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郯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接到縣供電公司王師傅電話,反映在架設電線工作時發現一只野鷹,像是猛禽紅隼,并送到郯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進行救助。
經保護站工作人員初步鑒定,該野鷹為紅隼,別名茶隼、紅鷹、黃鷹、紅鷂子,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紅隼(學名:Falco tinnunculus)是隼科、隼屬的小型猛禽之一。體重173-335克,體長305-360毫米。棲息于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以獵食時有翱翔習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蟲、鳥和小哺乳動物。呈現兩性色型差異,這在鷹中是罕見的;雄鳥的顏色更鮮艷。分布范圍很廣,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國;越冬于菲律賓及東南亞。甚常見留鳥及季候鳥,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是比利時的國鳥。
工作人員初步檢查發現該鳥為成鳥,狀態一般,翅膀末有損傷,不能飛。隨后縣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和供電公司王師傅進行了交接,立即聯系并驅車將紅隼送到臨沂市野生動物救護站進行救護,經救護站醫生檢查后說整體還好,經治療修養后很快就會康復,待具備野生放飛條件時就放歸大自然。
近年來,郯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常接到群眾撥打的野生動物救助電話,救助了大量受傷野生動物,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逐步提高,2023年我局共救助78只野生動物(含放飛)。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此提醒廣大群眾,嚴禁非法獵捕交易食用野生鳥類等違法犯罪行為,多進行愛鳥護鳥活動,保護美麗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多樣化,讓我們攜手共同保護野生動物資源。(記者 梁文宣 通訊員 王偉 攝影報道)
編輯:李洋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