方面也好一點。
(來源知名博主“小白測評”)
這一代的驍龍7+ Gen3特別有點意思,高通首次將旗艦架構下放到7系,看得出來非常重視這一代的7系。而實際表現方面,不管是性能表現,還是能效方面也對得起小驍龍8 Gen3之名,而不少媒體、博主實測,與驍龍8s Gen3也是打得有來有回,但是在命名方面卻以7系、8系之名,這著實有點換名加價的味道?
至于叫7系,還是8系,這點規則看得有點糊里糊涂,這與高通神一樣的命名方式也有一定關系,或許為了安撫廠商,心理安慰吧?其實,兩款芯片都極其優秀,實質上差不多的性能與體系表現之類,是不是驍龍7+ Gen3叫驍龍8X Gen3也未嘗不可?這次,一個7系與8系戰得有來有回,事實上以命名定強弱不是有點尷尬?
敢情這次的命名只不過浮云而已?最主要的是看實際的表現與價格,這些才是重點。最終還是要看你個人需求與預算,反正這一代選7或選8都是不錯的選擇。無可否認的是,這次的一加Ace3V確實很猛,帶動了中端市場內卷,重回到1999時代,“紅衣”教主看完了發布會都直呼像回到了當初崢嶸的搞機歲月。
不得不說,一加Ace3V后勁有點大,而且很敢干,就堆料方面給人一種不要錢的感覺,護眼屏幕、機身材質質感,大電池+百瓦快充、大存儲,AI大模型下放,普及到中端機型,并且承諾新Ace系列同樣會有3年大版本、四年安全維護更新之類,這些都是附加價值,遠超2K價位段的產品了。
沒有任何疑問,對于預算2K左右,想要性能與續航,想嘗鮮AI,一加新機確實很有吸引力,入手肯定不虧。如果你是在糾結,但錢包已經在蠢蠢欲動,這里建議上市后多看看數碼博主的測試產品對比,也可以參考入手的用戶口碑再入手,可以肯定的是,兩款芯片差距并不明顯,看你真正需求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