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開始就結束了,45天400頭,親蝦攜帶孢子蟲,檢測出來107,肝臟一直發育不起來,黑肝、蝦身瘦、不長肉。”
“七八十畝塘今年放了兩造了,全都是因為孢子蟲,20多天就開始不長,出現黃肝,真的是防不勝防?!?/p>
最近,通過走訪了解到:今年的肝腸孢子蟲格外多,發病突然、傳染途徑多且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造成多次排塘,血本無歸,不少養戶已經對孢子蟲有恐懼心理。
孢子蟲的傳播途徑
孢子蟲的危害很大,傳播及感染方式也非常多,常見的有以下五種:
一是通過親蝦傳播給子代,即苗種自身攜帶;
二是通過水源傳播,包括水體中的浮游動物體內(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鹵蟲等);
三是通過底泥中成熟的孢囊傳播;
四是通過攜帶病原的對蝦排泄物或感染孢子蟲的死蝦傳播;
五是通過被孢子蟲污染的飼料傳播。
孢子蟲的感染機制
孢子蟲究竟是如何感染機體的呢?這個過程其實與弧菌非常相似:
第一步,侵染。孢子進入到蝦的體內,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孢子蟲特有的侵染器官「極管」,會以極快的速度從孢子內彈出,刺入宿主細胞膜,將含有孢子的遺傳物質---細胞核的孢原質注入宿主細胞。
第二步,繁殖。孢原質在宿主細胞內利用細胞質的營養物質進行自我繁殖。(它覺得營養不夠的時候還會形成孢子,所以我們做組織切片的時候常常看到肝胰腺上皮細胞內充滿了孢子)
第三步,裂解。孢子不斷繁殖增長,直至宿主細胞膜破裂,釋放到環境中,隨糞便排出體外形成白便,與此反復,下一輪的新感染又將開始。
孢子蟲的預防理念
今年首茬蝦,受孢子蟲的影響,預估30%的蝦塘都賺不到錢!既然孢子蟲波及范圍如此廣,危害如此之大,我們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減少孢子蟲感染的概率?
首先,要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這在整個水產養殖中至關重要!建議使用我們無抗無毒,抑蟲驅蟲的【抗蟲肽】產品,一包拌料80斤,一天兩餐,長期使用??筛咝ё钄噫咦酉x繁殖;顯著增強對蝦營養,強化免疫;提升機體生長性能;
其次,要選好苗種,控好水源,搞好養殖池塘的底質,嚴格控制病原入侵;
最后,密切關注周圍養殖場的狀態,并仔細觀察自己養殖場的情況,定期做檢查、檢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