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人悄悄住在云層里
雨落時節會來人間看望你
清明將至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機會
可以跟逝去的親人重逢
你會坐下來跟他們聊點什么?
又或是給他們帶點什么?
視頻文案摘錄
食物是最深的思念
裝滿了對愛的人的牽掛
清明節對于中國人
是一次特別的相聚
每年到這個時間
餓了么都會收到很多特別的訂單
我們相信每一份思念
都會隨著食物好好送到
餓了么時令官
獻給清明的每一份思念
深深的思念,輕輕地說。
這是餓了么時令官在今年清明節到來之前,所發布的一組追思短片。
它沒有制造哀慟,也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種「輕訴衷腸」的方式,回應了許多人在夢里、在心底都曾有過的一種念想:
如果能與彼岸的親人再見一次,該有多好?
在承接這份思念的時候,可以看到餓了么是從清明祭祀時,生者往往會給逝者帶上一些他們喜歡的食物這一習俗出發。
然后在一段段既有信息量、又有留白感的對話里,抵達到了彼岸。
用片子結尾那句文案來說便是:
食物是最深的思念
裝滿了對愛的人的牽掛
關于人與食物的關系,作家小川糸在她那本《蝸牛食堂》里捕捉過這樣一種共通的情感:
很多時候,愛,通過食物來表達,最為直接和有力。小時候,大人對你好,就是給你買好吃的。 其實長大了,也是一樣,那些為你買好吃的、做好吃的、記得你喜歡吃什么的人,心底里總是留存著對你的美好感情的。
同樣,在餓了么這組短片里,它一方面是通過食物來直接表達對彼岸親人的那份愛與思念。
另一方面,它也把生者對逝者的那份牽掛與遺憾,藏在了三言兩語的留白里。
比如第一幕對話里,能察覺到父親很愛喝酒,但兒子出于對他身體的考慮又時時管著他。
當兩人終于坐下來一塊喝時,兒子發現其實自己很少在父親生前與他對酒談心。
意識到這一點,天人永相隔,那一刻唯有天上的云涌過。
第二幕兩位老伴之間的對話,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橋段。
原因是經由放不放蔥這樣一個小細節的來回拉扯,能從中咀嚼出一種無盡的余味。
在這余味里,既有丈夫對妻子飲食習慣的牢記,也有妻子對生前沒有嘗過丈夫喜歡的味道所留下的一點點遺憾。
更有妻子離開以后,丈夫發現原來多年的攜手相伴,比起自己喜歡吃蔥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跟誰在一起共享這一日三餐。
那感覺就好比是曾經相濡以沫的兩個人,其中一個人離開另一個人的時間越長,就越會發現對方已經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第三幕透過祖孫倆的對話,一方面能感受到今天祭祀的風俗,已經變得不再那么沉重。
另一方面一塊小小的蛋糕,又何嘗不是道出了那些被奶奶、外婆帶著長大的人,心中有過的念想與遺憾。
如果真的可以與彼岸的親人見面, 想必有很多人都愿意坐在奶奶和外婆的身邊,給她們點上一杯奶茶、帶上一份甜品,讓她們也嘗一口今天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與口味吧。
所以再回過頭去看餓了么在片子最后給出的那句文案——食物是最深的思念,裝滿了對愛的人的牽掛。
其言外之意仿佛也在說:
只要記住思念的人喜歡的食物,哪怕終此一生不再相見,我們也會在味道里重逢。
食物是雙向的內容通道
餓了么時令官由此借道
另外,如果把這組短片放在過往清明節品牌的傳播序列里看,餓了么也直面了一個品牌傳播難題。
因為你我都知,在中國的文化習慣和世俗觀念里,談論至親逝去這類的命題,是不宜放置在公眾場合的,所以這就導致清明往往會是品牌繞開的一個節點。
而這一次,餓了么相當于在夾角中找到了一個柔軟又得體的切入視角——它通過逝者所愛的食物,嫁接起了生者對至親的惦念。
就著這一點再去回看過去一年多時間餓了么時令官這個 IP 的經營,也能發現「食物」這個要素,已經變成了餓了么一條雙向的內容通道。
其中,一個方向是用食物來朝向時令食俗,通過嫁接平臺業務來帶動用戶的味覺感知。
比如前不久春分,它注意到春分的一半是春天,另一半也是春天,這就像是一個人的一體兩面。
于是它以此為創意表達入口,一邊再現年輕人的精分狀態,一邊帶出了「春分時節,及時嘗鮮」的提醒。
為此,餓了么還借勢在平臺內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精分式套餐」。
另一個方向則是用食物朝向社會議題,通過表達出公眾心聲來提升餓了么的品牌聲量與品牌形象。
比如去年冬至,餓了么就聯合許知遠面向公眾發起過一個公共提案——建議冬至放一天假。
當時餓了么注意到時下的年輕人對 24 節氣不再敏感,而冬至作為 24 節氣里誕生的第一個節氣,古中國最初過年過的就是冬至這一天,于是它覺得有必要倡議在冬至這一天放個假。
這個提案發出來后,迅速進入熱搜話題榜卷入了更多人的討論,餓了么的品牌身影也得以一次次被提及。
包括這一次清明節,它映照出的,也是無數人在追思親人時渴望與他們再見一面的心聲。
于是它以食物為線索,還原出了 3 個生者與逝者再度重相逢的片段。
在這樣的重逢里,餓了么也好比是在此岸和彼岸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情感橋梁,它祭念了逝者,也慰藉了生者。
最后,借用電影《尋夢環游記》里那句經典臺詞:「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我們來這世間一遭,親人之所以是親人,就是因為在走到分岔路口,不得不面對告別時,我們也可以在行囊里帶著對方的愛與記憶,繼續在這一路上踏浪穿行。
當此去難行的路上有一陣和風掠過肩頭,那也是他們的目光在耳邊輕輕拂過。
點本文左上角「廣告文案」進入歷史消息
在最上方搜索框里輸入任何關鍵詞
查找你想要的品牌案例
畢竟,這個號滿11年了
沒去奧美中國面過壁
沒上李奧貝納摘過星
沒到環時互動搶過包
沒跟一線大咖吹過水
沒什么能拿出來說的
只是暫時還喜歡廣告而已
所以一句話也不想打動你
微信ID:adwriter
微博:@廣告文案-
知乎ID:二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