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多、鋪墊少、爽點多、劇情獵奇是微短劇吸引眼球的原因。隨著微短劇的“野蠻生長”,這種通過放大家庭矛盾來博眼球的畸形、獵奇的倫理家庭劇是微短劇內容的毒瘤。刻意編排“婆媳大戰”,渲染極端情緒,三觀不正、審美惡俗的微短劇。既破壞平臺良好生態,又擾亂網絡視聽秩序,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劣質內容出現。
針對上述問題,各大平臺集體出手,對“粗制濫造”的短劇進行整治。
4月10日,抖音發布《關于打擊違規微短劇的公告》,鼓勵和推廣優質微短劇,持續對含有不良價值觀導向、違反公序良俗、低俗“擦邊”等違規內容的微短劇進行治理。
同日,快手也發布微短劇治理公告,在巡查中發現有用戶發布宣揚不健康和非主流家庭觀、婚戀觀的微短劇內容,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代際矛盾,極端片面地丑化婆婆形象,偏離社會主流價值導向。根據社區規則,下架《婆婆的狗窩》《懷孕的女人》《光頭女人的重生》《遠嫁與重生》等一批違規微短劇,清理相關內容738條。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微短劇2023年市場規模373.9億元,已達到同期電影市場規模的近七成,預計2027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可見微短劇市場發展迅猛,這些傳播速度快、短小精悍的微短劇受大眾關注是情理之中。但隨著微短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創作者為了在“反轉”與“爽點”上更勝一籌,會在劇情設置方面依靠制造矛盾、放大對立、渲染婆媳夫妻矛盾來吸引用戶。但最終呈現出現的內容卻是宣揚不健康的家庭觀,讓觀眾三觀盡毀,卻又欲罷不能。
目前短視頻用戶已遠超10億,其中,熱播微短劇的用戶有64.8%是15-29歲的青年群體。微短劇的傳播不僅僅是娛樂大眾,消遣和打發時間,實際還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微短劇還擔當著塑造公眾精神品格與引領社會風氣的責任。因此,微短劇的內容不能只停留在迎合大眾,賺取流量和滿足情緒的需求層面,更多的是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審美。而這些夸大矛盾的劣質微短劇被廣泛、快速傳播,勢必會加劇觀眾的認知偏見,消弱人們的上進心、思考力和探索精神。
有人說微短劇是“人紅是非多”,而小編認為,微短劇的火爆是必然的。未來,微短劇走向精品化是大勢所趨,各大平臺的監管與相關部門的治理也將持續、同步進行。
據悉,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就發布消息稱,自2022年以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持續開展網絡微短劇治理工作,加強規范管理,有效凈化了網絡微短劇行業生態。同時表示接下來,將會不斷完善常態化管理機制,從7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措。
(一)加快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核細則》;
(二)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序”納入日常機構管理;
(三)建立小程序“黑名單”機制、網絡微短劇推流統計機制;
(四)委托中國網絡視聽協會開展網絡微短劇日常監看工作;
(五)推動行業自律,互相監督,全行業共同抵制違規網絡微短劇;
(六)再次開展為期1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圍繞網絡微短劇的導向、片名、內容、審美、人員、宣傳、播出等方面,加大違規網絡微短劇處置和曝光力度,進一步優化算法推薦,完善廣告推流審核機制,取得立竿見影成效;
(七)加強創作規劃引導,繼續打造精品力作。
為維護網絡視聽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將進一步加強與網絡視聽平臺的溝通與協作,加大對違規內容的監督力度,對發現的違規內容及時進行處理,保障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中國網絡視聽協會也呼吁廣大網民積極舉報違規內容,共同維護網絡視聽市場的健康發展。
規范、治理微短劇市場,并非限制微短劇發展,而是為了行業未來能更健康的發展。同時,鼓勵更多的制作者可以創作出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精品力作,從而滿足廣大觀眾需求。
原文鏈接:https://www.dianyingjie.com.cn/2024/0415/382217.s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