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正在工作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突然接到消息,有位已經74歲高齡的山西老漢路過北京,要在北京游玩幾天。
楊成武看了一眼那人名字,剎那間許多往事涌上心頭,他急切地想親自去見見這位山西老漢,可公務繁忙,楊成武實在脫不開身。
萬般無奈之下,楊成武只好派他的秘書,引導這位老漢逛一逛北京,楊成武向秘書交代說:一定要請他去軍事博物館看看,里面有他最寶貴的回憶。
楊成武
秘書在接待所找到了這名老漢,老漢雖年事已高,可精神卻十分健碩,他看到楊成武的秘書來拜訪他十分激動,秘書帶著老漢轉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最后,秘書邀請老漢參觀北京軍事博物館。
于是,這位已經74歲高齡的山西老漢,在楊成武秘書的帶領下來到了北京的軍事博物館。
老漢看著那些過去的老照片,如數家珍一般向大家講起了他從軍時代的故事,他一邊講著,一邊慢慢走到了一門迫擊炮面前,工作人員早已接到通知,為這名老漢打開了玻璃窗。
老漢撫摸著那門迫擊炮,淚眼婆娑,他喃喃著說:“這么多年了,如今世界終于太平了!”
那么,這位老漢是誰?為什么能讓堂堂開國上將楊成武親自請去博物館呢?他和楊成武將軍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這個故事,還要從這位老漢的生平開始聊起。
李二喜
李二喜的少年生活
老漢名叫李二喜,于1921年4月20日出生在山西省靈丘縣上寨鎮一個貧窮的小村莊里,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圖著順口就為他起名“二喜”。
李二喜還有個哥哥,大李二喜三歲,兄弟倆從小十分要好,在父母兄長的照顧下,李二喜逐漸長大。
李二喜的童年時代,正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長輩們經常對年幼的李二喜說:“那些大軍閥都是壞人,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你以后可千萬別和他們一樣。”
好在李二喜出生的祁家莊村地處偏遠,很少有軍隊騷擾,李二喜一家雖然拮據,但也在亂世之中平平安安的生活了下來。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李二喜早早地就幫家里人干活,為了緩解家里經濟困難的狀況,李二喜稍微長大一些以后,就幫助鄉親們放牧。
放牛娃
天資聰穎的李二喜,經常在放牧過程中觀察牛羊的狀況,他邊看邊學,很快就成了放牧的好手,不僅如此,在經年累月的放牧生活中,李二喜還總結出一套救治牲口的法子,他經常幫村里的牛羊看病,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小神醫”。
可是,李二喜一家這樣平淡的生活并沒持續多久,災禍就突然降臨在這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頭上。
在李二喜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只留下了李二喜和哥哥相依為命。
可不久之后,哥哥就被當地的軍官征去當兵了,留下李二喜一個人艱難度日。
可是,早早便學會持家的李二喜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打垮,他幫村民們放牧,為牲口看病,下田務農,打秋草......十三歲的李二喜一個人生活,他在操持自己家的生計以外,還會幫村民們干活,鄉親們都很喜歡這個熱心腸的李二喜。
直到1937年,李二喜已經十六歲了,當時正值抗戰時期,1937年9月高秋,八路軍在山西大同平型關殲滅日軍一千余人,在取得平型關大捷之后,由聶榮臻率領的33旅、34旅就在上寨鎮附近駐扎了下來。
楊成武
當時,由楊成武率領的獨立團就駐扎在李二喜的村子附近,李二喜的長輩從小就告訴他軍隊都是壞人,也因為李二喜哥哥參軍的緣故,所以,李二喜經常偷偷地觀察楊成武的軍隊。
逐漸地,李二喜發現,八路軍和長輩說的那些“窮兇極惡”的軍閥們不一樣,八路軍不僅沒欺負老百姓,反而還經常幫助鄉親們搬東西、做農活,對村民們十分友好。
李二喜慢慢萌生了想加入這支隊伍的想法,正好當時部隊需要補充一些戰馬,李二喜便幫著部隊買回了一批好馬,還幫忙醫好了許多受傷的戰馬。
楊成武很喜歡這個機靈的小伙子,便讓李二喜在部隊駐扎期間幫忙運水做飯,還讓他擔任護送傷員的工作。
李二喜干活勤快,人也十分熱心,沒多久就和獨立團的戰士們打成一片,時間不長,李二喜便在幾個要好的八路軍人的舉薦下,加入了楊成武率領的獨立團。
初參軍的李二喜
一開始,因為李二喜年紀小,且對飼養牲口十分在行的緣故,部隊便安排李二喜從事放馬、養馬的后勤工作。
李二喜從小就放牧,在軍隊里養馬這種任務對他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李二喜總是能很快完成任務,那些馬兒在李二喜的照顧下十分精壯健康。
可是,少年李二喜看著大家都端著槍,在戰場上沖鋒殺敵,不免十分羨慕,他好幾次找到上級說也想上戰場,可上級卻說:“咱們部隊屬你最會養馬,你只要養好這些馬兒,就是幫了咱大忙了!”
李二喜只好繼續擔任養馬的工作,閑暇之余,他便跑去練兵的地方,看那些拿著槍的八路軍訓練,李二喜常常跟著比劃那些訓練動作,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上陣殺敵。
這樣的日子過去了好幾個月,可突然有一天,李二喜在經過一個院子時,目光被三個“黑大家伙”給吸引住了。
這三個“黑大家伙”是獨立團平型關戰斗中繳獲的迫擊炮,可當時獨立團沒人會擺弄這東西,便將迫擊炮擱置在偏院里。
當時八路軍使用的迫擊炮
李二喜直勾勾盯著迫擊炮出神,一旁的戰友慫恿他說“嗨!你要不要摸一下?這鐵疙瘩可威猛咧!”
李二喜放下手里的馬飼料,蹲在迫擊炮旁,仔細觀察這三門迫擊炮。
良久,李二喜突然將迫擊炮的螺絲卸下來,把迫擊炮拆分成了散散的零件,路過的獨立團戰士們看到李二喜竟然在擺弄這個沒人會整的玩意兒,都紛紛駐足圍觀,獨立團團長楊成武剛巧從邊上經過,也好奇地看著李二喜擺弄迫擊炮。
李二喜將復雜的零件一件件擺在地上,拿起零件仔細比對,再將零件一個個都組裝回去,組成了完整的迫擊炮。隨后,李二喜蹲在迫擊炮后邊,瞇著一只眼看著炮口方向,仿佛就在瞄準一般。
獨立團的戰士們沒想到李二喜這么厲害,紛紛鼓掌叫好,楊成武也驚訝于李二喜組裝迫擊炮的天賦,將這個少年暗暗記在了心里。
李二喜沒想到的是,其實當時楊成武正準備組建炮兵營,只苦于沒有合適的人選,李二喜這一組裝迫擊炮,就相當于向楊成武投遞了“簡歷”,楊成武回去后,便將李二喜劃入了未來炮兵營的人員名單里。
李二喜的炮兵生涯
1938年,楊成武組建炮兵營,他親自點名李二喜,讓年紀尚輕的李二喜加入了炮兵營。
其實在當時,由于制造迫擊炮的技術手段還不夠成熟,迫擊炮并不能像其他武器一樣進行定點瞄準,所以最初獨立團成立炮兵營的目的只是為了能夠進行火力壓制,并沒想用迫擊炮實施定點打擊。
可李二喜卻不這么想,他覺得既然“鐵疙瘩”威力這么大,要是打不準敵人,豈不可惜?
于是,剛加入炮兵營的李二喜每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將迫擊炮打的又遠又準,軍事訓練之余,李二喜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研究迫擊炮的射擊路徑和射擊距離,并用腳步丈量來驗證自己的思考。
李二喜
李二喜每天都沉浸在研究迫擊炮上,漸漸地,李二喜已經能夠一眼就估算出目標與迫擊炮的距離,并在短時間內確定好射擊角度,瞄準目標。
楊成武十分看好李二喜,讓所有炮兵都向李二喜學習,李二喜也不吝將自己的瞄準法教給他的炮兵戰友們,這些炮兵戰士最終都成為了優秀的炮手。
在李二喜當炮兵的這段時間里,他跟隨楊成武獨立團參與了收復淶源、廣靈、蔚縣等城市的戰斗,在幾場戰役之中,李二喜和他的迫擊炮屢立奇功,轟掉了許多日軍的重要據點,李二喜也被獨立團的戰友們稱呼為“神炮手”。
可就在1938年秋天一場戰斗中,李二喜剛給迫擊炮上彈,準備瞄準日軍指揮部時,一顆榴彈飛來,在李二喜身旁炸開,李二喜的頭部中彈負傷,被緊急抬到救助站醫治。
白求恩
當時,加拿大籍共產主義者白求恩大夫正好在晉察冀邊區組建流動醫療隊,而白求恩大夫的臨時救助站就在楊成武獨立團所在前線下方不遠處。
負傷的李二喜被送到白求恩的救助站時已奄奄一息,需要馬上進行診治,白求恩親自為李二喜做了手術。
李二喜經過醫護人員細心的護理和治療,傷勢逐漸好轉,過不多久便又能上前線了,李二喜十分感激白求恩的救命之恩,臨行前,李二喜緊緊握著白求恩大夫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黃土嶺戰役
其實,李二喜的成名之戰,是在1939年末的黃土嶺戰役。
1939年夏,日本軍在冀中平原地區“掃蕩”戰事不利,便將對抗日根據地“掃蕩”的重點轉向了晉察冀地區,并加大了掃蕩的力度,1939年10月,日軍調集兩萬余人,開始了對晉察冀軍區的掃蕩作戰。
為了應對這次“掃蕩”,晉察冀軍區總司令聶榮臻命楊成武率領獨立團前往黃土嶺設伏,就在楊成武率隊前往黃土嶺時,八路軍方面得知,日軍此次“掃蕩”戰役的高層指揮將領之一,竟是臭名昭著的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
阿部規秀
阿部規秀在日軍中被稱作“名將之花”,他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此后便歷任要職,指揮過許多“清剿”抗日劇點的戰役,就在幾天以前,阿部規秀晉升中將,并奉命前往晉察冀地區參與對抗日劇點的清剿。
楊成武知道,阿部規秀此人是出了名的戰爭狂熱者,他手段狠辣,擅長新戰術,是陸軍作戰方面的“專家”。
阿部規秀到達淶源之后,立馬召開了作戰會議,在會議上阿部規秀制定了自以為“完美”的作戰計劃,他打算由第四大隊從插箭嶺出發襲擊走馬驛,第一大隊則從白石口出發襲擊銀坊。
可阿部規秀想不到,日軍之中也有八路軍的情報線網,阿部規秀的作戰計劃很快便落入了聶榮臻手中。
聶榮臻指派少部分兵力牽制插箭嶺之敵,隨即集中大部隊伏擊襲往銀坊的日軍第一大隊。
八路軍將日軍第一大隊誘往雁宿崖峽谷處,此時,早已埋伏在附近山頭的八路軍突然出現,第一大隊前后兩條出路都被八路軍堵死,八路軍在雁宿崖峽谷幾乎全殲日軍第一大隊。
剛晉升中將就丟了一個大隊的阿部規秀惱羞成怒,他發誓要報“雁宿峽之仇”。
1939年11月初,阿部規秀親率第二、第四大隊共1500余人,沿著原第一大隊進軍路線,打算突襲在雁宿峽的八路軍部隊。
11月4日夜,阿部規秀率隊進入雁宿峽一帶,阿部規秀本以為八路軍會像伏擊第一大隊一樣在雁宿峽設伏,可行軍半天,別說八路軍了,連個普通百姓的影子都沒看見。
憤怒的阿部規秀下令,將八路軍早已掩埋的第一大隊士兵尸體從黃土之中挖掘出來,阿部規秀讓士兵們將尸體一具具堆疊在一起,倒上汽油,點燃焚化,一時間整個山谷焦臭味彌漫,阿部規秀希望此舉能讓手下士兵感受到對同伴戰死的悲憤之情,以激起他們復仇的決心。
11月5日,阿部規秀遭遇小股游擊隊襲擾,他立刻率部撲上,可游擊隊打完就退,阿部規秀撲了個空。隨后,阿部規秀的部隊又遭到多股游擊隊分散騷擾,阿部規秀欲戰不能,欲追不及,就這樣被引到了黃土嶺附近。
聶榮臻
實際上,聶榮臻所布置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將阿部規秀引到黃土嶺,在黃土嶺上,八路軍早已布好了天羅地網,只等阿部規秀鉆進來。
11月6日,阿部規秀的部隊進入了黃土嶺,并逐漸被引入我軍的包圍圈,楊成武下令讓西、南、北三面的伏軍進行合圍攻擊!
阿部規秀的部隊被打得措不及防,很快阿部規秀的主力部隊就被壓縮在了一條山溝里。
阿部規秀為了掙脫包圍圈,集中兵力向山谷西面的寨陀陣地沖擊,卻遭到了極其兇猛的打擊。
阿部規秀忙令部隊掉頭向東突進,卻又遭到八路軍第三軍團死守陣地,鎖死了阿部規秀部隊的逃往之路。
此時,八路軍第三團由右面趕到,加入了對阿部規秀部隊的合圍之中,阿部規秀部隊走投無路,只得就地頑抗,戰斗持續至下午四點左右,阿部規秀的部隊已傷亡過半。
黃土嶺伏擊戰已經看見了勝利曙光,楊成武十分興奮,可有一個疑問一直在楊成武的心頭上盤桓:怎么沒看到阿部規秀?
從黃土嶺戰役打響第一槍開始,到如今日軍背靠山腳負隅頑抗,我軍的偵查員們始終沒有發現阿部規秀的蹤跡。
楊成武罵了一聲:“鬼子軍官肯定是藏起來了!”
就在這時,我軍第一團團長陳正湘接到偵察兵報告,發現一座日軍臨時搭建的指揮所,陳正湘拿起望遠鏡向偵察兵指示的方向望去,果然,在遠處一個小村莊中,一棟白色的平房格外醒目,幾名日軍軍官頻頻進出,白色房子邊上還有個新搭的瞭望臺,幾個日本哨兵正站在臺上瞭望戰場。
陳正湘
陳正湘將日軍指揮部的事告知了楊成武,兩個團長商議,如果能端掉那個日軍指揮部,黃土嶺伏擊戰就可以宣告勝利了!
可是,日軍指揮部離戰線十分遙遠,在八路軍所有的武器中,只有迫擊炮的射程能夠得著日軍指揮部,因為事先沒料到阿部規秀會躲在這么遠的山頭,所以炮兵營大部分迫擊炮都調往別處了,楊成武身邊只剩下一臺迫擊炮和四個彈頭。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不容遲疑,楊成武立馬命令迫擊炮打的最準的李二喜前來,操作迫擊炮轟炸日軍指揮部。
李二喜接到命令后從前線趕來,他接過陳正湘手中的望遠鏡,突然間,李二喜高聲說道:“團長!鬼子指揮部邊上還有村民!”
楊成武一驚,也拿起望遠鏡查看,果然,狡猾的阿部規秀為了防止八路軍炮轟指揮部,將當地的村民們都抓了起來當成人質,楊成武在望遠鏡中看到,許多村民們被綁在指揮部旁的木樁上,幾個日本士兵在邊上徘徊看守。
楊成武
楊成武沉默了一會兒,問:“二喜,你有信心嗎?”
李二喜拍著胸脯說道:“保證完成任務!”
李二喜來到迫擊炮前,目測了一下指揮部的位置,他推算指揮部的直線距離大約在800米左右,當日風小,風力不會使彈道發生太大偏移。
于是,李二喜調整好迫擊炮角度和方向,瞄準了日軍指揮部。
一切都準備完畢之后,李二喜向楊成武眼神示意,楊成武點了點頭。
一聲炮響過后,李二喜手中的迫擊炮發射的炮彈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在所有人緊張的關注下,炮彈降落在了那棟白色的房子上。
“砰!砰!砰!”又是三聲炮響,李二喜飛快為迫擊炮裝填新的炮彈,并瞄準白色房子發射出去。
在所有人注目下,三枚炮彈全都精準地降落在那棟白色的房子上,陳正湘手持望遠鏡時刻關注著日軍指揮部,只見塵土飛揚,白色房子的殘磚碎瓦漫天濺射出去,日本軍官們倉皇逃命,日軍指揮部一片狼藉。
黃土嶺伏擊戰宣告勝利,八路軍乘勝追擊,幾乎全殲了阿部規秀的部隊。
幾天以后,日本的報紙發布了一篇定名為《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的文章,文中寫道:
“阿部中將在這座房子的前院下達命令時,敵人的一顆迫擊炮彈飛來,在距中將幾步遠的地方爆炸。炮彈的碎片給中將左腹部和雙腿以數十處致命的重傷。大陸戰場名將之花凋謝了。”
日本報社發表《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這個時候,李二喜、聶榮臻等人才知道,原來在當時的黃土嶺伏擊戰中,阿部規秀就藏在那所白房子里!
阿布規秀被炸死的消息如旋風一般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毛澤東、朱德等黨中央領導人紛紛致電聶榮臻詢問事情原委,聶榮臻事情始末告訴了他們,并狠狠夸了李二喜一頓。
于是,在日本正式公布阿部規秀死訊的當夜,聶榮臻舉辦了慶功大會,在大會上,聶榮臻將自己的手槍送給了李二喜,并正式給予了李二喜“神炮手”的榮譽稱號。
18歲的李二喜喜極而泣,他摩挲著聶司令送給他的手槍,更加堅定了心中的革命信仰。
英雄老人
此后,李二喜和他的迫擊炮轉戰大江南北,建立了赫赫戰功,直到1952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李二喜轉業到韶關民政系統工作,從此在人們視野中消失。
到了1995年,已經74歲高齡的李二喜來到北京,當時的長官楊成武早已成了開國上將。
楊成武在得知李二喜來北京的消息后十分高興,他讓秘書領著李二喜游玩北京,并叮囑秘書:一定要帶李二喜參觀軍事博物館。
李二喜的迫擊炮
當年,隨李二喜出生入死的迫擊炮,如今已作為國家一級文物陳列在軍事博物館內,李二喜在軍事博物館中摩挲著他的這位“老戰友”,兩行英雄淚不自覺就流了下來。
李二喜晚年
2010年3月26日,89歲的李二喜在韶關去世,一代英雄雖落幕,但他的精神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