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年兩會一個關于取消報考公務員35歲年齡限制的提案再次被熱議。隨后,關于取消公考年齡限制的“小作文”開始在網上瘋傳。
事實上,這種炒冷飯的解讀大多都是標題黨們基于流量的需要輸出文化垃圾。一個不懂得不參與考公的人,壓根不會關心輿論對考生備考的誤導。
而一個對公考有想法有行動的考生,更不應該把上岸的希望寄托于報考年齡的限制上。
很多真理都是爭論出來的,公考該不該取消35歲的年齡限制當然也可以討論。但討論應該是全面而富有建設性的,不是街頭巷尾的罵架,更不該是情緒宣泄打嘴仗。
35歲只是一個概念
在每年提議取消公考35歲限制的提案里,在關于取消年齡限制的爭論里,35歲天然的被樹立成了抨擊的靶子。但看過公考職位表的人都知道,在公考里35歲并不是一個普適性的硬性要求。
比如,大多數公安一線崗位都把年齡限定在了30周歲。而對于研究生及以上高學歷考生,很多地區都把年齡放寬到了40歲。
所以說,35歲并不是公考的統一年齡限制。
但35歲報考限制的說法怎么來的呢?因為公考大多數崗位的年齡限定是35周歲。很多人認為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中年危機,企業招聘里的年齡歧視,都是拜公務員考試所賜。正是官方這么明目張膽地劃分從業者年齡,企業才這么無所顧忌。
如果說35歲是年齡歧視,那40歲算不算?60歲又算不算歧視老人呢?考試總要有個年齡限制,如果限制年齡也算就業歧視,那公考把年齡限制在哪個階段都會有爭議。
說到底,年齡限制需要一把尺子,而35歲恰好是那個節點而已。
公考不背社會的鍋
就算公考沒有35歲的年齡限制,企業招聘就能把大爺大媽們請過來養老嗎?資本怎么做事從不需要別人教,它看重的永遠是利益。
如果能夠產生價值,拄著拐杖它都能三顧茅廬。如果產生不了價值,年紀輕輕也不過是老板們隨時棄用的受氣包。社會層面在就業市場卷年齡,真不是公考限制年齡起的頭兒。
平心而論,公考確實是需要年齡限制的。我們經常說人間清醒,其實哪有什么糊涂人,只不過以前更愿意為了外界看法放棄既得利益而已。人的成長是一個清醒的過程,而清醒本身就是一次利己的蛻變。
從這個角度講,公務員是需要年輕人的。在公務員局促狹小的發展空間里,四五十歲的老新人怎么看自己三十多歲的領導?忙了大半輩子想著退二線的老人又遇到了四五十歲的同齡新人,工作又該怎么分配?
不是當事人,也不是決策者,想不到也不用解決類似于這樣棘手的問題。單純出于“公平”、“歧視”而提出取消公考年齡限制的提案,壓根就通不過的。
公考年齡不是關鍵
在眾多取消公考年齡限制的擁躉里,除了不明就理的局外人,還有不少期望通過延長考試時間增加上岸概率的考生。
但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是,35歲公考失敗的人大概率在40歲也是同樣的結果。如果公考取消了年齡節點,那范進式的蹲考族必定層出不窮。
怕就怕只有范進的年紀,卻中不了范進的舉。人人都笑范進,人人不如范進。范進多年考舉不中是因為文章高深,考官不識貨。現在的公考失敗,有幾個不是摸魚度日造成的。
以現在的公考難度來看,你以為35歲限制了你的報考年齡,其實是公考在幫你及時止損。
來源:公考擺渡上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