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作者赫伯特是咋寫出這個小說的?
嘉賓:本來是有個雜志約他寫個稿,介紹美國俄勒岡那邊的一些沙丘荒漠。
赫伯特就去做調研做準備,然后陷入了寫作者常見陷阱——“過度收集資料”“根本停不下來”。
稿子當然就一拖再拖,拖到黃了。
雖然稿子黃了,但是資料都收集了這么多,不用白不用,于是他就干脆作為設定和背景材料,開始寫超長篇科幻。
主持人和嘉賓總結說,說明拖稿不可怕,有時候拖著拖著會出意料不到的杰作。
┈?┈?┈?┈
看了《沙丘》原著嗎?
大家都表示沒看完。主要是因為太長了,原作者就寫了6本,原作者死了以后,他兒子又跟別人一起續了好多本。
主持人:還能兒子續的嗎?
嘉賓:就逮著一個IP拼命薅羊毛唄。
┈?┈?┈?┈
關于當年的連載。
嘉賓:沙丘1本來是在一個很厲害的雜志上連載的,負責的編輯是塑造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的最牛編輯。但是到了沙丘2的時候編輯不想連載了,為什么呢?因為編輯覺得沙丘2爛尾了,怎么保羅變成壞人了。
然后赫伯特說保羅本來就是壞人,他就是。
主持人:編輯和作者之間也是經常不合的。
┈?┈?┈?┈
為什么里面看上去那么中世紀,但算是科幻?
嘉賓1:我覺得什么算科幻?當一個故事展開,里面的科幻設定是必不可少的時候,就可以稱為是科幻。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要去過一個叫景陽岡的地方,他喝了三碗酒,把老虎打了就能過了。這時候他如果身上拿著一個 iPhone 手機——挺科幻的設定,是吧?但是這個 iPhone 和他過景陽岡打老虎一點關系都沒有,這就不是科幻,因為這個技術設定對它的故事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和影響。
回到沙丘,它的一整套體系設定,圍繞香料采集,勢力爭奪,對人類的影響,對整個宇宙的影響,都是很成體系、很有用的,把這些技術設定去掉,這個故事就不成立了,那就可以認為沙丘就是科幻。
嘉賓2:如果純從敘事的角度來講,沙蟲就相當于奇幻故事里的龍,巨大一只,守著寶藏,有些人能操縱它,基本上這都是龍的屬性,但是沙丘給沙蟲設立了一整套的生態系統相關的東西,而一般的奇幻很少會給龍設計那么一套,也有些奇葩的奇幻會搞,但很少搞。
┈?┈?┈?┈
電影感覺很多東西都沒交代啊?
嘉賓1:導演可能就不喜歡把事講的特別明白。這個是電視劇和電影的區別,電視劇要通過大量臺詞、精準敘事來把這個事告訴你,但是電影不一定是強敘事的,不一定會清晰地把所有的事都喂給你。張三李四做了什么?王五又干了什么?背后誰在做陰謀?下一步要發生什么?這個導演就不追求這個,他講過一個話:實話說,我討厭對白。對白是留給戲劇跟電視的,我不會因為一句好的臺詞而記得某部電影,我會因為一幅壯觀的畫面而記得某部電影。我一點都不迷戀對白。
主持人:聽完這句話一下就理解電影里的一些大特寫,一些像風光片一樣的東西。
┈?┈?┈?┈
關于沙丘里的政治。
嘉賓:保羅為什么贏?人家在搞中世紀的宮斗,各種各樣的陰謀下毒,亂七八糟的這些手段。保羅手里沒什么宮廷斗爭的手段,他的手段是什么?發動人民群眾。這就是時代的改變。別人都在想著怎么對抗其他家族的貴族和殺手的時候,保羅把宗教加民族主義的復合體給搬出來了,這可以說是一種在政治領域的超科技,就像大家都在拿石頭和木棒互相毆打的時候,突然有人拔了激光槍出來。
在歷史上來說,戰爭背后的政治實際上是至關重要的,你能夠拿一個什么樣的體制去動員大家。
主持人:就相當于玩文明的時候,比別人領先一個時代。
┈?┈?┈?┈
還有挺多內容的,就不寫了,感興趣的可以去聽@自然選擇播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