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總有很多「匪夷所思」??
明明已經「健康飲食」了,但突如其來的體檢報告單……
明明飲食已經「很健康」,飯桌常年就是綠油油一片,怎么一體檢,突然就成了「高血脂」?。浚?!
長期吃素不利于控血脂
很多人把高血脂飲食理解為大魚大肉, 「只要不吃肉,血脂水平就會正常」。所以為了減脂,很多人選擇吃素,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人體可以用碳水化合物來合成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并不是戒肉就能阻止合成的,反而可能因純素導致優質蛋白質不充足。若沒有充足的蛋白質供應,人體容易出現肌肉流失、體脂率上升、代謝能力下降等問題,對控血脂更為不利。
膽固醇從哪里來?
人體的膽固醇大約 2/3 以上都是由自身合成的,只有約 1/3,才是通過食物攝取。
血脂的指標有很多,和高危心腦血管事件最相關,最需要關注的往往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當它變多,就可能促進動脈硬化,使動脈狹窄,形成血栓,從而引起急性腦梗、心梗等多種高危心腦血管事件。
通常我們所謂的「吃得健康」可能只是——看著健康。
這,也是讓血脂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不吃肉,但脂肪其實沒少吃
說到脂肪,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肉,尤其是肥肉。
脂肪其實幾乎存在于飯桌和餐間的絕大多數食物里。比如炒菜時放的油、油條油餅的油、各類糕點餅干、零食里,全都是脂肪!
如果是「好脂肪」也就算了,但很多時候吃的是「壞脂肪」。
「好脂肪」可以幫助降低血液中的高膽固醇水平,并降低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些脂肪對于能量、激素產生、細胞功能和營養吸收很重要。
而「壞脂肪」,比如「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是更應該被限制的「壞脂肪」,卻被不加防備地大吃特吃。
如此一天天下來,壞脂肪一點一點進到了體內,可不就離血脂問題更近了點。
不吃肉,蛋白質也不吃了
蛋白質的攝入,不僅有助于幫助維持肌肉量,改善胰島素抵抗,而且還能調節血脂代謝,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維持健康重要保障。
為了「養生」和健康,不吃豬牛羊肉也就算了,但雞、魚、蛋如果也不吃,就容易造成蛋白質缺乏。
不吃肉,但吃了大量精制碳水
「碳水」作為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適量攝入有助于維持血糖穩定,減少血脂異常的風險。
但碳水也有「精制」和「全谷物」之分。
精制碳水,比如饅頭、白面包、面條、糕點、飲料等,它們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也主要是簡單糖和快速釋放的淀粉,會導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也影響血脂健康。
全谷物碳水確實是更好的碳水,比如紅薯玉米、雜糧饅頭、全麥面包、糙米飯等,不僅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含量更高,而且升糖指數低,餐后血糖升高得較慢,更有助于防止慢性代謝性疾病。
血脂異常,應盡早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是改善血脂異常的關鍵。
1
調整飲食結構
① 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少攝入含精制碳水化合物及添加糖的食物,例如做菜時不加蔗糖、少攝入甜品和含糖飲料等。
② 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魚蝦、去皮禽肉、豆制品、低脂牛奶、蛋類是比較好的選擇。
③ 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推薦每天吃 300-500 克蔬菜、200-350 克水果。需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患者,應避免吃糖分較高的水果。
④ 限制飲酒,酒精攝入量不超過 30 克/天,甘油三酯重度升高者需要完全戒酒。
2
堅持適量運動
每周要堅持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 75 分鐘高強度運動??梢赃x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運動項目,跑步、游泳、跳有氧操、跳繩皆可。超重和肥胖者應適當增加運動量,將體重降至合適的水平。
3
定期血液凈化
血液凈化可以通過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慢性炎癥因子;環境毒素和重金屬;血糖、血脂、尿酸;過敏原及肝臟內毒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改善機體循環、血液質量,肝臟解毒能力,從而達到防止早衰、調整機體內環境的目的。
血管有多強,生命有多長??麽t院提醒您:血管的健康離不開血脂健康管理,需要定期檢查血脂、堅持運動和低脂少鹽飲食、合理應用降血脂藥物——唯有如此才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提升生命質量!
-End-
「有用就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