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能救得了步步高嗎?
即便救得了,還有無數個急速下滑的傳統商超,又該如何挽救?
而身在其中的速凍食品,又該如何應對?
01
日銷破百萬,胖東來調改步步高初見成效
就像武俠小說中一樣,英雄末路,世外高人仗義援手的悲情故事,總能撩動人們的心弦。
近日,超市界“西南王”步步高,求援胖東來的新聞,就引發了全網關注。
胖東來對步步高的調改,始于本月初。
據步步高方面透露,3月31日-4月2日,于東來率高管團隊抵湘,考察了部分步步高門店、物流中心及雙方座談交流,正式啟動主導步步高超市調改行動。
未來,胖東來將用2-3個月的時間,改造2-3家步步高超市門店,在長沙、湘潭打造胖東來式賣場樣本。
△日前,于東來再赴長沙開動員會
作為胖東來幫扶的第一家門店,目前步步高梅溪湖店業績改善成效卓然。
調改前,該門店平均日銷在15萬元左右,日均客流2000人。調整第一天,4月11日銷售達到21萬元,客流達到4200人;第二天,4月12日銷售38萬,客流7100人;第三天,4月13日銷售80萬,客流是11000;4月14日銷售已達101萬元,客流達到13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銷售額破百萬背后的事實是賣場仍處于調整整改階段,熟食基本上還沒有上,冷凍冷藏低溫奶的還需要增加600多個單品,非食部分單品未來兩天將到位70%。預計到4月25日左右,整體能達到胖東來商品結構的90%。
到步步高梅溪湖店的消費者,紛紛給出了親身感受:
“人山人海,搞不贏。”
“因為胖東來做得很好,我趕路兩個小時慕名而來。”
“價格確實優惠下來了,比外面便宜很多,東西很新鮮。”
“服務好多了,鳳梨免費切,水果都很甜,非常好。”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那么,胖東來救得了步步高嗎?
要想知道步步高還有沒有救,我們得先知道步步高為什么會陷入今天的困境。
02
超市界“西南王”浮沉記
很難想象,現在放低姿態、誠心向優秀同行求援的步步高,其實從輩分上看,屬于零售行業的前輩。
早在1995年,步步高創始人王填與妻子湊出5萬元,在湘潭解放路的一家國營菜肉商場,開出第一家步步高超市。彼時,沃爾瑪們還沒出現。
賺到第一桶金后,憑借親民的價格、時尚的超市概念,步步高開啟了狂飆模式,幾年后就開出幾十家店。
巔峰時期,在湖南湘潭,幾乎每走一會就能看到步步高的字樣,步步高旗下的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幾乎遍布湘潭各處。
但步步高的野心不止于此,立足湘潭,步步高開始向周邊延伸。先是進軍長沙,覆蓋湖南省,然后開始向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兇猛開店,創始人王填也有了“西南王”的稱號。
2008年,步步高一躍成為湖南最大的連鎖企業,王填夫妻倆也以32億的身家,問鼎湘潭首富。
2019年,步步高達到史上最高營收197億。但形勢也開始陡轉急下,兩年之后,步步高竟出現了首次虧損。
2022年,虧損驟然擴大到超20億,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2023年,步步高再次預虧,預計營業收入27億元-35億元,同比上年的86.86億下降6成以上。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步步高只能被迫大瘦身,從四川市場全面退出,江西、湖南、廣西等市場也開始大幅收縮。
從風頭無兩的“西南王”,到如今低頭求援的苦難戶,是什么導致了步步高的突然墜落?
03
步步高主業造血不足,背后是整個商超業的沒落
步步高陷入巨虧,有人分析,是因為王填在擴張路上犯了兩個嚴重錯誤:一是砸10億做電商失敗,二是豪擲超41億搞商業地產,致使步步高負債高企,在虧損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然而如今再回頭看,這兩個錯誤或許將步步高往深淵推了一把,卻不一定是其跌落的“罪魁禍首”。
步步高沒落至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傳統商超業態走上了下坡路,導致步步高超市這個掙錢“主力軍”掙不到錢了。
主業造血后勁不足,最為致命。
當然,這并不是步步高一家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商超業態面臨的共同難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自2017年開始,國內超市門店數量便持續下降,從最高的38554家下降到了24082家,降幅高達37.5%。其中大型連鎖商超門店減少速度更快,從2012年的11947家,下降到了2020年的5340家,降幅超過55%。
而今年一季度,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13家超市上市企業中共有322家超市閉店,如果算上家樂福超市,至少有428家超市關店。
可怕的“閉店潮”還在持續。最近一周,又有8個品牌至少9家門店關閉。
△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盡管許多超市企業也在積極調整,但從商超業態的發展周期看,衰落已經成為了無法阻擋的趨勢。
此次胖東來幫扶步步高,短期內的確帶來了人氣,成效顯著。但未來這種向好勢頭能爬多高,走多遠,還要被打上大大的問號。
如果胖東來能順利將步步高調改好,讓步步高擺脫虧損,重回增長,那在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胖東來模式的可復制性,未來復制到全國也未可知。
04
傳統商超“窮途末路”,凍品企業“棄船逃生”
其實,從整個商超行業看,胖東來幫扶步步高這個小插曲,當下幾乎無法影響商超業態持續沒落的時代主題。
據尼爾森1Q監測的快消品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2月快消品市場線下市場增速-6.4%。受線上市場增長強勢驅動,全渠道微增1.2%。
細分看線下渠道,大型渠道整體增長不如去年同期,大賣場和超市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收縮。只有便利店憑借在近場優勢,承接了一部分連鎖賣場和超市的功能,實現11%的正增長。
作為速凍食品最重要的銷售通路之一,商超渠道走上“窮途末路”,也給凍品企業造成了極大困擾。
守住商超渠道基本盤,另辟新通路,成了大部分凍品企業的選擇。
2022年,作為速凍食品商超渠道的龍頭,三全食品就表示,公司正在從單一商超渠道向多渠道發展,從家庭餐桌的供應到餐飲渠道的擴張,并成為百勝中國、海底撈、巴奴、永和大王等眾多知名企業的供應商。
今年4月1日,惠發食品也表示,會繼續加大商超等C端渠道的開拓力度,同時在京東、天貓、抖音、快手、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進行線上銷售。4月15日,惠發又與國內頭部團餐企業北京金豐餐飲簽訂合作協議,加碼團餐渠道。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凍品企業采取了更激烈的應對措施,開始部分退出,甚至全部退出了傳統商超渠道,“棄船逃生”,將籌碼押在了其他更具生命力的渠道上。
最有代表性的是安井食品。去年12月,安井食品就在調研活動中透露,公司前三季度商超、新零售渠道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主要受商超客流減少,消費習慣變化及消費渠道分化等因素影響所致。出于風險管控因素考量,公司主動退出兩大連鎖商超系統。
曾經輝煌一時的商超渠道,就像一艘行將沉沒的大船,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向下沉淪。
速凍食品作為這艘大船上的乘客,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