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3日,《人民日報》在一篇社論中首次提出了由國家組織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管理方法,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由此開始。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近三十年時間里,先后大約有兩千萬的知青踴躍投身到了農村的生產建設中去,這其中有很多家喻戶曉的杰出代表,諸如大寨“鐵姑娘”郭鳳蓮、農業(yè)模范董加耕等。
郭鳳蓮
而邢燕子也是其中優(yōu)秀的一位,她從初中畢業(yè)以后,主動放棄了城鎮(zhèn)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到了農村,帶領村民自力更生,做出了很大的成績。
20世紀60年代,邢燕子的事跡被各大媒體不斷報道,成為各地青年學習的榜樣,火遍全國,甚至連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親自接見過她,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她在當時要比現(xiàn)在的明星還要火。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改革開放也已過去四十余年,昔日聞名全國的邢燕子如今過著怎樣的生活呢?當初的她又做出了哪些非凡的成績呢?
邢燕子
關于知青女英雄邢燕子的故事,還要從她當年主動到農村時說起。
反其道而行的女知青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燕子是她的乳名,1941年在北京出生,老家位于天津寶坻縣大鐘莊鎮(zhèn)司家莊村,自幼在農村的爺爺身邊長大,和爺爺有很深的感情。
邢燕子的父母都是工人,父親邢雨飾是天津華北搪瓷廠的副廠長,母親也在天津的一個縫紉廠工作,家境殷實。
當時的工人們
邢燕子8歲那年,到了上學的年紀,邢雨飾便把女兒接回了城里,并將她安排在天津鐵路局職工子弟小學讀書,因為沒有生活上的壓力,邢燕子一心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異。
邢雨飾見狀非常開心,便全力培養(yǎng)女兒,決定讓她小學畢業(yè)后到城里最好的初中就讀,可當時邢燕子的爺爺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而且還是獨自一人留在農村,邢燕子不放心,很想回去照顧爺爺。
邢雨飾也想盡孝心,可國家都在進行緊張的建設,工廠自然也不例外,他身為工廠的副廠長實在抽不開身,見女兒有如此孝心,便欣然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就這樣,1953年十二歲的邢燕子便回到了司家莊村的爺爺身邊,在當?shù)氐囊凰W就讀,在這期間她經(jīng)常給爺爺做家務、洗衣服,并且逐漸愛上了司家莊村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農村
三年后,邢燕子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離家三十里路的巴莊子中學讀書,此時經(jīng)過建國初的經(jīng)濟建設,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經(jīng)得到了恢復,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巴莊子中學于不久后正式改名為農業(yè)中學。
邢燕子在學校里除了學習理論知識以外,每周還要參加三天的農業(yè)勞動,當時大家的干勁都很足,她自然也不例外,盡管年紀很小,可干起農活來絲毫不遜色于高年級的學生。
1955年9月,毛主席向廣大青年發(fā)出了“一切知識分子都可以到農村去,那里有廣闊的空間,將大有作為”的號召,這深深影響了正在學校邊學習邊勞動的邢燕子,她此刻下定決心要做“新中國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
毛主席
初中畢業(yè)以后,邢燕子的父母包括親戚朋友都建議她去城里找工作,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有著初中文化水平的她找到一份安逸的工作并非難事,可邢燕子早已做好了扎根農村的準備。
好在開明的邢雨飾最終還是支持了女兒的想法,于是,1958年7月,年僅17歲的邢燕子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主動放棄了城市的安逸生活,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回到了老家司家莊村。
起初,邢燕子回到這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要照顧和陪伴她的爺爺,所以滿懷熱情的她來到了村里卻不知道該從何干起。
于是,第二天一早邢燕子就來到了村支書董德林的家中,并且向他主動表達了留在農村決心,邢燕子堅定的說道:“您就直接給我安排任務吧,干啥都行,我服從分配!”
邢燕子(中)
董德林見邢燕子還是個小娃娃,就沒有讓她去地里參加勞動,正好村里公社食堂還缺一個做飯的,便讓她前去幫忙。
邢燕子懷著興奮的心情就來到了食堂工作,可從小衣食無憂的她哪里會做這些,甚至她連家里的廚房都沒進過幾次,這讓她一時慌了神。
有一天,食堂里的老師傅臨時有事出去一趟,便讓邢燕子留在這里盯一會鍋里正在煮的粥,可沒過多久鍋就開了,粥也隨即溢了出來,因為之前她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便急得大聲喊道:“快來人啊!快來人啊!粥要跑了!”
此時老師傅正好趕了回來,看到邢燕子的窘狀,頓時哈哈大笑,這隨后也成為了大家飯后的笑談。
公社食堂
可邢燕子并沒有灰心,她和當時千千萬萬個參加勞動的青年一樣,為了新中國的建設,永遠干勁十足,很快,她就在老師傅的悉心教導下熟練掌握了做飯的技能。
當時,為了讓我國盡快由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轉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大練鋼鐵,農村中的廣大男青年積極響應,因此造成了農村勞動力的短缺。
1959年,全國各地遭受了數(shù)十年難遇的天災,糧食大幅減產,國家面臨嚴重的經(jīng)濟困難,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邢燕子畢竟上過學,她很快就注意到了司家莊村男勞動力匱乏的現(xiàn)狀,為此她主動在村里組織開辦幼兒園,負責教孩子們讀書識字,村里的大多婦女因此得到了解放。
突擊隊在討論
隨后,邢燕子又親自把空閑下來的婦女組織起來,成立了“婦女生產突擊隊”(即后來聞名全國的邢燕子突擊隊),由自己擔任隊長,帶領大家和男同志一樣開展生產自救行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把自己的名字正式改為了邢燕子。
起初,村民們對邢燕子的行為都不是很理解,突擊隊算上邢燕子也僅僅只有七個人參加,但她從來沒有打算放棄,而是以身作則,帶著其余六位婦女每天按時參加勞動。
一段時間以后,村民們都被這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的干勁給打動了,婦女們紛紛加入,隊伍逐漸擴大到了16個人。
三年的自然災害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百姓都被迫忍受饑餓的困擾,而司家莊村卻在邢燕子和她的婦女突擊隊的帶領下開墾了高達560畝的荒地,糧食產量每年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不僅能解決溫飽問題,還有剩余的糧食上交給國家。
豐收的喜悅
邢燕子一年四季沒有一天清閑,秋收以后,她又組織突擊隊的婦女編織漁網(wǎng)、草帽、葦席等物件,然后拿到鎮(zhèn)上去賣,貼補家用。
到了冬天,田野里冰雪覆蓋,村里停止了一切的勞作,但邢燕子依然在迎風“翱翔”,她親自帶著婦女們到村邊的河里捕魚,那時的冬天要比現(xiàn)在冷得多,河水早已結成了三尺厚冰。
只見邢燕子等人拿起木槌就往冰面上砸,大家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砸出了一個冰窟窿,然后拿出早已備好的漁網(wǎng),一網(wǎng)下去就捕了百十斤魚,盡管寒風刺骨,邢燕子的手也被凍破了,但大家面對著豐收的喜悅一個個都笑得很開心。
突擊隊正在勞作
就這樣,白天打魚、晚上編草帽,別人都在休息之際,邢燕子和突擊隊的成員卻在辛苦的工作,那段時間她每天平均只能睡五六個小時,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整個冬天她們足足賺了3600元錢,這在當時可是不小的一筆數(shù)目,為來年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保障,村民們得知后連連拍手叫好。
“萬人學習邢燕子”
很快,邢燕子的事跡就傳遍了十里八鄉(xiāng),并且在不久后就被省委領導得知,當時國家正處于困難的時期,大批城鎮(zhèn)青年不愿意在天災之后到農村受苦,紛紛選擇留在城里,這就給城鎮(zhèn)的就業(yè)形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而農村青年都去大練鋼鐵了,勞動力也很稀少,導致農村的生產壓力也很大,在這個艱難的時代,國家迫切需要邢燕子這樣一個主動扎根農村并且做出成績的女知青站出來作為典型,以激勵廣大城鎮(zhèn)青年踴躍到農村去。
大練鋼鐵
為此,1960年8月15日,《河北日報》在頭版頭條以《邢燕子大辦農業(yè)》為題,專門報道了邢燕子的事跡,隨后省內各家媒體紛紛轉載,并派記者到當?shù)夭稍L,不久《人民日報》也發(fā)表的“以邢燕子為榜樣”的社論,邢燕子這個名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火遍全國。
9月12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郭沫若對邢燕子的事跡和詩一首,名為《邢燕子歌》,以表贊賞,大致如下:
“邢燕子,好榜樣……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鄉(xiāng)。園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魚魚滿網(wǎng)。天寒地凍,搶種開荒,要使石頭長出糧。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一切工作服從黨……青春獻農村,青春永不老……”
學習邢燕子的報道
在連篇報道和郭沫若的贊賞下,邢燕子成為了全國青年學習的榜樣,“萬人學燕子”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
司家莊村也因此瞬間成為了全國人民爭相前往的“圣地”,不久,村里的路也重修了,房子也新建了,村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改善,這年10月12日組織上特批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與此同時,一些未婚男青年紛紛寫信向她表示仰慕之情,有些直率的甚至干脆給她送情書,這讓她既興奮又苦惱。
可村委書記是個明白人,知道村里的顯著變化和備受矚目都是邢燕子帶來的,必須要把她留下,為此專門為她談了一門親事。
這天,書記把正在地里干活的邢燕子叫了過來,笑著對她說:“燕子,你年紀也不小了,也該考慮婚姻大事了。”
王學芝(左)、邢燕子(右)
邢燕子有些害羞地說道:“書記,我還很年輕,而且最近正帶領大家種田,哪有時間想那事。”
書記又說道:“這樣吧,組織上為你安排一場婚事,村里的生產小隊長王學芝正好單身,還是個黨員,關鍵也和你一樣能干,不如你們二人結婚如何?”
邢燕子聽后先是有些震驚,然后稍微猶豫了一下說道:“是他呀,我……我服從黨的安排”。
原來早在去年冰上捕魚的時候,邢燕子就認識了他,那時王學芝作為村里唯一的技術人員,是被邢燕子主動叫來的,在冰上鑿洞的方法就是王學芝教給她的,她對這個年輕人感覺還不錯。
而王學芝也對這個充滿活力和斗志的年輕姑娘滿是好感,可邢燕子卻對他沒有一點的感情,因為王學芝比她大整整了6歲。
邢燕子(右)
不過邢燕子的爺爺卻極力撮合,老人家認為王學芝是個本分靠譜的人,就在這時,組織上也讓她與王學芝結婚,邢燕子于是就答應了,1961年新年過后,二人正式結為了夫妻。
邢燕子成為榜樣以后,親身參加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與王學芝也是聚少離多,前前后后她一共擔任了16個大小不等的職務,每天的生活幾乎被各種會議充斥,很是繁忙。
然而邢燕子卻沒有因此忘記初心,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上班時我是領導,下了班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和村民們一起參加勞動”。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邢燕子擔任天津市委書記期間,她沒有領過國家的一分錢工資,她的戶籍也一直是農民,她始終和農民住在一起,而且從來不向國家要任何幫助,直到退休。
當時關于邢燕子的宣傳畫
1964年12月20日,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京召開,邢燕子以先進典型的身份受邀出席了這次會議,而且破天荒地擔任了本次會議的執(zhí)行主席,要知道以一個農民的身份擔此職務在當時是十分少見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就在會議開始前,毛主席和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還親自接見了她,毛主席親切地問候道:“你就是邢燕子,你干的很不錯嘛!”
周總理也隨即走到了邢燕子跟前,笑著對她說:“燕子,你的名字我很熟悉,我早就知道你!”
周恩來總理
邢燕子見到之前只能在報紙上看到的偉人們時,心里十分的激動,她沒想到毛主席他們竟然還能叫出自己的名字,更令他感動地是稍后毛主席竟親自牽著她的手把她帶到了主席臺上。
這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71歲的生日,正好邢燕子在北京開會,毛主席便派秘書邀請她和董加耕等先進典型前來聚餐,邢燕子聽后異常興奮,生怕自己會出現(xiàn)不妥,臨出發(fā)前她還專門收拾了一番。
這晚參加聚餐的還有一眾國家領導,席間毛主席笑著對邢燕子等典型說道:“今天沒讓我的孩子們來,是因為他們是吃著蜜長大的,沒下過鄉(xiāng),他們不配!”邢燕子聽后更加受寵若驚。
毛主席接見邢燕子(右二)
在此后的十幾年間,邢燕子先后被毛主席接見過5次,周總理13次,并且連續(xù)多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和黨代表,在一些會議上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平淡的晚年生活
邢燕子一直工作到2001年才正式退休,對于國家和人民她做到了問心無愧,但對于她的丈夫,邢燕子卻滿是愧疚。
在過去的四十年時間里,邢燕子因為工作,經(jīng)常每次回家沒幾天就要離開,而王學芝卻從來都不抱怨,甚至還親自撫養(yǎng)起他們的孩子,這本該是邢燕子的工作。
當時,司家莊村還沒有修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就遍地泥濘,為了讓妻子能安全前往鎮(zhèn)上開會,王學芝每次都背著邢燕子在雨中前行,直到村里建好了水泥路。
邢燕子
更讓邢燕子過意不去的是她每次生病,王學芝都24小時陪在身邊照顧,而當王學芝患了心絞痛時,為了怕她擔心,從來沒有告訴過她。
直到一天晚上,邢燕子在家遲遲沒有等到王學芝回家,著急的她便去外面尋找,可沒想到走出去沒多遠就發(fā)現(xiàn)了心絞痛發(fā)作躺在路邊的丈夫,邢燕子泣不成聲。
后來有記者采訪邢燕子到底有沒有和王學芝產生過愛情,邢燕子笑著回答道:“我們在一起已經(jīng)四十多年了,從來沒有吵過架,我有事時他義無反顧,而他出事我也會非常擔心,如果這都不算愛,那什么還是愛呢。”
退休后的邢燕子主動淡去了曾經(jīng)的光榮,現(xiàn)在的她經(jīng)常和老伴去街上溜達,兩人過起了平凡的生活。
王學芝(左)與邢燕子(右)
為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邢燕子還主動報名了老年大學,學習了書法和唱歌,還參加了社區(qū)里的秧歌隊,每天過得都很充實。
有一次,一位企業(yè)家聽說了邢燕子的事跡后,專門從外地趕來拜訪,聽說老人正在練習書法,便打算讓她為自己題“傲氣、骨氣、霸氣”六字以激勵自己用心經(jīng)營企業(yè)。
邢燕子緩緩地從櫥柜里拿出了紙筆,隨手在上面寫了“志氣、骨氣、人氣”六個板板正正的大字,企業(yè)家對她的改動十分不解。
邢燕子笑著說道:“我覺得傲氣和霸氣不好,給人一種太強硬的感覺,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有了志氣和骨氣才能做成大事,而只有有了人氣才能緊密地和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企業(yè)家聽后欣然接受。
邢燕子(右)
在休閑的同時,邢燕子始終沒有忘記過國家和人民,她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國家的發(fā)展,每天晚上的中央臺新聞成為了她的必看節(jié)目,每當看到國家取得偉大的成就時,她總是激動地在一旁鼓掌。
今年,邢燕子老人已經(jīng)80歲高齡,盡管行動已有些緩慢,但骨子里的拼搏精神卻絲毫不減當年,身為退休干部,最近幾年她依然關心著國事,還經(jīng)常為福利機構和需要幫助的老黨員同志捐款捐物。
有人問邢燕子:“您從巔峰到歸于平淡,從國家干部到普通百姓,如今有什么感受呢?”
邢燕子老人淡然說道:“我本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姑娘,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我為國家做了一些我應該做的事情,與黨和人民給我的地位和榮譽相比還不相稱呢,我永遠感謝黨,感謝毛主席!”
邢燕子(左)
邢燕子老人的一生是光榮而偉大的,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時代在變、初心不改,繁華過后、寵辱不驚,這種淡泊名利、一心為國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致敬和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