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的突然崛起給西方傳統汽車品牌敲響了警鐘!
如果要評選一個2023年牽動德國和國內經濟的熱門話題,那么電動汽車這個關鍵詞一定是榜上有名。多年來,汽車制造業被視為德國經濟的頂梁柱,德系汽車在國內消費者那里呢?也有不錯的口碑。然而,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的突然崛起給西方傳統汽車品牌敲響了警鐘。德國汽車行業發現,當他們還在懷念燃油動力汽車的黃金時代,并且還在自我陶醉的同時,國內汽車行業早就換了一條賽道,并且悄悄地趕超了自己。
- 德國人是否需要學習中國速度呢?
歐盟針對國內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能不能為歐洲汽車制造商爭取到一些喘息的時間?按照歐盟的計劃,從2035年起,歐盟境內將停止銷售會導致碳排放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因此,新能源汽車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 要么學習國內速度,要么走向滅亡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經濟周刊以德國需要國內速度,否則就面臨毀滅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工業界能否學習國內競爭對手的速度,將是一個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問題。
國內汽車廠商在技術領域已經全面超越德國,在價格上也有巨大的優勢,德國的研發速度卻依然慢如蝸牛,而且有時候還會無視客戶的需求。國內汽車行業早就掌控了關鍵原材料,而德國汽車行業卻還在指望國內汽車行業今后依然會乖乖地向我們供貨。如果德國汽車產業不能迎頭趕上的話,或者盡快的開始學習國內速度,那么到2030年,德國大街上可能是會有1500萬輛電動汽車,對于德國汽車行業來說小編認為要么學習國內速度,要么走向滅亡。
2022年標志著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這是第一次出現歐洲從國內進口汽車數量超過向國內出口的年份。告別燃油動力的發展趨勢給國內電動汽車行業提供了良機,從原材料到組裝生產整個增值鏈條上的主導地位,通過這種補貼,國內健康發展市場競爭,并且給本土產業創造了長期的競爭優勢。得到補貼的產業通常增長率會比沒有補貼的產業要明顯高得多,而且關鍵在于,即使在補貼取消之后,這種增長優勢仍然會維持下去。國內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領域比歐洲同行有著明顯的領先優勢。
德國電動汽車任重道遠,到底能不能逆風翻盤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