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所有主要貨幣今年都輸給了美元,這一不同尋常的廣泛轉變,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后果。
在彭博公司跟蹤的約150種貨幣中,有三分之二相對美元貶值,后者近期的走強,是源于對美聯儲降息時間和幅度的預期出現了轉變,目前其基準利率處于20年來最高水平。
為應對久久不退的通脹而保持高位的利率,意味著美國資產的回報率會優于全世界大多數地方,而投資者需要用美元購買美國資產。從布魯塞爾到北京,從多倫多到東京,世界各地的政界和其他領域人士近幾個月都感受到了資金流向美國的猛烈勢頭。
美元指數通常用于估量美元相對一攬子主要貿易伙伴總體強弱,如今該指數正處在自21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平(上一次在如此高位,美國的利率也處于類似的高水平)。
日元兌美元正處于34年來的最低。歐元和加拿大元走勢萎靡。人民幣顯露明顯的頹勢,盡管官員表示打算出手穩定幣值。
“聯儲是世界的央行,這一點從未如此真切,”穆迪分析的經濟學家杰西·羅杰斯說。
美元的堅挺會帶來快速而廣泛的影響。
在所有的外幣交易中,涉及到美元的占了近九成。美元堅挺會加劇其他國家的通脹,因為這些國家在購買同等量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時需要付出更多本國的貨幣,這包括了從美國進口商品,以及像石油這樣通常以美元計價的全球交易大宗商品。有美元債務的國家還會面臨更高的利息賬單。
不過某些外國經營項目可能會受益。美元堅挺對向美國出口的商人有利,因為這讓美國人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包括外出度假也會更便宜)。而美國的出口商則處于不利,因為它們的商品會顯得更昂貴,從而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盡管拜登總統此時正在尋求促進本國的產業。
這些利弊最終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取決于為什么美元在升值,也取決于為什么美國的利率至今仍保持在高位。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實現高于預期的增長——有望提振全球經濟——這一點漸漸蓋過了對頑固通脹的擔憂。然而高盛分析師卡馬克什亞·特里維迪說,如果美國由于通脹不退而保持高利率,即便經濟增長放緩也不降息,那么就可能造成更“兇險”的影響了。
那樣的話,政策制定者就會處于兩難境地,是降息支撐本土經濟,還是保持高利率以支持本國貨幣價值。“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關口上,”特里維迪說。
堅挺的美元給亞洲的影響格外劇烈。日本、韓國和美國財長本月在華盛頓會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表態,包括“就外匯市場動向展開更緊密的會商”。他們的會后聲明也提到“日本和韓國嚴重關切近期日元與韓元的大幅貶值”。
韓元處于2022年以來的最低位,該國央行行長最近稱貨幣市場的走向“過頭了”。
日元也在相對美元劇烈貶值,周一一度跌破1美元兌160日元,為1990年以來的首次。與美聯儲截然不同的是,日本央行在經歷了數十年的低增長煎熬后,直到今年才開始提升利率。
對日本官員來說,這意味著需要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要升息,但又不能升太多以至于抑制增長。這種權衡的結果就是日元貶值,因為利率仍然處在接近零的水平。風險在于如果日元繼續疲軟,投資者和消費者會對日本經濟失去信心,從而將更多的錢轉往國外。
中國也面臨類似的風險,其經濟深受房地產危機和國內支出蕭條的困擾。中國一向追求將其貨幣的價值保持在一個狹小的區間內,近期卻放松了這一原則,允許人民幣貶值,彰顯了美元對金融市場以及各國的決策構成的壓力。
“人民幣貶值不是一種強勢的表現,”外交關系協會高級研究員、前美國財政部經濟學家布拉德·塞策說。“這會讓人懷疑,中國的經濟是否像大家以為的那么強。”
在歐洲,歐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們已經表示,他們可能會在下一次會面時降息,也就是在6月。然而,盡管歐元區的通脹在緩解,一些人還是擔心,如果先于美聯儲降低利率,歐元區和美國的利率差擴大,會導致歐元的進一步疲軟。
愛爾蘭央行行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26位成員之一加布里埃爾·馬赫盧夫說,在制定政策時,“我們不能無視在美國正發生的情況。”
還有一些政策制定者也面臨類似的復雜局面,韓國和泰國的央行也在考慮要不要降息。
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亞央行上周意外地宣布提升利率,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支撐正在貶值的本國貨幣,從中可以看到美元的堅挺在世界各地產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今年貶值最嚴重的貨幣,比如埃及、黎巴嫩和尼日利亞,反映出美元走強造成的壓力會導致國內的挑戰變得格外嚴峻。
“我們正處在一場風暴的邊緣,”穆迪的羅杰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