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800 字,時長約 8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文/ 劉勝軍
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聯合國的利益,懷著‘日本不能再次挑戰以歐美為中心的秩序’的強烈意志,作為一個代表者,完成了(日本)憲法草案的作成。——安倍晉三(2006)
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將定義人類歷史下一個階段的轉折點。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成為明天的東亞。——岸田文雄
以現代文明的標準衡量,與我們45歲的成熟相比,日本還像12歲的孩子。——麥克阿瑟
4月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美,并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演講:對美國卑躬屈膝,對中國惡意攻擊,對日本則教唆挑動。在百年未有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這一演講包藏“唯恐天下不亂”的禍心,不能不令人警惕。
一、對美國搖尾諂媚
1990年,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巔,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和自民黨議員石原慎太郎出版了《日本可以說不》,號召向二戰后統治日本的美國說不,轟動一時。然而,現實很骨感。日本隨即泡沫崩盤,陷入“失去的30年”,一度叫囂“買下美國”的日本,占美國GDP的比重也一路下滑。
沒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日本也失去了挑戰美國的資本。安倍晉三在特朗普面前的坐姿即為生動詮釋。
與安倍晉三相比,岸田文雄在美國面前更加直不起腰來。岸田文雄6歲隨從政的父親赴美3年,在紐約皇后區公立學校度過了三年的小學生活。這段經歷更增添了他的崇美情緒。為了凸顯對美國的尊重,岸田特意請了一位曾為美國總統撰寫演講稿的人。這位撰稿人將演講內容制成錄音,岸田聽錄音反復練習。
讓我們看看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是如何拍馬屁的?
? 能夠在這個民主的堡壘和美國人民的代表面前發表講話,我感到無比榮幸。
? 美國通過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塑造了戰后世界的國際秩序。它倡導自由和民主,鼓勵各國的穩定與繁榮,包括日本在內。當必要時,美國也做出了崇高的犧牲,履行其對更美好世界的承諾。
? 后冷戰時代已經過去,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將定義人類歷史下一個階段的轉折點。美國為了建立國際秩序而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但現在它面臨著來自那些價值觀和原則與我們大相徑庭的人的新挑戰。
? 是的,美國的領導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沒有美國的支持,烏克蘭的希望會在莫斯科的沖擊下多久才會崩潰?沒有美國的存在,印太地區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現實需要多久?
? 感謝你們邀請我,感謝你們的款待,感謝你們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
二、散布“中國威脅論”,拱火澆油
當前,美國陷入“中國威脅論”的執念,這是全球風險的真正根源。然而,岸田文雄投其所好,火上澆油:
? 回到日本的周邊地區,中國目前的對外立場和軍事行動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都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
?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無端、不公和殘酷的侵略戰爭已進入第三個年頭。正如我經常說的那樣,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成為明天的東亞。
九年前的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發表講演時,沒有提中國的名字,也沒有挑戰中國的意思。
岸田文雄真是信口雌黃。中國幾千年歷史表明,中華儒家文明是一個內向的文明、愛好和平的文明,長城就是最好的印記。在近代史上,中國遭遇了西方列強的凌辱。尤其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當前,世界局勢動蕩的根源原因在于:美國不愿意接受中國的發展壯大,對中國的發展“羨慕嫉妒恨”,企圖以“脫鉤斷鏈”的野蠻手段來遏制中國。中國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美國才是。中國領導人明確指出:
? 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充滿戰爭、販奴、殖民、掠奪等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中華民族經歷了西方列強侵略、凌辱的悲慘歷史,深知和平的寶貴,決不可能重復西方國家的老路。
烏克蘭的教訓必須汲取。但岸田文雄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俄烏沖突爆發的根源,在于北約東擴威脅到了俄羅斯國家安全。
1998年5月,冷戰時期美國遏制政策的創始人凱南(George Kennan)把北約東擴稱為“一個可悲的錯誤,完全沒有任何理由的行動”。1997年,美國有50名知名外交政策專家簽署致克林頓的公開信,警告美國推動的北約擴張是一個歷史性政策錯誤,會導致歐洲安全動蕩。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J. Burns)2008年給時任美國務卿賴斯的致信中警告,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僅是普京的紅線中的紅線,也是俄羅斯精英階層的紅線中的紅線。
早在1995年,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就警告:如果北約東擴到俄羅斯邊境上,戰火會燒遍整個歐洲。
所以,俄烏沖突的真正教訓在于:大國必須考慮到其他大國的安全關切,切勿逼人太甚。正如米爾斯海默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所指出的,大國之間存在“安全悖論”,一個國家對安全的追求可能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安全。北約東擴、古巴導彈危機都是典型案例。
三、日本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日本二戰中成為戰敗國,但日本不服,因為1945年是在兩顆原子彈的震懾之下被迫投降的。戰后,美國不僅在日本長期駐軍,而且迫使日本在1946年通過《和平憲法》,其中第9條禁止日本擁有軍隊,并規定日本以和平主義放棄宣戰與放棄保有戰爭武力的權利,成為不戰國家。然而,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日本政客長期以來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令亞洲“人神共憤”。2006年,安倍晉三在出任首相以前,出版了著作《走向美麗之國》,公開否定東京審判的結果,認為“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聯合國的利益,懷著‘日本不能再次挑戰以歐美為中心的秩序’的強烈意志,作為一個代表者,完成了(日本)憲法草案的作成。”
岸田文雄企圖通過散布“中國威脅論”來為“重新武裝”提供借口,并明示美國需要日本的“協助”:
? 俄羅斯繼續威脅使用核武器,這引發了全球關切,認為核武器的再次災難可能是真實的。在這種現實中,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密切協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以確保我們聯盟提供的威懾力量保持可信和有彈性。
? 我想向那些感受到孤獨和疲憊的美國人傳達一些話。作為一個幾乎獨自維護國際秩序的國家,你們肩上承載著沉重的希望,我理解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盡管世界寄望于美國的領導,但不應該期望美國獨自承擔一切,沒有援助和獨自行動。
? 作為美國最親密的朋友和“朋友”的日本人,我們與你們并肩站在一起,為自由的生存保證。我并不是因為對美國的強烈依戀而說這些話。我既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 現在,日本和美國的軍人正肩并肩地工作,以遏制侵略并確保和平。
? 在名為“自由與民主”的宇宙飛船上,日本自豪地與你們并肩作戰。我們在崗位上,我們在任務上。我們已經準備好做必要的事情。我在這里要說,日本已經與美國肩并肩站在一起。
? 日本在這些年來發生了變化。我們已經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敗中恢復過來的緘默盟友,轉變為一個自信的盟友,向外看向世界。
? 日本已經轉變了其國家安全戰略。印太地區未來穩定性的不確定性促使我們改變了政策和思維方式。2022年,我們宣布到2027財年將把國防預算實現大幅增長,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擁有反擊能力,并改善網絡安全。如今,我們聯盟提供的遏制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得到了美國對日本的延伸遏制的支持。
? 隨著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和日本信心的增長,我們的視野超越了成為美國最親密盟友的范疇。我們首先成為美國的地區伙伴,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你們的全球伙伴。我們的關系從未如此密切,我們的愿景和方法如此一致。例如,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菲律賓之間的三邊和四邊合作,以及通過G7和東盟的合作。去年夏天,美國、韓國和日本的三國領導人在戴維營召開會議,開啟了我們合作的新時代。
? 我希望你們知道日本對自己作為美國最親密盟友的角色是多么認真。
日本的軍事野心昭然若揭,岸田真是殺氣騰騰,磨刀霍霍。此次岸田訪美期間,美日對《日美安保條約》進行了“60余年來最大規模的升級”,拜登將其稱為“美日同盟建立后最重要的改進”。目前,駐日美軍司令部的職權僅限于指導美日聯合演訓、協調《日美地位協定》的運用等。此次調整:一方面,美方將賦予駐日美軍司令部更多權限;另一方面,日本擬于2024年末設立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的“統合司令部”。駐日美軍司令部將與“統合司令部”進行直接協調并共享信息。
中國領導人指出:“歷史是公正的,一個政治家的所作所為,無論是非功過,歷史都要記上一筆”。
不僅岸田文雄缺乏對歷史的敬畏。他的前任也是如此。安倍晉三曾經放言,“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安倍、岸田對待歷史的態度,與德國是天壤之別。
1970年12月7日,正在波蘭訪問的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向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獻上花圈后,突然間雙腿下跪,并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愿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勃蘭特以此舉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事后他說,“……獻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這就是下意識吧?”勃蘭特的下跪令全世界震動,被稱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表現”。
二戰后統治日本多年的麥克阿瑟將軍,對日本有過精辟的評價:
? 德國人是成熟的民族。日本人除了時間上的古老之外,仍然處于受指導的狀態。以現代文明的標準衡量,與我們45歲的成熟相比,日本還像12歲的孩子。
呼吁日本首相來南京下跪懺悔,這才是勇敢面對歷史的正確姿勢。
一個不尊重歷史、犯下滔天罪行卻不思反省的國家,是絕對沒有未來的。
劉勝軍@松贊林寺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