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
當惡人遇到比他更惡的人時,他就慫了。
西夏曾經欺負宋朝的時候,那可是毫不手軟,西夏最猛的鐵鷂軍,讓宋朝的軍隊聞風喪膽。
鐵鷂軍,又稱為鐵鷂子,是西夏最厲害的騎兵,不僅馬匹全是良駒,而且都是用重甲,武器也十分精良,每隊300人,沖鋒陷陣,如同一陣風一樣,偷襲的時候,如同從天而降,從未失手。
鐵鷂軍的士兵,都戴著恐怖的面具,每當他們出現的時候,讓人毛骨悚然,宋朝的軍隊與其交鋒的時候,從來就沒有占據過上風。
可是,在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的時候,讓宋朝軍隊聞風喪膽的鐵鷂軍,為何沒有戰斗力了呢?
因為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比鐵鷂軍更狠。
一是鐵鷂軍的數量有限。
鐵鷂軍的戰斗力雖然很厲害,但數量有限。
西夏在組建鐵鷂軍的時候,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是為了偷襲。鐵鷂軍之所以得名,就是他們有鷂一樣的速度和兇猛,雖然身著重甲,行動卻十分靈活,可以長途奔襲,讓敵人防不勝防。
二是為了沖鋒陷陣。古代作戰,常常會兩軍對壘,在這樣的情況下,鐵鷂軍往往充當沖鋒陷陣的工具,他們可以靠自己的速度和戰斗力,迅速沖入敵人的陣地中,把敵人的陣形打亂后,讓后面的主力進行圍剿。
鐵鷂軍的戰斗力固然強悍,但數量有限,僅僅只有3000人。正是因為數量少,在面對成吉思汗的大兵團時,往往無法發揮作用。
二是西夏的軍隊腐朽,得不到主力的配合。
西夏晚期,統治者驕奢萎靡,導致宮斗頻繁,大臣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也是結黨營私,無心治理政務。
另外,長期以來,西夏的軍隊沒有大的戰爭可打,即使偶爾與南宋、金國發生摩擦,也都是見好就收,這也導致鐵鷂軍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他們更多是為了保衛京師。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夏的軍隊已經變得十分腐朽。
西夏的總人口在300萬左右,實行全民皆兵政策,男丁只要到了15歲,就必須服兵役。
可是,西夏統治者為了節約龐大的軍費支出,對軍隊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常備軍,常年維持在10萬人左右,另外一種就是民兵。
民兵平時在家種地,或者放牧,朝廷有需要的時候,才臨時集結。
軍隊腐朽,也導致鐵鷂軍無法發揮作用。鐵鷂軍需要有朝廷的大軍提供后勤保障,否則,戰斗力就會大大削弱。
沒有朝廷大軍配合,鐵鷂軍就成了擺設。
三是成吉思汗的戰術更先進。
鐵鷂軍遇到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為何沒有戰斗力呢?
這和成吉思汗的戰術有很大的關系。
成吉思汗的戰術,是從狩獵中總結出來的。
一是在戰爭中,以取勝為目的,因此,從來不會和敵人糾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的時候就逃,并在逃的過程中,設置埋伏圈,如果敵人急功冒進,就中了蒙古人的圈套了。
二是為了不讓獵物逃脫,往往會多人對其進行攻擊。在實戰中,蒙古騎兵會10人一組,用弓箭同時射向一人,以提高殲敵的成功率。
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的時候,總兵力有數萬人,西夏的鐵鷂軍無論有多強悍,又怎能是他的對手呢?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元史》《金史》(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