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質疑越火,說的就是五條人。
五條人是成立于2008年的中國內地搖滾樂隊。
是樂隊有5個人,所以叫五條人嗎?NO。
五條人到底有幾個人?不同的時間段,人員還真不固定。
2008年樂隊剛成立的時候就2個人,主唱、吉他胡茂濤,主唱、吉他、手風琴仁科。
分不清他們?很簡單,記住一點,戴眼鏡的叫胡茂濤,不戴的叫仁科。
2011年開始,新增了一名鼓手老尾,樂隊3個人。
2014年,老尾離開,新增鼓手鄧博宇和貝斯于典,樂隊一共4個人。
2017年,鄧博宇和于典離開,新增鼓手苗長江和貝斯何俊霓。
流水的鼓手和貝斯,鐵打的主唱胡茂濤和仁科。
一直到現在,樂隊保持2017年的陣容沒有變,五條人樂隊就是4個人。
五條人是2008年出道的,至今一共出了5張音樂專輯。
出道前,五條人還不叫五條人,叫四條人。
胡茂濤組了個樂隊叫四條人,2001年,仁科加入,改名為五條人。
那時候這支樂隊還沒真正演出過,名字卻一直保留著。
小團體自娛自樂幾年后,2008年,仁科和胡茂濤認識了周云蓬及其當時的經紀人佟妍。
算千里馬遇到了伯樂,從此只有仁科和胡茂濤兩個人的五條人正式開啟音樂生涯。
大眾對他們的評價褒貶不一,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根本聽不懂他們在唱什么。
實際上,五條人是中國較早一批大量使用方言演唱的樂隊。
2008年發行第一張EP《DEMO》,2009年發行第二張專輯《縣城記》。
這兩張專輯成功策動了方言的起義,并打破了民謠的固有套路。
包括以海豐方言發展的一種獨特的韻律節奏和吐詞方式,一種介乎鄉野民間戲曲和街頭吵架之間的南蠻腔調。
沒有優雅可言,塑料袋和拖鞋就是他們標志。
如果非要給他們貼民謠標簽的話,張曉舟認為他們頂多是“朋克民謠”。
不過,也正因為他們的方言,才讓他們的音樂與眾不同,鮮活生動。
五條人經常從民間戲曲、童謠中采樣,歌詞也很直白,讓人耳目一新。
至少在五條人之前,你沒有聽過這樣“土里土氣”的音樂,也算是另辟蹊徑了。
比如第一張專輯《縣城記》,像海豐的民間風情畫。
第二張專輯《一些風景》,則像是沖突激烈的鄉村社會調查報告。
大眾是否接受是大眾的事情,但五條人的選擇是忠于現實生活的。
專輯《縣城記》被《南方周末》評為2009年度音樂獎。
2010年,五條人獲《南都娛樂周刊》首屆“金榕樹”音樂新人獎。
同年又先后獲得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新組合”獎和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謠藝人”獎。
2013年,專輯《一些風景》獲第十三屆華語傳媒音樂大獎“最佳樂隊”獎及“最佳民謠藝人”獎。
現實就是這樣,你可以不喜歡,但耐不住他們火。
后來《廣東姑娘》《夢幻麗莎發廊》《故事會》專輯接連發行。
這支樂隊也終于在2020年登上了音綜《樂隊的夏天》。
《阿珍愛上了阿強》《夢幻麗莎發廊》《理想世界》《問題出現我再告訴你》等歌曲火遍全網。
放蕩不羈、桀驁不馴,五條人就喜歡穿著拖鞋上臺唱歌,這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你看不慣,可你管不著,唱得再奇怪,也有他的受眾,畢竟音樂是多元的,聽眾也是包容的。
五條人火了后就脫離了鄉土,沒有創作來源怎么辦?
仁科在采訪時說根本不擔心,因為他們的瓶子太大了,瓶頸夠一輛火車通過。
從歌曲《地球儀》可以看出,他們的寫作題材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而且想象力更加豐富。
仁科還登上了《披荊斬棘的哥哥2》,節目表現亮點很多。
他就像璞玉渾金,身上還留有民間知識青年的鮮活和野性動能。
看起來和規規矩矩的娛樂圈有點格格不入,但完全不妨礙他自然發揮表現出藝術創作者獨有的魅力。
他有自己的做事風格和審美,也會學習和汲取他人的優點,謙虛不狹隘。
如何形容五條人?梅卡德爾樂隊主唱說:
“五條人就是你那小城故事里的那瓶假酒,伴著你的春夢,浪漫地喝個一干二凈。
他們把昨天踩碎,然后告訴你,明天只不過是一雙永遠不會臟的皮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