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月1日,廣東梅大高速發生路面塌陷事故,截止目前,已發現23輛車陷落,36人死亡,30人受傷。
事故發生于午夜兩點鐘,我想當然,那個時段車輛應該比較少,如果是大白天,會不會有更多的車掉進去?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命賠進去?
這條高速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通車,二期工程于2014年12月竣工運營。
昨天我看到有文章稱,“根據塌陷現場的情況分析,此次事故應該不是工程質量原因,而是由于廣東連日以來下雨,造成高速公路路基下面的泥土層松動、流失,最終釀成慘禍。”
這文章倒是真著急下結論,這么快就判斷不是工程質量原因。文章信誓旦旦地稱:“我們的高速公路技術標準不過是建立在路基穩固的基礎之上,如果遇上這種情況,你就是將混凝土層澆筑100cm厚也是白搭。”
這完全是胡說,路基難道不是高速公路建設的一部分?!
2
據報道,廣州觀測4月份降雨量1491毫米,比同期多6.6倍,大幅刷新廣州最新的單月降水紀錄。
于是有人可以這樣猜想:廣東的高速公路,是抵擋不住暴雨的,這起事故完全是自然災害,這條高速公路的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通車后的養護方,都沒有責任。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么連日暴雨之下,全國不知道會有多少穿行在山間的高速公路有著塌陷的危險,尤其是雨季的南方。
我不否認天災的原因,但天災之下,有沒有人禍,那36個冤魂,以及連結的更多家庭,以及貌似不相關其實緊密相連的我們,是必須要追問的。
我請教了兩個同學,一位在高速公路工作,一位是同濟大學畢業的路橋專家,讓他們給我掃盲。
第一,滑坡地段的路基填方問題。
從照片可以看出,路段一面貼著山體,另一面是極大的斜坡,這就是滑坡地段。路基是什么構造的呢,是大量的土石堆起來的,這叫填方。塌陷的豁口挨著的路段,能看到護坡做了防護,但這種防護很簡要,沒有重力式的擋土墻等結構。
其實這種山區高速公路,更安全的做法是在這種路段采用高架橋的方式,從而規避滑坡路段路基問題,也就是說,高填方的堆砌邊坡,在一定條件下,安全性會降低,填得越多越高,越是難以穩定。可是高架橋造價昂貴,填方路基要便宜。
土建知識我少得可憐,這個很讓我受教,至少我知道了,以后如果連日大雨,我干脆不上高速。我見到微博里很多普及預防山體滑坡、崩塌知識的,我覺得毫無用處,一旦踏上了那條路,還能預防什么?
第二,路段養護問題。
一兩天大雨能把高速公路泡軟了?這回輪到文科生掉書袋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雨水沖刷怎么可能是一天兩天的事?
61公里的路段,哪些地帶有滑坡風險,這是道路養護和管理最基本的內容。連日大雨,不算長的路,如果加強巡視巡檢,完全應該發現潛在的危險,甚至可以直接觀察到跡象。這起事故,監測和預警,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有沒有瀆職問題?
第三,施工問題。這個從照片看不出來。相信會對事故原因進行全面調查,自然災害以外,有沒有豆腐渣工程,有沒有貪腐行為,應該給社會一個交待。沒有進入調查階段,就說什么自然災害,問問自己的良心還在不在?
3
莫言有一部話劇《鱷魚》,單無憚是一個外逃的貪官,在出逃前,他主持建成了一座青云大橋。本來他想起名“起鳳橋”,因為他爹叫單起,他娘叫于彩鳳。結果老百姓知道了,只好把名字改為青云橋了。
話劇中一句臺詞很厲害:這世界上,也許有上帝不知道的事情,但沒有老百姓不知道的事情。
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也可以說什么都知道。
單無憚建造的這座大橋,在通車十年之后,垮塌了。“不是上班高峰,只有十幾輛車掉進江里”,“官方報道死了十幾人”。
梅大高速這次塌陷事故,也剛好是十年。我只能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連事故發生的時間都完全一樣,晚上!
莫言那點土建知識,估計不會比我高明多少,他虛構大橋十年垮塌,命中了現實中的悲劇,完全是蒙的,不是什么科學判斷。
但是作家又是最善于觀察社會的,他的判斷又是最科學的,十年時間。一些橋、一些路、一些樓,十年時間基本上快出事了。你可以強調說,這是個別的,極少數的,但這話對橫死的人沒有意義。
土建行業現在不景氣,可是我兩位同學不這樣看,他們說,再過幾年,土建會再現輝煌,因為很多建筑該陸續拆除了。
你看,專業工程師的判斷,和作家的“瞎編”,可以完全契合,這說明文科生理科生可以達成驚人的一致,他們都是在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