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SU7自面世以來,因外觀酷似保時捷TAYCAN遭到一眾網友的調侃,戲稱其為“保時米”。
雷軍曾表示,小米造車的目標是造能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的Dream Car。而在今年3月28日的小米SU7上市發布會上,雷軍小米還表示過“設計這款產品的時候是直接對標保時捷來做的,所以我們在每一個性能表現上都跟保時捷TAYCAN死磕”。
小米SU7的實際性能表現跟保時捷相差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在外觀方面卻基本做到一致了。
為此,連遠在美國的賈躍亭都忍不住上來踹兩腳,稱小米造車為“山寨文化,走捷徑模式”。
近日在參加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的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Michael Kirsch)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高情商回應了小米“抄襲”的話題,回答堪稱公關模板:一個臟字沒說,但是句句打臉,字字誅心。
我們先來看一下,柯時邁回答的原話:小米SU7和保時捷的相似之處,我認為或許是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保時捷遵循品牌獨特的設計美學以及‘設計追隨功能’的信條,在過去75年的歷史中形成了鮮明的品牌辨識度。保時捷在產品研發上始終秉承勇于創新的精神,在產品制造上堅守嚴謹細致的標準。我們期待適用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與我們進行公平、公正、誠實、合法的良性競爭。”
這番回應看似沒有指責小米,甚至推翻了公眾認為小米SU7“抄襲”自家TAYCAN的看法,但是高手說話,句句都有學問。我們一起來拆解一下。
“首先,‘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這句話雖未明指小米汽車模仿,卻隱含了諷刺的意味。‘心有靈犀’一詞通常用來描述在未曾交流或見過對方作品的情況下,雙方意外地創作出相似的設計。考慮到保時捷的設計早已廣為人知且具有高辨識度,用這樣的表達來評論小米,實際上是巧妙地批評了其創新性的缺失,這種說法既挖苦又尖銳。
再來看第二句,“保時捷遵循品牌獨特的設計美學以及‘設計追隨功能’的信條,在過去75年的歷史中形成了鮮明的品牌辨識度。”柯時邁的這句話態度鮮明地強調了,保時捷的設計語言是久經歷史沉淀的,有它的獨到之處,而這獨特的設計賦予了產品鮮明的辨識度。珠玉在前,后來的小米汽車,在外觀設計上與TAYCAN神似,絕不可能是偶然的。簡而言之,這是在含蓄地指出小米汽車在設計上確實“抄襲”了保時捷。
再看第三句,“我們期待適用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與我們進行公平、公正、誠實、合法的良性競爭。”這句話說得比前面兩句直白得多了。保時捷“期待同等標準甚至更高要求的企業”和自己競爭,顯然是說小米汽車還不夠資格成為我保時捷的競爭對手,頗有些瞧不起小米汽車的意思。至于后半句就跟賈躍亭吐槽的“山寨文化,走捷徑”有點異曲同工了。實則是指責小米汽車“抄襲”TAYCAN,沒有公平、公正、合法地參與市場競爭。
柯時邁的這波回應,太有水平了,全程沒有一個字罵小米汽車,但又字字誅心。那么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如此,那么保時捷為什么不起訴小米呢?
其實保時捷不只沒有選擇起訴小米汽車,甚至多年前的眾泰汽車也被保時捷選擇了“放過”。其中原因是法律想證明設計抄襲非常困難,需要明確證據證明原創性和抄襲行為,這在實際操作中不易實現。
而且跨國品牌在中國市場打知識產權的官司,鮮有贏的先例,保時捷深知其中的曲折。如果選擇訴訟,以保時捷和小米的市場地位,必定長時間都是媒體的焦點,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給品牌形象帶來不可預估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已經得到市場認可的高端汽車品牌,保時捷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憑借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以及產品力通過市場選擇來使自己的設計以及品牌地位得到保護。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小米SU7和保時捷的客戶群體完全沒有交集,本質上小米SU7沒有侵犯到保時捷的利益。而且正處在流量風口上的小米汽車,也給保時捷帶來了正面的曝光。小米發布會后眾多網友涌進保時捷各大直播間就是很好的證明。而且對于保時捷來說,想在中國混,也沒必要得罪小米這種流量巨大的公司。
不過對于小米這種級別的公司來說,SU7的“借鑒”,卻是讓人有點大跌眼鏡,有失身份。想取得長遠的發展,獲得別人的尊重,真的需要拿出一點自己的東西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